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中新網衢州8月1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漫步浙江省江山市大陳村“片紙不留”的青石古道,徽派建築的粉牆黛瓦,和喜慶高掛的大紅燈籠相映成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修葺一新的老宅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村民自營的“網紅”民宿和商鋪,吸引着大批中外遊客來此觀光旅居。而在2005年以前,這裏還是個房屋破敗、髒水橫流的“落後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4年轉身,人們都說,偏踞浙西一隅的大陳村,從“後進村”成了“後勁村”。而讓這枚陳蛹破繭成蝶的,正是近年被媒體稱爲“紅遍大半個中國”的“明星書記”汪衍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把掃帚掃出新天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在當初,汪衍君走馬上任大陳村黨總支書記之時,肩上的擔子“可不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談經濟發展,村內動物糞便與生活垃圾遍地,環境髒亂差之嚴重,大有給人走在路上無處可踏之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髒得來客門難進路難走,那還有什麼新農村可言?”於是,汪衍君上任書記“頭把火”就是“一把掃帚掃出新天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書記剛到任就要改舊習立新規,不是件易事。除了一家一戶地上門遊說,汪衍君還聚集了全村婦女,商討對策,甚至做起了村裏的“清潔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經有位村民手握一根甘蔗,邊走邊喫,邊喫邊吐,而汪衍君就緊跟其後,一路撿拾。走了幾十米路,村民忽一轉身,發現書記雙手捧滿甘蔗渣,臉一下紅了。汪衍君笑道:“這甘蔗很甜嗎?”村民忸怩不安:“書記,我向你保證,再也不會亂吐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身體力行,幾番周折。一條新規立了出來:村民互相監督,相互評分,每月張榜公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日,上海出臺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讓人大呼“對標國際,走在前列”。但對於大陳村來說,“垃圾分類”早在十幾年前已“算不得什麼新鮮事兒”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陳村早有“垃圾分類村規”。垃圾出門前,主人都要費心甄別身份,有機物沃灌菜地,不可回收垃圾放在指定位置。垃圾出門的時間定在上午9時,逾時不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衍君說,這幾年大陳村“掃”出了“四面清潔”:地面,桌面,竈面,臉面,一乾二淨。近期又升級成了“四面美”:美在路面、美在市面、美在門面、美在情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嗓子”拉動古村振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輕輕的在風中翻轉,香香的在碗中盤旋,美美的和着我們歡笑,那芳香誘人的大陳面……”《媽媽的那碗大陳面》是大陳村的村歌之一,也是汪衍君的“成名曲”,就連別人打電話來,他手機鈴聲傳出的還是這曲旋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乾淨利落的平頭,魁梧高大的身材,如果不是汪衍君開口,沒人會將這個“大漢”和音樂聯繫到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就是這首曾被媒體譽爲“紅遍了半個中國”的村歌,被汪衍君帶上了央視、湖南衛視、安徽衛視等節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正值央視徵集“全國十佳村歌”之際,汪衍君靈機一動,想到了靠“村歌”來提振大陳村名氣,藉此振興古村經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訪遍了本地文化名人,終於“求”來了當時蜚聲文壇、時任江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何蔚萍來作詞,而作曲則通過多方牽線搭橋,找來了當時尚在上海進修的陳宏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0年,汪衍君帶着村民以這首歌登上央視全國村歌總決賽的舞臺,從此大陳村一唱成名。汪衍君也有了“麪條書記”“村歌書記”的稱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後在“首屆中國村歌之星總決賽”上,大陳村再度憑藉村歌的魅力,榮獲“全國村歌示範基地”稱號,江山市也因此被授予“中國村歌發祥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陳村這個文化古村落的名聲越來越大,四面八方的遊客慕名而來,村裏的農家樂和村民的麻餈、大陳面等農副產品很快火熱起來,村民人均年收入在2014年就超過了120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幾年,大陳村先後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十大最美鄉村等稱號,並被評爲國家3A級景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鞋子跑破了 錢就來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變化雖多,但古村破繭成蝶之路還很長,汪衍君“一直在路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其上任之初,大陳村村集體賬上欠着60多萬元外債,村民因爲集鎮土地出讓打架鬥毆的負面新聞還上過《焦點訪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僅2018年,來村旅居的國內外遊客就有近27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也從10多年前的幾千元躍升到了如今的16000多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裏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是汪衍君“唱”來的,也是他“跑”來的。“鞋子跑破了,錢就來了。”是汪衍君的座右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修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大陳村“門面”汪氏宗祠,浙江省文化廳撥款109萬元。爲了這筆錢,汪衍君捧着辛苦蒐集來的34本汪氏家譜,從地方到省裏,來來回回跑了12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次不算多。爲了村裏的違建拆遷,汪衍君每晚驅車40公里登門交涉,常常回家之時,已近凌晨。事畢,他掰着手指數了數,已經來回跑了44趟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近,汪衍君還想出了編排“大陳村實景劇”的“金點子”。他帶領團隊多次趕赴杭州、北京,與小百花越劇團和舞美大師們多次會談、討論,緊接着又跑部門、找專家,進行項目的論證、商議。跑了一年多,項目在今年5月開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衍君可不都是爲“錢”而跑。這個“八尺男兒”眼中常含着淚水,心裏也有軟糯溫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在杭州參加省人代會的汪衍君,得知龍游縣一位汪姓姑娘受罕見血液病折磨了整整6年,亟待更換骨髓,便急赴杭州某醫院探望,並送上慰問金。隨後在其奔走呼號下,汪氏宗親及各路好心人紛紛解囊,龍游縣委書記、縣長也鼎力相助,汪姑娘手術得以一路順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衍君對於大陳村和村民愛得深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不久,汪衍君在某次會議的發言稿《敢問路在何方》中寫道:“作爲村書記,我非常願意做一個裝扮美麗的大師,創造幸福的工匠,當好‘領頭雁’,不負好時光!我們一定可以讓世界聽到中國幸福鄉村的聲音!”(完)\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8748740799745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