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中新网衢州8月1日电(记者 周禹龙 实习生 周悦磊)漫步浙江省江山市大陈村“片纸不留”的青石古道,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和喜庆高挂的大红灯笼相映成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修葺一新的老宅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村民自营的“网红”民宿和商铺,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旅居。而在2005年以前,这里还是个房屋破败、脏水横流的“落后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年转身,人们都说,偏踞浙西一隅的大陈村,从“后进村”成了“后劲村”。而让这枚陈蛹破茧成蝶的,正是近年被媒体称为“红遍大半个中国”的“明星书记”汪衍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把扫帚扫出新天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在当初,汪衍君走马上任大陈村党总支书记之时,肩上的担子“可不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谈经济发展,村内动物粪便与生活垃圾遍地,环境脏乱差之严重,大有给人走在路上无处可踏之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脏得来客门难进路难走,那还有什么新农村可言?”于是,汪衍君上任书记“头把火”就是“一把扫帚扫出新天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书记刚到任就要改旧习立新规,不是件易事。除了一家一户地上门游说,汪衍君还聚集了全村妇女,商讨对策,甚至做起了村里的“清洁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经有位村民手握一根甘蔗,边走边吃,边吃边吐,而汪衍君就紧跟其后,一路捡拾。走了几十米路,村民忽一转身,发现书记双手捧满甘蔗渣,脸一下红了。汪衍君笑道:“这甘蔗很甜吗?”村民忸怩不安:“书记,我向你保证,再也不会乱吐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身体力行,几番周折。一条新规立了出来:村民互相监督,相互评分,每月张榜公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日,上海出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让人大呼“对标国际,走在前列”。但对于大陈村来说,“垃圾分类”早在十几年前已“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儿”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陈村早有“垃圾分类村规”。垃圾出门前,主人都要费心甄别身份,有机物沃灌菜地,不可回收垃圾放在指定位置。垃圾出门的时间定在上午9时,逾时不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衍君说,这几年大陈村“扫”出了“四面清洁”:地面,桌面,灶面,脸面,一干二净。近期又升级成了“四面美”:美在路面、美在市面、美在门面、美在情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嗓子”拉动古村振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轻轻的在风中翻转,香香的在碗中盘旋,美美的和着我们欢笑,那芳香诱人的大陈面……”《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是大陈村的村歌之一,也是汪衍君的“成名曲”,就连别人打电话来,他手机铃声传出的还是这曲旋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干净利落的平头,魁梧高大的身材,如果不是汪衍君开口,没人会将这个“大汉”和音乐联系到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就是这首曾被媒体誉为“红遍了半个中国”的村歌,被汪衍君带上了央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节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正值央视征集“全国十佳村歌”之际,汪衍君灵机一动,想到了靠“村歌”来提振大陈村名气,借此振兴古村经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访遍了本地文化名人,终于“求”来了当时蜚声文坛、时任江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何蔚萍来作词,而作曲则通过多方牵线搭桥,找来了当时尚在上海进修的陈宏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0年,汪衍君带着村民以这首歌登上央视全国村歌总决赛的舞台,从此大陈村一唱成名。汪衍君也有了“面条书记”“村歌书记”的称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后在“首届中国村歌之星总决赛”上,大陈村再度凭借村歌的魅力,荣获“全国村歌示范基地”称号,江山市也因此被授予“中国村歌发祥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陈村这个文化古村落的名声越来越大,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村里的农家乐和村民的麻糍、大陈面等农副产品很快火热起来,村民人均年收入在2014年就超过了120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几年,大陈村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等称号,并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鞋子跑破了 钱就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变化虽多,但古村破茧成蝶之路还很长,汪衍君“一直在路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其上任之初,大陈村村集体账上欠着60多万元外债,村民因为集镇土地出让打架斗殴的负面新闻还上过《焦点访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仅2018年,来村旅居的国内外游客就有近27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也从10多年前的几千元跃升到了如今的16000多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汪衍君“唱”来的,也是他“跑”来的。“鞋子跑破了,钱就来了。”是汪衍君的座右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修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大陈村“门面”汪氏宗祠,浙江省文化厅拨款109万元。为了这笔钱,汪衍君捧着辛苦搜集来的34本汪氏家谱,从地方到省里,来来回回跑了12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次不算多。为了村里的违建拆迁,汪衍君每晚驱车40公里登门交涉,常常回家之时,已近凌晨。事毕,他掰着手指数了数,已经来回跑了44趟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近,汪衍君还想出了编排“大陈村实景剧”的“金点子”。他带领团队多次赶赴杭州、北京,与小百花越剧团和舞美大师们多次会谈、讨论,紧接着又跑部门、找专家,进行项目的论证、商议。跑了一年多,项目在今年5月开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衍君可不都是为“钱”而跑。这个“八尺男儿”眼中常含着泪水,心里也有软糯温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在杭州参加省人代会的汪衍君,得知龙游县一位汪姓姑娘受罕见血液病折磨了整整6年,亟待更换骨髓,便急赴杭州某医院探望,并送上慰问金。随后在其奔走呼号下,汪氏宗亲及各路好心人纷纷解囊,龙游县委书记、县长也鼎力相助,汪姑娘手术得以一路顺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衍君对于大陈村和村民爱得深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不久,汪衍君在某次会议的发言稿《敢问路在何方》中写道:“作为村书记,我非常愿意做一个装扮美丽的大师,创造幸福的工匠,当好‘领头雁’,不负好时光!我们一定可以让世界听到中国幸福乡村的声音!”(完)\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8748740799745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