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是一个关乎信仰和权力的城市。在他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座博物馆。那里藏着黑暗诡异的秘密,野蛮残忍的传说,暴力血腥的行动,针锋相对的骄傲和不光彩的审查。现在你可以了解沉寂多年的信息。掀开历史黑暗的篇章,秘密其实就藏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在梵蒂冈博物馆之中。

梵蒂冈博物馆的秘密之西斯廷天顶画

梵蒂冈屹立于罗马的中心,这也是天主教的中心。它既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城市也是教皇的家,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遍藏稀世珍宝,每一件都有一个故事,在这些珍宝中没有比西斯廷礼拜堂更加珍贵的了。进入这里的人们无不对这儿的天顶画,目不转睛,心驰神往,这里是米开朗基罗的辉煌杰作。但鲜有人知的是这幅杰作是计划外的事后之事。

梵蒂冈博物馆的秘密之西斯廷天顶画

当初礼拜堂建成之时,四壁就绘满了恢弘的壁画。但天顶却仅仅以星空简单装饰。三十年后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决定要为天顶创作一幅新作品。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米开朗基罗,在当时这位艺术家还没有成为闻名遐迩的画家,他仅仅是个雕刻人像的后起之秀。西斯廷天顶的面积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但这个改造任务,却仅仅花费了米开朗基罗四年时间。

梵蒂冈博物馆的秘密之西斯廷天顶画

这位缺乏经验的天才画家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西斯廷天顶壁画的呢?五百年后梵蒂冈的工作人员着手修缮壁画。他们终于有机会揭开博物馆的秘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修缮小组在西斯庭天顶下工作了整整九年,这比米开朗基罗绘制天顶所用的时间两倍还要多。我们有机会可以亲手触及这些石膏,这些米开朗基罗的杰作。让我们得以对他的绘画技巧有更多的研究。

梵蒂冈博物馆的秘密之西斯廷天顶画

绘画的绘制包含着一系列的步骤。在我们远距离欣赏的时候,这些都是看不到的。但是只要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去看这些画,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步骤留下的痕迹。壁画中最大的画作宽度达到二十英尺,米开朗基罗不会不打草稿就随意描画。每副画都由一副速写开始,这就是草图。接下来的步骤被专家称为扑粉转印法。扑粉转印法就是将草图转印到墙壁上的方法。人们会在图案的边缘扎很多小孔,再用一个装满木炭灰的小木包沿孔拍打草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步骤留下的痕迹。扑粉转印是一道漫长的工序。可是教皇已经老了,在死之前他想看到完工的天顶画,这给米开朗基罗很大压力,所以画家将碳粉换成了刻刀,他将素描线稿直接用刀刻在墙上,这是更有效率的方法。透过俯视的光线,你看到整个天顶布满这些痕迹,这是米开朗基罗的刻痕。这位艺术家必须要照顾教皇关于速度的要求。

和我们今天对教皇制度的了解不一样,尤里乌斯二世是一位相当有作为的教皇,他曾经真正率领教廷军队参加一场战争。米开朗基罗也许很尊敬教皇,但是他可不是那种会吓怕的人,尤里乌斯教皇和米开朗基罗都是那种固执己见的人。这两位伟人之间注定会有些冲突,教皇时不时就想要知道米开朗基罗什么时候能完成。画家给出了那个著名的答案:该玩的时候自然就完了。这次教皇举起手廷一边抽打米开朗基罗一边问什么时候完成。为了完成这幅壁画米开朗基罗所忍受的身体折磨远远超过偶尔被为愤怒的教皇追打。每天有十八小时待在脚手架上。每周工作七天脖子仰望着维持着仰望的姿势,时不时会有颜料滴进眼里。没人可以否认米开朗基罗为艺术做出的牺牲。画家把这四年辛劳写进了一首打油诗:“喉颈喘气像肥鹅,肚皮空悬似口袋,胡子指向天花板,脑汁掉进后脑勺”。

米开朗基罗可以坚持这项辛苦的工作是因为他心性顽强,心志坚定。但这无法解释为什么这附在距离天顶只有几英尺的脚手架上完成的杰作可以令人们在抬头远望欣赏时,也能折服于他完美的透视效果。这也许是因为米开朗基罗是位雕塑家出身的画家。当米开朗基罗想象中物体移动的时候。他会想象它在空间中是向内还是向外移动,所以他创造出完美的透视效果。人们总是会问这些是真的吗,上面那些建筑结构是真的吗,他们是凸起粘在天花板上的吗,他们是三维的吗,如果可以把壁画从天花板上移下来,米开朗基罗的透视魔法会令人更加印象深刻。哪怕壁画墙面的倾斜度不对,他的生花妙笔也能创造出生动的三维效果。约拿被画在一块向我们的方向前倾的墙面上。但是当我们注视这幅画的时候,他似乎是向后倾斜的。我们能想象得到那些人看到这幅杰作时脸上的表情。他们在米开朗基罗开始这项工作时抨击他。他们说米开朗基罗根本就不懂得画画。通过他的画米开朗基罗颠覆了物理学的定理,人们对这种特效非常惊奇,就像今天的我们看到阿凡达时一样。

梵蒂冈博物馆的秘密之西斯廷天顶画

在短短四年中,米开朗基罗到底是如何完成这样一幅杰作的?坚定的决心旺盛的体力以及桌越的空间想象力和技巧,都仅仅是答案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简单明晰,他--是一个天才。在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方面,米开朗基罗比全世界上任何一位美术家走的都远,他是第一位自成体系的美术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