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子建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在唐朝创业过程中,秦王李世民功劳最大,两人既然旗鼓相当,必然会出现争夺皇嗣的斗争。唐武德九年(626年),长安发生了一次政变,李世民杀死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逼迫高祖李渊交出政权,这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玄武门之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在国祚近三百年中出现了三次盛世和多次“中兴”,而唐初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唐朝的长治久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唐武德九年(626年),长安发生了一次政变,李世民杀死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逼迫高祖李渊交出政权,这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玄武门之变”。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李世民是怎样通过兄弟们自相残杀,自己坐上皇帝宝座的。

玄武门之变的原因是这样的。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都身为元帅统领军队,他们各自收罗文武人才,作为羽翼。李世民手下有房玄龄、杜如晦、陈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等文臣武将。太子建成有魏征、王珪、薛万彻等文武能臣。齐王元吉的地位和声望虽不及两个兄长,但素以勇武著名,也有相当的实力。

太子建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在唐朝创业过程中,秦王李世民功劳最大,两人既然旗鼓相当,必然会出现争夺皇嗣的斗争。齐王因没有独树一帜的条件,便和太子建成结成联盟与李世民较量。

建成、元吉深入宫闱,形势比世民有利。他们一面收买秦王府的将校,孤立秦王;一面勾结后宫嫔妃,在高祖李渊面前搬弄是非诬陷秦王,鼓动高祖除掉他。但是秦王机智果断在建成、元吉之上,他不但在李渊面前表现的毕恭毕敬,为自己辩解,同时沉着观变,准备抓住机会给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秦王的部下大多数拒绝建成的收买,同时劝他早下决心除掉太子党。

李渊已觉察到世民、建成兄弟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从中调解不但毫无结果,而且建成、元吉加紧了除掉世民的步伐,在紧迫的形势下,秦王同部将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

六月四日,世民以李渊的名义传建成、元吉等进宫,在玄武门亲手射杀建成,将领尉迟敬德戕杀了元吉。世民一面组织卫兵抵抗“太子军”,一面命尉迟敬德进宫,逼迫李渊下了“诸军皆受秦王处分”的命令,一场宫廷政变迅速结束。

三天后,高祖李渊立秦王为太子。八月九日,把皇位禅让与太子,改元“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李世民上位后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不蹈隋亡的覆辙?他的答案是:剥削须有节制,特别是徭役不可太重。他牢记大臣魏征“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敬告,决定不采用“竭泽而渔”的政策治理国家。

唐太宗懂得:要执行这一政策,必须注意“纳谏”,否则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在纳谏的同时他还能做到“兼听则明”,对多方面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最好的处理办法,使问题得以恰到好处的解决。这点是唐太宗能够成为一代杰出君主的重要原因。

唐太宗在上述治国思想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兴修水利,抑制商贾,厉行节约,整饬吏治,使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时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中,天下死刑者只有二十九人。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大,但这时唐朝社会非常稳定,是不可置疑的。

我们应当注意,唐太宗的节制徭役,是勉强去做的,他常常有违反这条政策的举动。如武德九年初继位时,他下令身材壮大的未成年人都要去当兵,经魏征力谏而止;贞观四年,李世民要求大修洛阳宫,被大臣张玄素谏阻。唐太宗毕竟是封建统治者,怕人民起来造反,他的最大好处是肯接受正确意见,并注意改正。

推行科举制度,分科取士,唐太宗的这条措施对选拔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唐朝设立的科目很多,最常设的有进士、明经两科,其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深受人们重视。进士的意思是,贡举的人员考中后赐“进士及第”,即由地方“进”到中央为“士”。需要说的是,唐朝的“科举”与其他朝代不同,考中以后,还不能做官,须经吏部考试及格后,才能成为政府官员,这道关口叫做“释褐试”。

贞观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使得很多民间优秀的人才被选拔到中央政府中来,这对吸引庶族阶层,笼络知识分子和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均田兵府制是唐代前期富强的基础,他沿用的是隋朝的办法。隶属于国家的民户中,有一部分要服兵役,他们被组织在兵府中,叫做府兵,这种兵民合一的制度称为“兵府制”。李世民在这个制度上,分天下为十道,对外只用于防御,而把强大的武力集中在中心地区,内重外轻,用于控制地方性的事变。太宗通过这一措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切受中央控制的武装力量,即能防御外患,又有力的巩固了中央集权,为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保证作用。

太宗一朝很注重“文治”,尤其对文教方面更为重视。他关心史书的修订,设立史馆,命人编撰晋、梁、陈、北齐、周、隋六部史书和天文、律历、五行等志用于教育。官府集合众手编写前代史书的制度,就是从贞观时期开始的。

太宗还注重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他的号召和推动下,唐朝的文化艺术得到飞跃发展,使诗词和绘画的水平达到了历史顶峰。他还十分喜欢前人的书画作品,自己也写的一手好“飞白书”。李世民视王羲之的墨迹如珍宝,据说他死后,把《兰亭序》作为陪葬品带入坟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李世民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君主,在他的治理下,唐朝走向了封建社会最强盛之路,成为当时被世界瞩目的东方大国。他所开创的唐初盛世,被历史称为“贞观之治”。因为他的治绩为后来的“周武统治”、“开元盛世”和唐朝存世近三百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李世民得到了后人及史学家们的一致肯定和赞誉。

在肯定李世民历史作为的同时,必须认识到,他毕竟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维护的是少数人利益,同样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压迫和剥削,只是他害怕人民起来造反,其做法与其他朝代相比有所收敛而已。

穆炳森 2019年7月书 于鲁门钟石斋

作者简介:

穆炳森 字钟石,号梅燕堂主,山东拖拉机厂工程师,现聘为济宁裕鑫车检技术负责人,本人酷爱中国历史、文学、书画等传统文化并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曾在齐鲁论坛济宁分坛讲解《三字经》,并在《济宁晚报》、《兖州文学艺术》和搜狐网历史栏目发表文章和诗词。

声明: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