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映10天不到,《爵跡2》突然宣佈改檔了。

官方給出的理由是“技術原因”。這部集結了TFBOYS、吳亦凡、范冰冰、陳偉霆等一大批流量明星的電影,原本瞄準了受衆們剛好放暑假這個完美的時間段。

算一算,自2000年《幻城》一書面世至今,35歲的郭敬明帶着他的小說已經闖蕩了18年。《小時代》系列4部電影斬獲了近18億的票房,是他攜帶小說邁入電影界的標誌也是高峯。

然而之後便是大撲的《爵跡》。2016年進軍國慶檔的《爵跡》遭到了全面差評,票房不到4億,超過一半的用戶在豆瓣上打了1星。

在評價標準更寬容的電視劇市場,郭敬明的作品也始終沒有得到好評。

2016年,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幻城》登上了湖南衛視,然而收視始終沒有突破過1%,豆瓣評分2.6。他導演的《是尚先生》(女主角是“今天也要加油哦”的鹿小葵)更是給無數網友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不僅有女主貢獻的無數表情包和腦殘語錄,還提供了豆瓣差評最佳模版。

回到此次退檔的《爵跡2》,即使不退檔,以首映日預售3000塊錢出頭的票房,估計也難逃第一部的命運。

寫小說、培養粉絲然後再拍影視劇進行二次收割,這已經成爲了郭敬明的商業模式。

但是從票房還算優秀的《小時代》,到郭敬明失控說出“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纔不會罵”的《爵跡》;從五毛錢特效的《幻城》再到“機器人演技”的《夏至未至》,一部接一部作品撲街,不禁讓人思考一個問題——郭敬明是不是已經快過氣了?

電影:郭敬明很執着

2013年,郭敬明決定當導演,於是就有了《小時代》系列電影。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四部影片票房總計17.86億。投資方樂視影業(現樂創文娛)不僅賺了一大筆,還一度憑藉這個系列與老牌影業萬達、光線、博納和華誼肩並着肩站立,侃侃而談。

用樂創文娛董事長、CEO張昭的話說——《小時代》系列成就了樂視影業。

而同樣是2013年,華策影視宣佈出資1.8億購買郭敬明最世文化26%的股權。據報道按照當時的公告,最世文化的估值達到6.92億。一時間,“身家7億”成爲了媒體們提起郭敬明時的標配。

但這件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說好的1.8億卻只到賬2000萬。查詢工商資料也能看到,最世文化如今依舊是郭敬明的獨資控股。

最世文化與華策雙方都對當年大肆宣傳的入股事件諱莫如深。

“華策非常看好最世文化的發展,但是出於集團的綜合考慮,雙方在股權方面並沒有達成最終的合作意向。”這是數娛夢工廠從華策得到的口徑。

《小時代》系列完結後,郭敬明對《爵跡》寄託了更大的野心——電影不僅進一步集結了范冰冰、楊冪、吳亦凡、陳偉霆、TFBOYS等流量明星,還大膽地選擇全片採用動作捕捉技術。

團隊曾幻想過票房會上十億的《爵跡》,最終市場反應冷淡,票房只有3.83億,而按照成本覈算,這部電影的票房要達到5億纔可以回本。

《爵跡》的虧損也讓一向精緻示人的郭敬明失了態。在一場活動上,他相當動情地表示:“是不是因爲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

要知道,之前觀衆對《小時代》系列也是絲毫不留情面——“看《小時代3》時在影院遇見熟人,有種嫖娼被抓的感覺。”

但《小時代》系列票房基本穩定在5億上下,讓當時的郭敬明頗有底氣:“不就因爲爽嘛。來看《小時代》能讓你們爽,讓你們開心就好,我會把這個當成是誇獎。”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面對《爵跡》嚴重低於預期的票房,郭敬明的回應變了:“對於中國電影產業來說,《爵跡》的意義不是票房,而是中國電影終於有這個類型了。”

但很顯然,網友們卻認爲此言還差點火候:

《爵跡2》的推出,對很多人來說屬於意料之外。但實際上這部電影是註定要推出的。早在第一部電影上映前,《爵跡》就定下三部的計劃。

此次退檔也不算太過意外。

豆瓣八組的喫瓜網友很早就發現了不尋常:《爵跡2》的預售票房僅有3000塊錢。對於一部大片來講,這是根本不合理的。

就數娛夢工廠瞭解,截至撤檔,《爵跡2》並沒有拿到公映許可證。沒有公映許可證,意味着是不可能展開預售的。

6月28日,第三方票務平臺上《爵跡2》的預售票房顯示爲3208元

距離上映只有不到10天的時候還沒拿到公映許可,對於任何電影來說都是高風險操作。

從題材和內容上來說,《爵跡2》理論上不會存在審查方面的問題。而這一次,也沒有類似柯震東吸毒這樣的演員突發事件導致電影大改的情況。

競爭對手倒是給了《爵跡2》很多個改檔的理由。

《爵跡2》暑期檔正面對撞的是徐崢和甯浩的《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在點映期間就好評不斷。珠玉在旁加上從《爵跡》第一部祖傳下來的差評,《爵跡2》翻盤的難度係數直線飆升。

《爵跡2》新的上映時間目前尚不確定。但至少目前來看,改名爲樂創文娛的樂視影業依然與郭敬明“不離不棄”。

在上影節期間,樂創文娛舉行了發佈會,宣佈的未來項目中,郭敬明的《未來未來》科幻系列赫然在列。電影局備案顯示,電影講述的是未來被製造出的超能力者開始反抗人類,並試圖回到過去尋找超能力者的始祖的故事。

據介紹,這個系列共有三部,《未來未來》只是其中一部的名稱,剩下兩部名稱目前待定。

除此之外,改編自郭敬明同名小說的《悲傷逆流成河》電影版也在去年8月份立項,只不過投資方從樂創文娛變成了光線影業。

而除了郭敬明本人的作品,最世文化其他作者的作品也在進行影視化改編。

2015年的電影《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就改編自旗下作家安東尼的同名小說,雖然總票房只有6258萬,但豆瓣評分達到了及格線——6.1,超越了所有郭敬明的作品。

郭敬明好友落落的《剩者爲王》也在同一年被改編成了電影,評價5.7分,也稍好於郭敬明的電影。

最世旗下作家吳忠全在2017年的新書發佈會上也稱,他的作品《失落在記憶裏的人》已被臺灣的影視公司收購了版權,確定會拍成電影。

在電視劇方面,郭敬明做的更多的是將小說IP賣出,以編劇或者藝術顧問的身份參與項目,並不深度參與。

所以就電視劇而言,無論後期收益如何,對郭敬明的影響無非是不斷創造豆瓣低分新記錄。

數娛夢工廠統計,從《夢裏花落知多少》到《夏至未至》,由郭敬明小說改編並且由他擔任編劇的劇集共有7部,其中包括還未上線播出的《臨界天下(爵跡網劇版)》《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本人擔任導演則只有一部《是,尚先生》。

其中,2016年的《幻城》以高投入的3.3億成本聞名。號稱中國版《冰與火之歌》的《幻城》,由上海耀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當時騰訊、愛奇藝、優酷、搜狐和PPTV五家共同買下網絡播放權,並且還登陸了湖南衛視暑期檔。

在開機兩個月的時候,《幻城》劇組曾組織過媒體探班。從後續的報道來看,佈景的大手筆成爲了宣傳重點:“看,就這一盞吊燈就要8萬塊”、“特效需要的綠布都花費了好幾百萬”、“仿製雪景用的硫酸鎂都已經用了500 噸”……

電視劇《幻城》劇照

至於成本回收方面,根據當年的報道,在製作時期,5家視頻網站就已經向製作方購買了播放權,價格在每家5000萬元左右。如果屬實,那麼在還未製作完成之際,《幻城》在網絡播放端就已獲得2.5億元的收入。

而實際上電視劇《幻城》是在7家視頻網站(後來還加上了芒果tv、樂視)播出,視頻網站方面的收入應該超過3個億。換句話說,《幻城》的投資成本光靠視頻網站的出價就幾乎全部收回。

這裏還未計算湖南衛視獨播電視劇的版權收入。按照《北京商報》當時的報道,2016年的湖南衛視在電視劇版權採購上的預算大約是每集200萬-300萬元之間,算下來《幻城》在湖南衛視的首輪播放權爲1.2億-1.8億元。整體計算下來,《幻城》賠不了。

除了《幻城》,去年上海辛迪加影視有限公司投資拍攝的《夏至未至》也採用了五網一臺的方式播出。青春劇在製作成本上體量要小一些,雖然口碑走的依舊是郭式撲街路線,但憑藉話題演員收割熱度的難度不大。

此外《悲傷逆流成河》(電視劇版)也將在今年與觀衆見面。

《夏至未至》網絡平臺播放數據

電影《小時代》系列和電視劇《幻城》、《夏至未至》等,單從收益上來看並不算完全的失敗,甚至電視劇的收益都還不錯。

只不過從口碑來說,郭敬明這些年的影視化之路只能算是非常的平庸。

口碑對郭敬明來說重要嗎?

看起來不重要,但實際上很關鍵。

從《小時代》系列和《爵跡》就能看出,郭敬明的電影嚴重依賴流量明星的人氣,流量明星越多越好。

《爵跡》時,TFBOYS僅有一人出演,到了第二部,三人全部登場。而宣傳上,陳偉霆成爲重點,因爲他的人氣在過去兩年有了進一步提升。

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版撲街後,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面臨前所未有的質疑。越來越成熟的觀衆,正在用腳投票,拒絕流量明星。

況且隨着製作成本持續上漲,光靠流量明星的票房,已經沒辦法覆蓋製作成本了。

在電視劇市場,郭敬明的小說IP似乎依舊是資本追逐的重要對象。

但需要仔細思考的是,資方到底是衝着什麼去的?

如果說是衝着郭敬明作品的人氣,那麼能夠選擇的已經不多。郭敬明最近的作品《爵跡》是2010年出版的,也就是說他已經八年沒有新作品問世。

老的作品裏面,《幻城》已經很快被消耗掉了改編價值,真正要拍好,改編難度很大。《小時代》電視劇版已經拍過,並且評價相當低迷。短時間內不具備重啓的價值。而《夏至未至》已經是第二次電視劇,儘管這類青春題材製作成本低,但實際上有非常多的可替代選項。

《悲傷逆流成河》是強戲劇元素的小說,但要拍成影視作品,勢必會劇本上大改動。

目前郭敬明的作品仍然受到影視圈的追捧,是因爲仍然有一部分主流受衆是曾經的讀者,但再過幾年,情況就會有很大的變化。

而尚未問世的《未來未來》,還沒有人知道受衆的接受度。科幻題材如果要拍好,成本是不可能低的,這意味着更大的投資風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