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衆號:Lijin_guoqijiedu。

我將在第一時間轉載國資國企政策新聞解讀

李錦推斷世界500強

中國超過美國:明年的事

夜已深了,再看一眼微信,看到國資小新消息,世界500強中有中央企業48家。夜不能寐,起來寫一段。從2011年起,我當中國企業報總編輯後連續寫了6年世界500強分析報告。現在不寫了,仍然關心。

看到中國公司達到了120家,接近美國的126家,我知道世界500強企業,中國超過美國是明年的事,是基本沒有懸念的了。

覺得心裏有許多話要說,不說睡不着。說完了,再睡吧。

2018年世界500強分析報告

李錦

企業強,則國家強。世界500強排行榜,是研究國力的睛雨表。黨的十九大確立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已經成爲了重要的國家戰略。2018年榜單反映了世界經濟版圖的變化,中國企業上榜的數量與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更加相稱。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被譽爲“終極榜單”,由《財富》雜誌每年發佈一次。2018年7月19日晚,財富中文網與全球同步發佈了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依據這個榜單的數據,可以瞭解全球最大企業的最新發展趨勢。通過縱向不同年份和橫向不同行業的比較,人們既可以瞭解企業的興衰,也可以瞭解公司銷售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全員生產效率等經營質量的變化。

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在他的成名作《經濟學》中說“美國的事業是企業”,那麼,中國進入“大企業時代”的意義是什麼呢?大企業承擔着實現國家振興、民族復興的使命。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德國西門子與美國通用電氣、日本的小松機械與美國的卡特彼勒、法國施奈德與瑞士ABB、美國通用汽車與日本豐田,無一例外地體現出代表國家競爭力的大企業之角逐。中石油、華爲、中興、三一重工在美國的困境,都說明這種大國之間競爭的殘酷性。

中國超過美國,是明年的事

一個突出的事實,在上榜公司數量上,今年中國公司達到了120家,已經非常接近美國(126家),遠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而在2017年,中國115家,美國132家公司,日本有51家。

企業的崛起與國家經濟的崛起具有一致性。世界500強是世界各國經濟實力的標誌。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各國上榜企業的數量和國家的經濟實力排名有着驚人的相似,尤其是上榜企業數量最多的六個國家,同時也是在GDP世界排名中最靠前的六個國家。

中國上榜公司數量連續第十五年增長, 其中中國大陸(含香港在內,不包括臺灣地區)爲111家企業。今年上漲5家,是預料中的事情。而美國由132家公司下降到126家,是美國下降幅度較大的一年。按照這個速度,中國超過美國,是明年的事。可以這樣判定了。我曾經分析在2021年,現在提前了兩年。特良普肯定又焦急了。

未來我們還將有哪些500強增量?可以預期的是,各省的國企整合有望創造新的500強。近年國資委推動了港中旅與國旅、中糧與中紡、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寶鋼與武鋼、中儲糧與中儲棉、中冶與五礦等央企的重組,央企數量進一步縮減至96家。而進入500強的爲48家,可能不再增加,但是各省增加是必然趨勢,類似廈門建發、廈門國貿和新疆廣匯。山東能源集團以2017年度營業收入456.5億美元,列第234名,比去年372名提升138名。山東能源集團2017年經濟效益的提升,1/3得益於煤炭市場的好轉和煤價的提升, 1/3得益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去產能、除“殭屍”、治虧損,堵住“出血點”,減少“滲血源”,1/3得益於企業內部深化改革、內涵挖潛等一系列綜合創新創效舉措。可見國企改革的成果。可以預料2018年將有數個地方國企入圍。

16年前,僅有11家中國企業上榜。 在某種意義上這標誌着本世紀初國家制定的關於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的戰略規劃進一步取得成功,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

球最大企業的經營狀況在明顯改善

2016年,上榜公司的總營業收入、淨利潤總和以及入圍門檻均有11%左右的下降。2017年,這三個指標均有小幅回升,其中:上榜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小幅增長至27.7萬億美元;淨利潤總和增長約3%到1.52萬億美元;入圍門檻則增長了3%,回升到了216億美元。今年上榜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近30萬億美元,同比增加8.3%;總利潤達到創紀錄的1.88萬億美元,同比增加23%;銷售收益率則達到6.3%,淨資產收益率達到10.9%,都超過了去年。這些全球最大企業的經營狀況在明顯改善。

沃爾瑪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繼續分列榜單前四位。沃爾瑪連續第五年成爲全球最大公司,它和三家中國企業——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繼續分列榜單前四位,位次沒有變化。殼牌石油上升至第五位,將豐田汽車至第六位。員工人數最多的企業是沃爾瑪和中石油,分別爲230萬和151萬員工2016年)。

沒有一個國家的企業數量象中國這樣迅速增長

1995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同時涵蓋了工業企業和服務性企業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其它國家的企業數量如此迅速地增長。

在排名位次的變化上,今年上升最快的是中國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躍升175位。值得一提的是,排名躍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八家都來自中國大陸,除了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其餘七家是:阿里巴巴(上升162位)、騰訊(上升147位)、山東能源集團(上升138位)、廈門國貿(上升134位)、美的(上升127位)、廈門建發(上升126位)和碧桂園(上升114位)。2017年排名躍升最快的是:中國五礦(上升203位)、海航集團(上升183位)和中國恒大集團(上升158位)。

阿里巴巴以37,770.8(百萬美元)的營收,排在第300名,騰訊算是緊隨其後,以35,178.8(百萬美元)的營收位列331名,而去年,騰訊還排在榜單的後置位——第478名。

13家中國公司首次上榜,它們是:招商局集團、雪松控股、象嶼集團、兗礦集團、鞍鋼集團、首鋼集團、緯創集團、臺灣中油、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富邦金融控股、泰康保險集團、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青島海爾。新上榜公司最多的行業是保險(3家)。青島海爾則是電子與電子設備行業唯一一家中國新上榜公司。

其中,招商局集團首次上榜,排名位於280位。採礦、原油生產行業中有一家特點鮮明的新上榜公司——兗礦集團。該公司是中國唯一一家擁有境內外四地上市平臺的煤炭企業。去年,兗煤澳洲總產能達到8000萬噸,成爲澳大利亞最大的煤炭上市公司。

去年10家中國公司首次上榜,它們是:安邦保險集團、恆力集團、陽光金控、阿里巴巴、碧桂園、騰訊、蘇寧雲商、廈門建發集團、國貿控股集團和新疆廣匯。新上榜公司最多的行業是貿易(3家),其次是兩家來自互聯網服務和零售的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碧桂園是唯一新上榜的房地產企業。而所有上榜的房地產行業企業均來自中國。連續兩年增加的多是保險、互聯網、鋼鐵、煤炭與貿易。

中國互聯網信息產業繼續強勢挺進

從行業看,所有的互聯網服務公司排名均有大幅提升,它們是來自中美兩國的京東、阿里巴巴、騰訊、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

信息和通信技術行業的創新溢出效應最爲明顯,爲其它技術創新的2倍。在中國公司羣體中,在這個行業內的華爲公司排名從83位上升到72位。來自北方的青島海爾則是電子與電子設備行業唯一一家中國新上榜公司,引人注目,爲山東爭了光。

隨着阿里巴巴、騰訊在2017年上榜,加上2016年首次上榜的京東集團,全球6家互聯網服務大公司中國和美國各佔一半。美國的三家爲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今年新上榜的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現在,青島海爾上來了。

在淨資產收益率(ROE)榜上,中國公司中排位最高的是華爲、美的、騰訊、吉利和萬科。其中美的是2016年第一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家電企業,今年依然是唯一一家該行業上榜公司。

今年在汽車製造業領域,中國有7家上榜公司,美國僅有通用汽車和福特兩家。吉利是大陸唯一一家上榜的民營車企。該公司過去一年跨越了百萬銷量門檻,在銷量增幅和500強排名躍升幅度上位於國內行業首位。

在建築領域,中國建築、中鐵工、中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電建、太平洋建設等企業位列世界500強榜單中,其中,中國建築排名以1560.7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23位,位居中國企業排名最高的前五名,中國建築成績斐然。

大而不強,中國企業比美國仍然有較大差距

無論是依賴原材料價格上漲獲得利潤增長,還是產能兼併重組誕生新的“巨無霸”,或許都還算不上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應有之義,企業自身真正的供給升級纔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根本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縱向比較近年來的數據,上榜中國企業的銷售收益率和淨資產收益率兩個指標處在下行通道上。2015年,上榜中國公司銷售收益率爲5.6%,到了2017年只有5.1%;2015年,上榜中國公司淨資產收益率10.7%,到2017年只有8.9%。

但是,中國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明顯面臨巨大挑戰。作爲參照,2018年美國大公司中沒有房地產、工程建築和金屬冶煉企業,卻在IT、生命健康和食品相關等領域存在衆多大公司;中國正好與此形成反差。尤其在衛生健康/食品批發、保險管理式醫療、食品生產加工、和娛樂等與人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的產業裏,有美歐、日本、巴西等國公司,中國卻沒有任何企業上榜。

雖然中國在上榜公司數量上遠遠超越排在第三位的日本,但是除了金融業,日本主體是10家電子和通信行業公司和10家汽車製造業公司,來自具備創新能力的優勢行業;作爲對比,中國除了金融業,最多的行業分佈是能源、煉油、採礦、房地產、工程與建築公司。

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國與美國可能要相當。但是中國企業與美國500強的差距不小,趕上世界先進企業的發展步伐,要走的路還很長。

中國銀行遠遠超過實業,實在不合理

蘋果仍高居利潤榜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今年重新進入世界500強的英美菸草集團。利潤榜前10位的四家中國公司仍然是工建農中四大銀行。

在淨資產收益率榜上,波音公司位居首位;而中國公司中排位靠前的是騰訊、碧桂園、華爲、美的和臺積電,多數在廣東。根據今年《財富》世界500強以盈利能力排名的榜單,騰訊全球排名第32位,是盈利能力最強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騰訊是有實力的公司。《財富》今年4月還發布了2018年全球最偉大50位領袖名單(The Worlds 50 Greatest Leaders),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作爲唯一的中國商界領袖成功入選,並高居第十九名。騰訊值得高看。

在今年的500強排行榜上,利潤率最高的是英美菸草集團,其利潤率高達185%,遠超第二位的卡夫亨氏。中國大陸公司中,利潤率最高的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超過30%。

利潤榜的前五名除了排在第一位的蘋果公司,其餘均爲中國的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業利用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美國上榜的8家銀行平均利潤96億美元。中國10家銀行平均利潤高達179億美元,遠遠高於全部入榜中國公司的利潤水平(31億美元)。而這十家銀行的總利潤更是佔了111家中國大陸上榜公司總利潤的50.7%;作爲對比,美國銀行總利潤僅佔126家美國入榜公司的11.7%。近幾年來,金融業佔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製造業比重卻在快速下滑,這是種不正常的變化。現在,十家銀行的總利潤佔了111家中國大陸上榜公司總利潤的50.7%,確實不合理。

當然,民營企業的上榜數量和排名在穩步提升。不光華爲、阿里、騰訊,恒大三年時間從496名躍升至230名,也排名提升最快的企業之一。證明中國並不是國進民退,僅僅從世界500強的民營企業看,國民共進的局面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中國企業“做強”的路該怎麼走

上榜企業持續增多、排名普遍提升,說明中國企業在做‘大’的方面仍保持着高歌猛進的良好勢頭。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顯示中國正在進入以大企業爲主導的時代,但是大並不意味着“強”。大是手段,是途徑,強與優是目的,是我們的夢想。與國際一流企業相比,中國大企業在諸如體制機制、資源整合、創新能力、人才培養、品牌影響力、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國際化能力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大而不強,這是中國大企業的尷尬。

中國的企業由大而強,重要的加強科技創新,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發展質量。首先,要提高資源整合能力,迅速擴大規模仍是首選要務。在數年之內,加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是越多越好,3年應當增加到130家。 其次,要加快技術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是核心。從盈利模式看,中國上榜公司最多的是資源性企業,主要靠國家政策扶持和資源市場壟斷來獲取高額利潤。資源具有不可複製性,靠此獲得的利潤屬於透支性利潤,難以長久。 第三,要加快市場競爭,調整產業結構是關鍵。中國進入世界前10強的幾家公司都是壟斷行業的企業,依賴政府力量的慣性作用還在持續,而世界一流企業的壯大主要靠市場打造。 第四,加快品牌建設,提高國際知名度是根本。無論是中石化、中石油、中國工商銀行,還是國家電網,並沒有成爲真正的世界著名品牌,其80%以上的營業收入是在國內。 第五,建設真正的全球公司是長遠大計。優秀的全球性企業有52%的收入來自本土以外的國家,而日本這項比例只有33%,這是日企紛紛跌出500強的重要原因。反觀中國企業,即使作爲吸金能力最強的工商銀行,其境外收入也僅佔總收入的5%左右,而不少資源性企業及壟斷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則更低。第六,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管理水平是基礎。我國不少500強企業的業績不盡如人意。虧損的有一些。 第七,信息與機械製造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重點。  第八,關注和發展“新經濟”的思路。美國經濟則率先從工業基礎型轉變爲高科技型經濟,美國企業在世界500強中即使近年來數量上有所減少,但仍佔據着世界領先地位。  第九,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強大動力。美國大公司不會遇到來自中國的強大競爭者的行業是:食品飲料、電子及電子設備、食品服務、信息技術服務、半導體、菸草、計算機軟件、建築和農業機械、家庭及個人用品、互聯網服務、管道運輸、商業航空、娛樂、食品生產、製藥、食品和藥品零售、保健及其他。顯然,這些行業主要來自競爭性民營企業,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將成爲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動力。第十,提高一帶一路水平,做大中國企業的新動力,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在全球盈利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此文吸收21世紀報道相關內容,謹此說明

寫了4個小時,累了。現在是凌晨四點,該睡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