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道歉背後:郭敬明的商業帝國走到盡頭

過去十多年,郭敬明不斷拓展商業版圖,從建立出版帝國到進軍影視,締造了諸多商業奇蹟。但如今,他建立在早期粉絲經濟之上的商業邏輯,已經徹底坍塌。

2020年的最後一天,37歲的郭敬明就15年前的一樁侵權案向當事人莊羽道歉。這樁年代久遠的公案似乎已畫上句點。

於正、郭敬明終於道歉了,影評人譚飛認爲,社會各界應該以積極心態看待此事,給人機會,給行業以“有錯必究,改錯歡迎”的良性示範:“無論兩人動機如何,怕封殺也罷,爲炒作也罷,外界應更聚焦道歉事實本身。”

編劇聯名信發起人宋方金則回應:“希望他們悔過自新後,創作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編劇汪海林表示,道歉當然要歡迎,但社會各界也要反思,縱容錯誤要不得,“我不說什麼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話。我要說的是,首先是莊羽是否接受,然後是大衆是否接受,最後是歷史是否接受。對於郭敬明來說,他做出了明智的選擇,雖然有點晚。”

這一年,郭敬明刷足了存在感,先是在《演員請就位》擔任導師頻繁登上熱搜,擔任導演的《爵跡2》更名爲《冷血狂宴》由影院放映轉爲網絡播出,近日,被他個人視爲轉型之作、投資2億、籌備4年的《晴雅集》公映,上映第七天票房收入爲3.63億,預測內地總票房可達到5億,與其目標10億尚有較大差距。而就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在百餘位編劇聯名公開信發起抵制的第十天,郭敬明道歉了。

遲來的道歉行爲值得肯定,但並不能徹底抹平對被抄襲者的傷害。《夢裏花落知多少》無論是影響力、銷量都超越《圈裏圈外》,郭敬明的聲名也遠超莊羽。《夢裏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出版的第二部小說,是2004年全國文學類暢銷書第一名。2007年,改編自《夢裏花落知多少》的電視劇開播,這也是首部被改編成電視劇的郭敬明作品。也正是這一年,郭敬明加入中國作協。在豆瓣,《夢裏花落知多少》也是郭敬明作品中熱度最高的一部,有22.9萬人標記讀過,數量超越《幻城》。

在郭敬明自我IP化的道路上,《夢裏花落知多少》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然而,梳理官方信息可發現,《夢裏花落知多少》在其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性已被悄然抹去。在新浪微博、百度百科、天眼查上,郭敬明的個人代表作爲《幻城》《小時代》《爵跡》,吸粉無數的《夢裏花落知多少》已被抹去。

那場綿延兩年的官司,儘管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卻並未對郭敬明走向世俗成功的道路產生實質性影響。也正是在2005年至2006年左右,他開始規劃自己的商業版圖,從建立起出版帝國到進軍影視行業,郭敬明締造了諸多“奇蹟”。

一個商業符號

在二十出頭的年紀,他便憑藉版稅收入成爲千萬富翁,成爲衆多網絡作家模仿的對象。2007年、2008年、2011年,三度登頂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其中2011年版稅收入爲2450萬元。2014年後,郭敬明再沒有出版任何一本書籍,卻在2017年再次以1500萬元的版稅收入擠入榜單前十,位列第九。

過去十多年,他不斷拓展自己的商業版圖,先成立“島”工作室,主編《島》系列雜誌,在《島》暫停出版之後,又成立柯艾文化,出版《最小說》。他把出版公司當成偶像經紀公司去經營,打造了一個青春文學平臺。2010年7月,他成立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13年至2015年,進軍風險和投資回報更高的電影行業,在《小時代》電影系列中引入了“暢銷書+小鮮肉”的模式。在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大衆文化研究者林品看來,這一模式可被視爲“IP+流量”商業模式的雛形,“郭敬明的模式包含雙重粉絲運營,自我IP化的郭敬明自己的粉絲,加上他所打造、聘請的小鮮肉/愛豆/流量明星的粉絲。”林品向第一財經表示。

在林品看來,“郭敬明模式”在“青春文學”暢銷書與“青春類型”商業片之間搭建了一條順暢的產業鏈條,將暢銷書的讀者/粉絲羣體定位爲核心目標受衆。爲了最大程度地吸引目標受衆,一方面,電影出品方在策劃營銷方案時,有意識地將凝聚讀者/粉絲認同的原著作者/電影導演作爲核心賣點,有針對性地瞄準粉絲羣體的喜好與需求,以求充分調動特定羣體的消費熱情與媒介使用積極性;而在實際的電影接受情況中,那些主要來自城市中產、準中產家庭的青少年受衆,也的確扮演了影院消費的“先鋒隊”與口碑傳播的“後援團”,支撐並帶動影片票房的節節高升。

《小時代》之後,郭敬明沒有出版過任何一部文字作品,而是專注於電影項目。《小時代》系列電影(四部)儘管口碑較差(豆瓣評分均不足5分),但在商業上非常成功,累計總票房爲17.8億元人民幣。在《小時代》的背後,除了郭敬明,另一位實際上的靈魂人物是臺灣偶像劇操盤手柴智屏,她的加入爲《小時代》帶來了包括聲音指導杜篤之在內的主創班底,以及郭采潔等臺灣地區演藝明星,保障了影片基本的工業水準。

在林品看來,與其說郭敬明是某種藝術創作的中心,不如說他是市場企劃、商業運作的核心:“他是一個已經被自我IP化,並且形成了準飯圈運營的粉絲羣體所認同的文化品牌和商業符號。”

粉絲離他而去

不久前,郭敬明在綜藝節目中輕描淡寫地評價《小時代》系列爲其青春時期不成熟的作品,但從商業角度來看,這依然是他最成功的電影作品。在那以後,2016年,郭敬明作爲編導推出了中國首部真人CG電影《爵跡》,演員陣容包括范冰冰、吳亦凡、陳偉霆、林允等衆多明星,但最終票房不盡如人意,僅有3.82億元,而影片投資成本超過1億元。關於《爵跡》,當年最火的一條新聞是郭敬明回滬路演時聲淚俱下:“是不是因爲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纔不會罵《爵跡》?”

四年之後,《爵跡》在豆瓣上的評分定格在3.8分。《爵跡》之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海堡壘》《誅仙》《赤狐書生》等影片也同樣複製了這種“IP+流量模式”,但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均不盡如人意。

林品認爲,“郭敬明模式”的一個問題是“顏值中心論”,“這個問題在互聯網資本重構的本土偶像工業體系裏又會導致唯流量論,二者都會導致去專業化。”在他看來,在飯圈語境下,流量明星對科班出身的演員的角色、戲份等方面的排擠,建立在粉絲經濟之上的商業邏輯,對於內容生產者所應該遵循的文藝領域的創作規律,也有可能帶來破壞和侵蝕。

郭敬明走紅,影響了一批八零後讀者,其中一些開始冷眼回顧自己當年的狂熱,稱其爲“我的閱讀恥辱史”,也有人說,“作爲青春的印跡,並沒有什麼可貶低的。”如果說,在郭敬明作爲暢銷小說家的時代,有一批忠實粉絲願意爲關於憂傷青春和疼痛愛情的故事買單並追隨他,那麼,那些小說已經逐漸無法回應今天年輕人的心理需求,粉絲的流失是郭敬明需要正視的事實。

翻身很難

天眼查信息顯示,郭敬明是最世文化、遐邇文化的法人代表,是樂視影業、和力辰光、千和影業、長江新世紀文化的股東。郭敬明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七家公司中,令秧文化、最線代動漫文化、柯艾文化、雙子惠蘭均已註銷。

《爵跡》之後,郭敬明幾乎將全部精力放在轉型之作《晴雅集》上面,它改編自日本玄幻小說家夢枕貘最具影響力的小說《陰陽師》,此前,陳凱歌的《妖貓傳》改編自夢枕貘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郭敬明表示,幾年空檔期,他一直在反思,在劇情、人物、表演等方面,都做了更深入的思考。不過,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儘管《晴雅集》擁有實力雄厚的班底,但編導水準並未超過《小時代》系列。公開信息顯示,《晴雅集》第二部已經和第一部套拍完畢,名爲《瀧夜曲》,暫定2022年上映。按照國產電影票房分賬公式計算,如需回本,《晴雅集》需要達到10億票房。

林品分析認爲,《演員請就位》的負面輿情、編劇行業的抵制、網友對“IP+流量”模式負面效應的不滿,合力造成了這一模式失靈。“《陰陽師》算是一個大IP,但是陰陽師IP的愛好者未必買郭敬明的賬,郭敬明自我IP化積累起來的粉絲羣體,有些80後已經長大,有些更年輕的羣體可能有更鐘愛的IP。”在林品看來,作爲紙質暢銷書最後一代知名作者之一,郭敬明遭到了網文IP的衝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