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學老師變身柯柯牙護林人兒子接力繼續守護

大學老師變身柯柯牙護林人兒子接力繼續守護

兩代人和這片林

都市消費晨報訊(記者許倩)依馬木·麥麥提原本是一位大學教師,卻在不惑之年一頭扎進荒漠戈壁挖溝植樹當起了護林人,他的願望是守護這片林,與這些樹一起慢慢變老。

柯柯牙林管站第一任站長依馬木·麥麥提。記者陳峯高宇剛攝

依馬木·麥麥提是柯柯牙林管站第一任站長,柯柯牙最初3000畝林地每個角落都有他的足跡。如今,這片林地由依馬木·麥麥提的兒子艾斯卡爾·依馬木守護着,已經73歲的依馬木·麥麥提時常會督促兒子去巡護。

從講臺到戈壁曾經想辭職

1964年,依馬木·麥麥提從阿克蘇地區農校園藝專業畢業,幾經調動後進入塔里木大學成了一名大學教師,在校期間獲得過自治區優秀教師榮譽。

依馬木·麥麥提很喜歡老師這個工作,只是學校離家遠,1985年便想調回阿克蘇當老師。準備辦理調動手續時,依馬木·麥麥提碰見了時任阿克蘇地區林業處副處長艾斯卡爾·卡斯木老同學。

“你學的就是與林業相關,不實踐光教書怎麼行?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你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量啊!”艾斯卡爾·卡斯木硬拉着依馬木·麥麥提去了自己的辦公室,苦口婆心地遊說,“挖角”他來林業處。當時依馬木·麥麥提還不知道,等着自己的將是一片茫茫戈壁。

就這樣,原本要去學校工作的依馬木·麥麥被老同學“挖”到了林業處。他下鄉鍛鍊了一年,回到辦公室得到消息可能要去柯柯牙林管站工作。

阿克蘇各族羣衆當年植樹時的火熱場面(資料圖片)。圖/阿克蘇地委宣傳部提供

“下鄉鍛鍊都不怕,到防護站應該能勝任。”抱着這種想法,依馬木·麥麥提到了柯柯牙植樹工地,這時他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望無際的黃土戈壁,縱深交錯的溝壑,哪裏有樹林,連草都沒有,即使要種樹,太陽大又沒水源,成活都成問題。

依馬木·麥麥提打算四處看看,在跨過深溝時卻因地表浮土鬆軟,猝不及防迎面摔進了土裏。他爬起身,伸手抹掉眼睛上的土,又吐了吐嘴裏的灰,顧不得衣服全髒了,捂着額頭就在埂子上坐了下來:“我一定是腦子壞了,乾淨體面的大學老師不好好當,非到戈壁灘上來種樹?”

依馬木·麥麥提不知道該怎麼辦,接連一星期都坐在單位門口,思來想去,他決定辭職。

時任阿克蘇地委副祕書長、柯柯牙綠化工程常務副總指揮的何俊英是跟隨王震將軍部隊入疆的老兵,聽說依馬木·麥麥提要辭職,便約他談心:“你是一名黨員,國家培養了你,現在正是需要你發揮自己特長的時候,你卻打退堂鼓?這不就像培養好了士兵,他卻不上戰場,成了逃兵嗎?”最後,何俊英給了他3天考慮時間。

“我一定要讓它們活下來”

那天,依馬木·麥麥提一夜未眠。次日清晨,下定決心留下的他揹着一口袋饢,再次出現在柯柯牙植樹工地上,開始了自己的工作。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的春季,這片荒地裏開始栽下一棵棵希望的樹苗。

依馬木·麥麥提說:“土地板結、鹽鹼性大,挖排鹼溝、挖樹坑經常弄得大家滿手水泡,阿克蘇人這麼不容易才栽下的樹苗,我一定要讓它們都活下來!澆水、施肥、管護,絕不鬆懈,明年這些樹苗只會越長越壯,不會再變成冬天的柴火。”

爲了保證成活率,依馬木·麥麥提和手下3個技術員,4個人從核心腹地到角角落落,每天都得走上二三十公里。累了,就在地窩子裏眯一兩個小時,還得不時盯着水渠的澆灌情況;餓了,就從布袋裏拿出一個饢啃。離家3天,饢已經硬得咬不動了,在水渠裏泡上十來分鐘,一咬,軟硬倒是合適,就是留下半口沙子。

“夏天蒸發量大是樹苗最容易死的時候,看不好水和肥料,春天的努力就全白費了。”10月熬過最忙的時候,依馬木·麥麥提終於出現在了家門口。半個月沒着家的依馬木·麥麥提頭髮蒙塵、鬍子拉碴,褲腿挽到小腿肚,腿上沾滿了泥巴和雜草,一雙發黑發黃的白球鞋早已溼透。

依馬木·麥麥提的愛人見了他,端詳了許久,才半是責怪半是心疼地打趣道:“同志,您找誰呀?”

功夫不負有心人,依馬木·麥麥提硬是拼命帶着技術員和工人養活了這片樹林。1988年春天,3000畝樹林的成活率達到了87.5%,情況較好的沙壤土片區成活率甚至高達98%。

雖然已經退休17年,說起柯柯牙綠化工程,依馬木·麥麥提的眼中仍然閃現着年輕人一樣的光芒。他拍着自己胸口說:“現在我身體很好,如果還需要我去守林護林,我明天就能出發。在家慢慢老去,不如讓我和柯柯牙的樹一起老去。”

兒子接力守護捨不得走

“這些樹就和自己養的孩子一樣,看到它們蔫了,心情就不好;看到有人傷害樹枝,就像自家孩子受了傷,所以照顧它們必須得是我放心的人。”1990年,依馬木·麥麥提硬把高中剛畢業的兒子艾斯卡爾·依馬木拉到了柯柯牙。今年,已是艾斯卡爾·依馬木接替父親守護柯柯牙的第28年。

當年艾斯卡爾·依馬木本來打算去當兵歷練自己,父親卻說當兵歷練和在柯柯牙鍛鍊一樣,要是戈壁綠化的苦都能喫,以後啥事兒都能幹成。

“當時我很不樂意,以前我去父親工作的地方看過,那全是戈壁灘,離家遠,騎自行車來回一趟至少3個小時,還老摔跤,爲此我還鬧脾氣不跟父親說話。”艾斯卡爾·依馬木回憶說,當時他母親也不能理解父親:他自己辛苦就算了,怎麼還硬拉孩子去受罪。

一家人都拗不過依馬木·麥麥提,艾斯卡爾·依馬木最終還是去了柯柯牙工作。“來了就得好好幹,父親一直這樣教育我。雖然之後父親調到林科所,可他一直特別關心柯柯牙的樹苗,在家隨時抽問我地裏的情況,答不上來就是一通批評,感覺他關心那些樹比關心我還多”。

原本艾斯卡爾·依馬木只想在這裏工作3年,“就當自己在柯柯牙當兵鍛鍊了”。可3年一過,綠化工程初現成效,經過前輩們的養護,柯柯牙早已不是當年的荒漠戈壁,反而綠樹成蔭、風光秀麗。艾斯卡爾·依馬木看着自己悉心照顧的樹苗,捨不得走了。

“現在我越發能理解父親珍視這些樹苗的心情,我也從一開始怕人笑話自己,變得爲守護這片樹林感到自豪。”艾斯卡爾·依馬木驕傲地說。

艾斯卡爾·依馬木的愛人月爾尼莎·阿布都喀迪爾說:“一直覺得我丈夫和他父親特別了不起,他們讓柯柯牙這片沒有綠色的懸崖有了綠色,也讓阿克蘇人擁有了藍天白雲,造福了我們的子孫後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