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衆號:Lijin_guoqijiedu。

我將在第一時間轉載國資國企政策與新聞的解讀

26日,李錦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哈爾濱鐵路局公司做“國企改革新趨勢、焦點及鐵路改革”報告。

26日,中國一重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明忠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哈爾濱鐵路局公司做“國企改革與黨的建設”報告。

中國鐵路總公司哈爾濱鐵路局公司約2000名幹部在多個會場聽取報告。

中國鐵路總公司哈爾濱鐵路局公司董事長王進喜(左一)、劉明忠、李錦與總經理馬春山在報告會後合影。

劉鶴出臺主導國企改革,傳遞哪些國企改革信息?

總基調是穩中求進,進是基本要求,穩是基礎

勢態是突出重點,紮實推進,重點是兩項

近期改革七大任務,授權與混改擺在最前面

要指導企業做長期規劃,從界定主業開始,

新形勢下國有經濟功能要作再定位

對領導班子強化激勵機制,健全責任制度

劉鶴掌管國改組 將具新階段種種特徵

 

26日晚上,有兩條重要信息,一條是劉鶴任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一條是劉鶴主持召開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這是國企改革的大事情。劉鶴掌管國改組 ,將更加堅定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爲背景,對國企改革進行全局指導,界定功能,界定主業,使得國企改革從兩個大局出發更具全局性意義、更具歷史縱深也更有針對性。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與中央企業央企重組,將具有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的特徵。

中國政府網的原文標題是《劉鶴主持召開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 研究部署近期國有企業改革重點任務》突出近期國有企業改革重點任務。從這個會議看,有四大問題:國改組都是誰在幹,前一階段怎麼看,近一階段幹什麼,下一步怎麼幹。

國改組都是誰在幹

2018年年中政治局會召開在即,此時召開國企改革小組首次會議,看出國企改革問題再次得到高層重視。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調整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劉鶴任組長,成員中包括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排在第一位,而且是辦公室主任,辦公室副主任由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兼任,國改組辦公室放在國資委,平時是以國資委主抓這件事情。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等在內,意味着這個國改會是經營性國有企業與金融類國有企業一起。

黨的十九大已經召開有9個月了,新政府構成有4個月了。從分工看,政治局委員中當是劉鶴分管。不過,中美經濟摩擦、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架構,都是非常大的事情。現在,終於明確了。王勇國委繼續協助分管,就象過去協助馬副總理。因爲劉鶴的分管沒有公佈,有些重大舉措在等待着鋪排,更爲重要的是改革方向的明確將決定力度與進度。

劉鶴一直被認爲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經濟決策方面最重要的智囊。現在,這位新任國務院副總理至少有六個“兼職”: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央金融委主任、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中方主席、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每一個都是涉及中國經濟領域的大事。他主管國有企業改革,將會更全面、更有歷史縱深、更明確,也更有力度。

會議消息是這麼寫的,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7月26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劉鶴主持會議並講話,國務委員、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勇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了近期國有企業改革重點任務。

前九個月,還沒有見到劉鶴到央企視察的報道。下一步,隨着劉鶴到央企視察,會有一些新的精神出來。

前一階段工作,從四方面看

國有企業改革,從大背景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個大背景,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歷史性成就”是一個基本定位。完成了什麼?從四個方面看,

一是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文件,

二是實施了一批重大改革舉措,

三是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是全面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

這四件大事,帶來的結果是國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其中,實施了一批重大改革舉措,是一個筐,把很多內容都裝進去了。突出的三項,都是習近平同志親自抓的重要工作。尤其明顯的是第三條。我們注意2010年後中國經濟在波動中下行,國企也是連續48個月下行。十八大後,我們是開船偏遇頂頭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2015年11月的提出與持續推進,2016年10月發生轉折,現在已經國家連續21個月經濟穩定在6.7到6.9這一區間,企穩的態勢趨於明朗。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重要的是結束以投資刺激的發展思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在去年利潤增速“跑贏”營收增速的基礎上,今年央企效益指標改善勢頭更強勁,上半年利潤增速的“領先優勢”由去年的1.9個百分點擴大至12.9個百分點。一個月比一個月好,取得這些成績的原因很多,有待於研究與分析。最重要的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今年國企改革,從七方面抓

會議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面臨新的挑戰,改革任務仍任重道遠。這一段定個位,是發展階段、環境、挑戰與改革任務,變化了。

在強調任務時,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重點、紮實推進。內容有七項:

一、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二、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加快中央企業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四、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五、推進信息公開打造“陽光央企”

六、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七、加強黨的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這是當前工作,也是下半年工作。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前兩項工作是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與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是重頭戲。黨的十九大報告國企改革,乾脆利索,就是一句話。體制改革重點抓“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機制改革重點“抓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重點。現在,劉鶴同志一上來,就抓這兩件事情,可謂重點突出。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積極”二字

“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句話,很值得思考。去年春天,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爲國企改革的突破口。聯通的混改方案出臺,壟斷領域國企混改力度之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作爲央企新一輪深化改革的先行先試標杆,給人感覺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攻城突破,初戰告捷,是給十九大召開之前爲國企改革劃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輿論中也出現雜音,在十九大前,有人呼籲停止混合所有制改革。後來,十九大報告明確做了回答,講到國企改革時,強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我們注意,混改基調變化的四個階段,1、積極(2013、11)2、有序(2015、3)3、突破(2016、9)4、積極穩妥(2018、3)現在,繼續把積極放在穩妥前面。前面有“分層分類”,意味着這是對混改工作的具體指導,未來或對國企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央企和地方國企等不同層級和不同類型的企業作出細化的混改指導。對於層級低的企業進行混改,吸引民間資本的活力會很強,沒有必要經過層層審批。去年提出第三批試點31家,是說國慶節前公佈的、年底實施的,一直拖到現在。估計,第三批試點31家的公佈,可見“分層分類”的指向。

《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公佈後,當時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劉鶴要求,結合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通信、軍工等領域改革,開展不同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示範。要支持地方從實際出發大膽探索,及時總結推廣地方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方面的經驗。估計,他的這些觀點,會在今後一階段繼續推行。

國企改革怎麼幹?

會議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總結好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成功經驗,牢牢把握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加強國企領導班子建設,調動幹部和廣大職工積極性,強化激勵機制,健全責任制度。要抓好對國企改革全局指導,引導企業做好發展長期規劃,界定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對新形勢下國有經濟功能等進行研究探索。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這裏值得重視的有兩個亮點:

一個是要抓好對國企改革全局指導,引導企業做好發展長期規劃,界定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黨的十九大的經濟部分標題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努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劉鶴副總理主抓的大事。要根據國家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確定,界定每家央企的主業,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也是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央企重組,要根據國家現代化經濟體系來確定。大盤子定了,央企重組就會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一個是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對新形勢下國有經濟功能等進行研究探索”,國有經濟功能要重新定位,勢必牽涉到每家央企的定位與主業確定。這對下一步的經濟佈局與戰略性重組將起基礎性與決定性作用。

綜合以上兩個新亮點,劉鶴到央企有個調查研究的過程。

國企改革要強化激勵機制

有一句,要關注。要加強國企領導班子建設,調動幹部和廣大職工積極性,強化激勵機制,健全責任制度”,這是解決改革運行機制問題現在,國企改革很多開拓性的改革工作,還缺乏一個激勵機制,一個容錯的機制,這導致很多人不敢去開拓進取。有不少人存在”求穩怕錯“的心理。現在國企改革到了深水區,是配套性、互相關聯性都很強的改革,在這種前提下,應該鼓勵大家敢爲人先。有一些東西即使錯了,也沒有關係,只要不是違法亂紀,要允許大家有一個容錯的機制。從大的政局走勢看,建立國企改革“容錯機制”,已經具備條件了。因爲,改革不作爲漸漸已上升爲主要矛盾了。一旦上升爲主要矛盾,就非解決不可了。國企改革,目前國企領導班子中普遍有“求穩怕錯”心理。 現在是上面很有改革積極性,但是中間國企領導班子建設的積極性怎麼激發,這個關係也需要處理好。上上下下要形成合力來推動國企改革。

強化激勵機制,健全責任制度”是加強國企領導班子建設的工作。有權纔有責,這是基本的道理。健全責任制度,要使國企領導班子知責、明責、守責、盡責,各就各位、各負其責,包括逐級壓實任務,合力過細工作。要列出施工圖、時間表和責任清單,不念拖字訣,不打馬虎眼,嚴格落實改革方案;包括嚴格執行督察制度,自上而下對改革落實情況進行全面督察,對抱殘守缺現象要督查。督察要堅持問題導向、盯住責任主體,以推動改革部署落實爲目標,要“明察”也要“暗訪”,要查進度更要查態度,要督作風更要督政風。國企改革這篇文章非常大,如果改革成功推進下去,能夠激發很大的市場活力,但是改起來還真的不太容易。權責統一,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同在,是下一步國企改革要解決的問題。

現在轉載《界面》新聞、《經濟觀察報》發表李錦觀點的新聞報道。有幾家因爲網絡已發,暫時轉載不上來。

劉鶴領導的國企改革小組釋放了哪些信號?

《界面》新聞 2018年7月27日記者辛圓

一份最新公 單和一攬子政策意味着中國的國企改革有望提速。 

據中國政府網7月26日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佈了關於調整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的通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財辦主任劉鶴接替馬凱任組長,成員包括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和來自財政部、發改委、“一行兩會”等系統的14名官員。該小組辦公室設在國資委,辦公室主任由肖亞慶擔任,辦公室副主任由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兼任。

劉鶴一直被認爲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經濟決策方面最重要的智囊。在此之前,劉鶴已出任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和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

同日召開的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面臨新的挑戰,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重點、紮實推進。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中央企業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推進信息公開打造“陽光央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強黨的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會議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總結好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成功經驗,牢牢把握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加強國企領導班子建設,調動幹部和廣大職工積極性,強化激勵機制,健全責任制度。要抓好對國企改革全局指導,引導企業做好發展長期規劃,界定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對新形勢下國有經濟功能等進行研究探索。

國資改革專家認爲,這意味着未來市場化的國企混改和重組等有望明顯加速。

長期研究國企改革問題的上海天強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祝善波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這些政策主要還是把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明確的國企改革方向與要求進一步落實推進,思路也都是“1+N”政策體系明確要求的。所謂“1”是指2015年9月13日公佈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N”是其他34個配套文件。

祝善波指出,這次會議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對新形勢下國有經濟功能等進行研究探索,這一點比較新穎,也非常重要與迫切。由於國內外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國資國企的功能定位及發展邏輯也必須要重新審視與研究探索。

隨着去槓桿、去產能等一系列政策的加速推進,國有企業經營狀況有明顯改善。財政部7月2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企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1.1%,利潤增速創6年來最高水平,國有企業槓桿率和成本也均有所下降。

國資改革專家、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從會後的新聞稿來看,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與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頭戲。

“在國有企業改革中,體制改革重點抓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機制改革重點抓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重點。現在,劉鶴一上來就抓這兩件事情,可謂重點突出。”他對界面新聞分析稱。

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務院提出將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爲國企改革的“突破口”,隨後推出了聯通等公司混改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議對混改的思路有了新變化,提出要“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祝善波指出,“積極”意味着混改的推動進程將加快,而“分層分類”意味着對於不同企業將會分別施策,對央企集團和下屬子公司不會 “一刀切”。

當天的會議還提出,要引導企業做好發展長期規劃,界定主業。祝善波說,央企的主業佈局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2003年從各部委劃轉了央企,合併同類項,這麼多年總體上沿襲下來,不但同質化競爭嚴重,也造成了產業升級遇阻,這點亟需在下一步改革中受到重視。

對於推進國企信息公開、打造“陽光央企”,祝善波解讀稱,這與風險管控和反腐有關,也是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多次強調的,反映出國有企業在發展風險、運作風險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壓力。

責任編輯:王嘉源

劉鶴主持召開首次國改組會議背後深意幾何

2018-07-27 《經濟觀察報》記者 王雅潔 實習記者 夏瑞敏

曾參與多項國家改革方略設計,探尋中國改革之路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正式成爲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7月26日晚間,中國政府網消息,他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這次會議,傳遞出一系列未來國企國資改革的新信號。

在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看來,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小組成立已有三年,而此次的小組會議乃是換屆過後具有特殊意義的第一次會議。劉鶴的加入,意味着國企改革小組在中央層級的提高,體現着政府對國企改革的重視和改革力度加強的決心,也使得國企改革更具全局性意義。

他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說:“在今年複雜的國際環境下,面對愈發複雜的國際貿易投資和國際競爭局面,面對逐漸焦慮的國內外財經人士和大大小小的經濟從業人員,對國企改革的進一步重視也是在傳遞這樣一個消息,即國有企業會在市場化制度下發揮更大的作用,擺脫以往過度依賴資源傾斜、政府補貼的困局,積極進行市場化改革,發揮國有經濟真正應該發揮的重要作用。”

經濟觀察網記者獲悉,在上述會議中,劉鶴透露了下半年的最新國資國企改革思路。

會議表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面臨新的挑戰,改革任務仍任重道遠。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重點、紮實推進。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中央企業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推進信息公開打造“陽光央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強黨的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會議強調,下一步,各地區、各部門要總結好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成功經驗,牢牢把握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加強國企領導班子建設,調動幹部和廣大職工積極性,強化激勵機制,健全責任制度。要抓好對國企改革全局指導,引導企業做好發展長期規劃,界定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認爲,從這個會議可以看出國資監管曾下一步打算怎麼幹。

從大背景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個大背景,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歷史性成就”是一個基本定位。完成了什麼?從四個方面看,一是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文件,二是實施了一批重大改革舉措,三是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是全面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這四件大事,帶來的結果是國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注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這五年的重要動力,是充分肯定的。2010年後中國經濟在波動中下行,國企也是連續48個月下行。十八大後,我們是開船偏遇頂頭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2015年11月的提出與持續推進,2016年10月發生轉折,現在已經國家連續21個月經濟穩定在6.7到6.9這一區間,企穩的態勢趨於明朗。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重要的是結束以投資刺激的發展思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中國利潤行業構成發生重大變化,總體穩步發展、行業分化加快、結構趨向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紅利的形成,是影響中長期的重大變化。

今年國企改革究竟要幹什麼?

李錦認爲,上述會議在強調任務時,涵蓋了包括加快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項內容。

他說:“這是當前工作,也是下半年工作。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前兩項工作是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與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是重頭戲。”

黨的十九大報告亦曾明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強調機制改革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國企改革,乾脆利索,就是一句話。體制改革重點抓“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機制改革重點“抓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重點。

在李錦看來,劉鶴一上來就抓上述兩件事情,可謂重點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該會議上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重新加上“積極”二字。

李錦分析道,“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句話,很值得思考。

2017年春天,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爲國企改革的突破口。

他表示,聯通的混改方案出臺,壟斷領域國企混改力度之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作爲央企新一輪深化改革的先行先試標杆,給人感覺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攻城突破,初戰告捷,是給十九大召開之前爲國企改革劃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輿論中也出現雜音,有人呼籲停止混合狀態。

王軍則認爲,此次國企改革小組第一次會議所傳達出來的理念不是大進展和大突破,仍然是對兩年以來國家政策的延伸和落實,對已有方案的細化。

他也認爲“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頗有新意,王軍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作爲動輒關係國計民生、對中國經濟總局勢有着很大影響力的國有企業來說,其複雜的情況就要求在進行混改的時候更加謹慎,不能一刀切。

王軍說:“我認爲提出分層分類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有些國企具有很強的公益性質,有些則具有市場性。有些關係國家命脈的領域不能放開,有些卻需要競爭性領域來激發活力,參與市場機制。而從另一個分類框架來說,央企和子企的改革推進也需要分類討論。”

在他看來,層級越低的企業,它改革的必要性、力度強度、吸引民間資本的活力都會增強。對於同一系統下不同層級如何進行分層分類,如何有的放矢,逐步改革,也是國有企業改革小組在統籌研究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則認爲,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對當前中國發展階段和現實國情進行深刻研判的基礎上,爲下一階段深化國企改革明確了基調,指明瞭方向,總體傳達出兩個信息:一是充分肯定了過去五年中國國企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績,特別用了“歷史性成就”一詞,在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面取得了開創性、突破性的進展,一系列改革文件、一批重大改革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等推動國企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也爲下一階段深化國企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深刻指出了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企改革所面臨的深層次、結構性的矛盾,國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正在增加。同時,國企內部的問題也不斷暴露,比如結構性過剩較嚴重、槓桿率較高、部分領域改革未達預期等。

吳琦表示,國企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關鍵支撐。會議明確了國企改革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與中國經濟工作總基調相符。穩是進的前提和基礎,穩就是要把握國企改革的正確方向的基礎上,掌握好國企改革的節奏和力度,紮實推進。在內外部環境不穩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強調穩不僅必要,而且必須。進是穩的目標和支撐,進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不斷推動國企改革向縱深化發展、向全方位突破,突出重點,在關鍵領域有作爲有進取;二是從全局觀念研究探索國有經濟功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創新國企監管方式、公司治理模式和經營管理機制;三是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爲導向,引導國企樹立長期發展理念,聚焦主業,主動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從具體舉措來看,“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按照“結構性去槓桿”的思路,國企降槓桿仍是重中之重。一方面,以強化資本管理爲準繩,嚴格控制增量債務,推動國有企業形成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

吳琦分析,未來,可以加快建立國企資本補充機制,允許企業通過財政資金、民間資本、國外資本等多渠道、多元化補充資本,確保企業資本充足率保持在穩定合理的水平;加快建立國企資本約束機制,通過嚴格的財務制度和資本金約束,合理確定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推動企業形成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

另一方面,以優化債務結構爲主線,有序化解存量債務,推動國有企業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率。將去槓桿與去產能、去庫存相結合,與結構調整、需求管理相適應,通過市場化債轉股、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國有資本存量,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債務重組,推動企業脫困發展和轉型升級。

以央企金融業務發展爲例爲例,王軍認爲下一步的發展應該着重建立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將實體企業和控股的金融企業進行風險隔離。這種隔離主要是爲了防止兩個層面上的風險,一是避免實體企業過多利用金融平臺提供的金融支持進行金融交易,另一方面也是避免金融機構過分向擁有資金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的企業靠攏。提出關聯交易必須要符合監管要求,不要觸控治理的底線。這一橫跨金融和實體領域的問題理應得到重視,以此方式能夠守住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