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9SDw3hrrIm1\"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57歲老電力工用腳“畫”出一張精準扶貧地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見到任科來了解自家情況,貧困戶很是高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9SDO9rVC4yZ\"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57歲老電力工用腳“畫”出一張精準扶貧地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任科爲貧困戶修輪椅。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9SCC66sE7mG\"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57歲老電力工用腳“畫”出一張精準扶貧地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株洲市茶陵縣湖口鎮文泰村。\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9SCxGSW0UdM\"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57歲老電力工用腳“畫”出一張精準扶貧地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任科(右一)向村幹部瞭解村裏的現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紅網時刻記者 蘇莉雅 通訊員 任思燕 駱君 株洲報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任,多虧了你啊,不然真沒想到能有今天。”7月,正是盛夏時節,萬物都煥發着勃勃生機。在株洲市茶陵縣文泰村的一個鞋廠裏,貧困戶員工正忙着給剛從生產線下來的鞋子打包。這批鞋子,一個月後,將出現在俄羅斯、烏克蘭的大街小巷。但誰又能想到,當初因爲電力問題,鞋廠老闆賀福明曾急得焦頭爛額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通過國網株洲供電公司、駐文泰村扶貧工作隊隊員任科的幫助,電力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這讓身處革命老區的一個不起眼的鞋廠,也能搭上國家“一帶一路”的快車,把生意跑出了國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退休前挑下扶貧重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4日,記者從高速公路驅車而下,再經過近半個小時的顛簸,纔到達了茶陵縣湖口鎮。汽車行駛在道路上一晃一晃的,伴隨着高大嶙峋的山石,漂亮的房屋逐漸露出了屋檐,隨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就是文泰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道兩旁修葺一新的房屋側邊,年過花甲的村民正打理着田間地頭的事務。經過蜿蜒曲折如迷宮般的鄉村小道,終於到了文泰村支部委員會。文泰村總支書記陳平介紹,文泰村由3個村合併而成,全村共954戶330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51戶560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9SDO9rVC4yZ\"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57歲老電力工用腳“畫”出一張精準扶貧地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任科爲貧困戶修輪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辦公室裏,記者見到了站在電腦旁,輔導年輕黨建專幹撰寫彙報材料的任科。一襲深色的休閒裝,長着些許白髮的頭上頂着刮痕滿滿的老花眼鏡,稍有些瘦弱的他一手扶着桌子,另一隻手的手指在材料紙上不斷滑動。今年,是任科在湖口鎮駐村扶貧的第二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9月,55歲的任科接下了單位派出的扶貧任務。曾任株洲高新電業集團副總、總經理的他,已退居工作一線。大齡員工要長期駐紮在扶貧一線的消息,很快在單位傳開了。身邊不少人覺得任科一定是頭腦發熱了,才接下了扶貧的任務,都認爲他這是在給自己找苦頭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還有幾年就退休了,你幹嘛要這樣折騰自己?”“扶貧工作任務重,這麼大的年紀會喫不消吧。”當天到家後,任科回想起大家說的話,還是毫不猶豫地收拾起了行李,準備前往扶貧一線。“公司需要我的時候,我就應該第一時間站出來。況且全國上下都在脫貧,我若能盡一份力,那也是好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挑燈夜讀“喫透”扶貧政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說已是一個老電力工人,但任科在陌生的扶貧工作面前還是新手。他深知,要想真扶貧,那就要真懂扶貧。爲迅速進入角色,剛來到村裏,他就馬不停蹄地忙起來,這第一件事就是“喫透”扶貧政策、“啃”扶貧文件。“在貧困戶家中,要爲他們解釋扶貧政策,如果我連政策都不熟悉,還怎麼開展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此大量的扶貧文件,想要熟記於心,對於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任科知道,想要熟知扶貧文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勤能補拙,這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9SDw3hrrIm1\"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57歲老電力工用腳“畫”出一張精準扶貧地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見到任科來了解自家情況,貧困戶很是高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天走訪貧困戶時,任科包裏帶着厚重的扶貧文件,遇到記不住的政策就趕緊掏出來給貧困戶解讀;晚上,他就在住處挑燈夜讀扶貧政策。鄉村漆黑的夜晚,光源吸引了各類蟲子靠近,飛蛾、蚊子不斷撲向檯燈。但任科毫不在意,常常伏案研究文件到半夜。在辦公桌上,一摞摞厚厚的中央、省、市、縣關於駐村幫扶脫貧攻堅的工作文件、會議精神和政策法規,早已被任科翻看得磨掉了邊角,處處留下了他思考的筆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平時喫完飯,任科喜歡掏出手機,看看新聞。記者在他手機的瀏覽記錄裏發現,出現最多的關鍵詞還是“扶貧”。“不能光是停留在手頭現有的資料上,扶貧政策的學習也要與時俱進。”參與扶貧工作前,任科幾乎不聽廣播。一次偶然,他發現“中國鄉村之聲”常常播放扶貧典型人物和經驗,這可讓他如獲至寶。後來,早上七點準時打開手機收聽《三農中國》欄目,任科也就開啓了一天的扶貧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積月累的和扶貧政策打交道,帶着扶貧文件跑,任科對扶貧政策的理解和執行變得熟練和精準起來,更是張口就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貧困戶段福玉一家四口人,小兒子帶着孫女在外打工,一年難得回家,段福玉則在家照顧患有智障的大兒子。由於她家房子年代久遠,下雨天,屋內常常聽見“滴滴答答”的水滴聲。遇見下大雨的天氣,屋頂漏雨問題更爲嚴重。由於身體不方便,加上拿不出錢,漏雨問題遲遲沒有得到解決。走訪段福玉當天,任科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立馬爲段福玉開出了“私人政策清單”,幫她家爭取資金改造屋頂。屋頂修好後,段福玉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房屋漏雨了,對任科她很是感激,逢人便說:“扶貧隊員就像太陽,來了我們這,我再也不怕下雨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半個月不到走遍文泰村,畫出貧困戶地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的早晨,鄉村的空氣中瀰漫着清新的泥土氣息,讓人覺得很是愜意。“老任,喫早飯了嗎?來我家喫麪條吧!”記者跟着任科出門準備走訪貧困戶,大老遠的,就有村民和他聊天,甚至招呼着去喫飯,就如家人一般。記者從鄰居那瞭解到,村民們都愛和任科交談。時不時,他也會操着一口蹩腳的茶陵話,和村民們嘮上幾句。提起任科,村裏的幹部似乎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都覺得他勤快、肯幹,工作起來的認真勁就和年輕人一樣,對村裏的事也都瞭如指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裏的小路彎彎曲曲,路邊低矮的草木爬上了石頭,染出一片碧綠。記者走在羊腸小道上,一個不留神,就錯過了岔路口。任科告訴記者,初來乍到時,他也走了不少“彎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9SEcA7P5tj2\"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57歲老電力工用腳“畫”出一張精準扶貧地圖\"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t9SZa5NWGJMK\"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57歲老電力工用腳“畫”出一張精準扶貧地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任科的扶貧地圖在不斷完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剛到村裏扶貧,任科隻身前往貧困戶家時,常常找不具體位置,一天走訪下來,路上花費了不少冤枉時間。而在扶貧路上,所有的時間都是寶貴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儘快上手扶貧工作,任科每天帶着貧困戶花名冊出門走訪,每到一戶,他就戴上老花眼鏡,拿出筆,在紙上畫出路線。晚上回到住處,任科又再次掏出圖紙,認真整理。半個月不到,任科走遍了文泰村。走在泥濘不堪的道路上,任科回家時褲腳上總是沾滿了泥巴,連女兒送的鞋都穿爛了一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裏的主道路、分岔路,貧困戶姓名、具體位置、所在村組序號……任科密密麻麻地標註了各種貧困戶的信息,一幅文泰村精準扶貧的地圖躍然紙上。如今,這份地圖他已深深地刻在了腦海中,貧困戶有困難,他總能在第一時間準確到達。一個月下來,他能實現平均走訪151戶貧困戶至少兩次。這份地圖也成了任科扶貧路上,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識別、因戶施策和精準脫貧的一手資料。這是一張不規整的地圖,但卻是任科用腳用心用情丈量出來的一張精準扶貧地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2月,任科代表駐文泰村工作隊在鎮扶貧工作座談會上發言。聽完任科細緻入微的報告,在場的人對他很是敬佩。“在很短時間內,就很全面的掌握了扶貧政策,摸清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情況,肯定是要花費很多心思的,這種工作精神值得我們學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11月,任科圓滿完成了文泰村脫貧攻堅任務,他又被派往了鄰村妙石村開展新一輪的駐村扶貧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走在文泰村和妙石村的道路上,村民家門口庭院擺放的盆栽裏的花朵隨風搖曳生姿,處處可見村民一個個臉上掛着甜蜜的微笑。“能夠參與到扶貧工作中,這是一件幸福的事。”看着鄉村正變得美麗起來,任科幹勁十足,也信心滿懷。\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1368510106178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