“如果我們是牛頓,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蘋果被我們忽略了。”

生活中微小的、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往往更能啓發孩子思考。

只有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

我們的教育才有意義。

排名前1%的孩子,不是靠天賦,不是靠智商,往往靠的是思維方式。愛因斯坦就曾說,“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

從小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是孩子極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但什麼是獨立思考能力,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呢?大多數父母總是在焦慮,擔心孩子不會思考。

“思考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不是尋求某個由誰訂定的標準答案,而是深入思考,主動求出解答的能力。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就是教會孩子“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的過程。

如果我們習慣於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時間一久,孩子的思考力逐漸弱化。當孩子對“灌輸式學習”厭煩時,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可怕現象——“學習終點”,即孩子離開學校後就不願意學習了。

爲此,和大家分享一部系列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Think Like a Crow)

(文末附播放地址)

這是日本NHK教育頻道專門給孩子製作的,每集10分鐘,一共20集。裏面的“烏鴉思考法”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啓蒙和鍛鍊孩子科學認知的妙招。

這部紀錄片的片名取自伊索寓言,烏鴉巧妙地利用鵝卵石喝到罐子底部的水的故事。“烏鴉喝水”這個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實際上,烏鴉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在使用工具前和使用的過程中,它都會進行復雜的思考。

在BBC一期特別節目中,英國科學家專門爲烏鴉設計了一個測試,要順利通過這個測試,烏鴉得完成八個步驟,連順序也不能錯。這個測試,專家認爲是有史以來最困難的動物智力測試。”

但烏鴉在幾分鐘內就完成了。

英國劍橋大學動物學家伯德表示:“烏鴉具有一定的先天智慧和複雜的思考能力,能主動思考問題並即興使用工具,在遇到難題時可以推理解決問題,通過反覆嘗試直至取得成功。”

這部紀錄片運用一些物理科學知識,通過科學思考的四個步驟:觀察、假設、實驗和評估。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它用幽默的方式展示了前三個步驟,最後一個“評估”則留給孩子們思考。

例如,點燃兩支長短不一的蠟燭,放在一個倒置的玻璃瓶中,觀察哪支先熄滅。最終實驗只展示結果和一個簡單的提示——“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相對重量”。

它總是先引起孩子無限的好奇心,然後留下無數個需要尋找答案的疑問,藉此引導孩子獨立思考,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方法找到答案。

這部紀錄片主要分爲三個部分,包括在觀察中思考、德德尼翁動畫、蒼井優的思考練習,通過這些告訴孩子“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

“在觀察中思考”

紀錄片的第一部分是“在觀察中思考”,就是提出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小現象,然後通過不同的小實驗,引導孩子們去觀察其中的原因。

有一集的觀察對象很特別,是“列車的聲音”。乘坐地鐵或者火車的時候,我們會聽見咣噹咣噹的聲音,那你知不知道到底是哪裏在響呢?

要找到聲音的來源,同樣需要用到“觀察”的能力。

首先下車觀察一下,我們會發現不是每一節火車都可以聽到咣噹聲。這是爲什麼呢?

原來,會響的鐵軌上有一處縫隙。那麼,這就是造成“咣噹聲”的原因嗎?

爲了證實這個假設,我們可以在家做一個小實驗。

先用兩張桌子製作出一道縫隙,然後把模擬車輪推過去,

輪子滾過縫隙的時候,確實響了。

除了觀察火車的咣噹聲,還會和孩子一起觀察許多有意思的現象——

烏龜的龜甲是如何長大的呢?

爲什麼一根線就可以阻止螞蟻前進?

爲什麼浴缸裏的水看起來是有顏色的?

從對生活的觀察中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假設和實驗,再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這種實驗方法很好地向孩子們展示了“什麼是觀察?怎麼在觀察中思考。”

“德德尼翁動畫”

第二部分是“德德尼翁動畫”,它採取了動畫的形式來展示假設的過程,簡單易懂,又富有趣味性。

有一次,德德尼翁們外出時,發現路上有一大一小兩個水坑,其中一個走過小水坑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腳印會印在地上。

再往前看,發現大水坑前面有一條線,線的兩側交錯分佈着點。

於是,他們三個人開始大開腦洞,猜測這是誰留下的印記。一個覺得這是恐龍路過時留下的,

一個認爲這是蛇和蜥蜴一起留下的,

當他們討論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工人推着獨輪車經過,留下的印記和原來的一模一樣。

這羣可愛的德德尼翁,還經常會思考很多被大家忽略的問題——

冰面上的大洞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樹上掛着的吊環有什麼用?

他們的問題和假設看起來似乎很簡單,有人會覺得沒什麼意義,但恰恰是這些看似無聊的討論,能活躍孩子的大腦,這部紀錄片希望告訴孩子們,不管對錯,不管問題的大小,思考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

“蒼井優的思考”

第三部分就是“蒼井優的思考”,這部分對應的是科學思考最後的兩步:實驗和評估。主持人會提出問題,然後用實驗演示給孩子看。

例如,常理來說,如果把一個氣球綁在手推車上,當推車向前的時候,氣球會因爲慣性保持不動,看起來就是向後飄。但如果給氣球加上一個密封箱,推動小車的時候,氣球是會向前、向後還是不動呢?

這些問題都會通過實驗來驗證,但每一次實驗都會中途停下來留給孩子們思考的時間,每一集的最後纔會把完整的結果展示出來。

接下來,主持人會給一些很簡單的提示,讓孩子們去思考實驗背後的原理。就像這部紀錄片名字一樣,他們希望孩子們能“像烏鴉一樣思考”,只會把思考的問題和方法教給孩子們,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把“正確答案”擺出來。

有人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表示,“如果我們是牛頓,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蘋果被我們忽略了。”生活中微小的、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往往更能啓發孩子思考。這種傳授知識的方法,更容易讓孩子有探索的慾望。

只有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的教育才有意義。希望每一個看完紀錄片的孩子,都能做一隻“思考的烏鴉”。

來源:知乎 八卦心理研究所

《像烏鴉一樣思考》的資源播放地址,複製鏈接到瀏覽器即可播放: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media/md20032/?from=search&seid=6048013111086552043

點擊下列原創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