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徵求意見稿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絕、阻止、拖延用戶攜號轉網,但運營商未必是“聽話的乖孩子”,因爲攜號轉網對某些運營商來說意味着客戶流失,影響業績,可能設置隱形門檻干擾攜號轉網。而運營商爲減少攜號轉網留住用戶,會製造哪些隱形門檻值得警惕。

攜號轉網,能否解除長達近千年的在網協議?

記者1日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已結合前期實踐形成《攜號轉網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攜號轉網申請與辦理流程、市場服務管理等一系列環節,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根據徵求意見稿,用戶需同時滿足5項條件。(新華社8月1日)

經過幾年試點,在《移動電話用戶號碼攜帶試驗管理辦法》以及去年新業務受理流程的推動下,我國攜號轉網取得一定成效,來自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已有230萬用戶攜號轉網。但從相關報道看,部分用戶攜號轉網遭遇障礙,用戶自由選擇權受影響,也影響行業發展。

攜號轉網無疑是個好舉措,既有利於用戶選擇更好的運營商,也能倒逼行業企業提高服務水平。所以,國家層面積極推動攜號轉網。此次發佈徵求意見稿,目的是爲攜號轉網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就意見稿規定而言,吸取了過去試點的經驗和教訓,比現行辦法更完善。

譬如,在用戶需要滿足的條件方面,現行辦法規定了7項,而徵求意見稿壓縮爲5項,就是一種進步。再比如,在協議管理、市場和服務管理等方面,意見稿更加完善。不過,該徵求意見稿一旦正式實施,能否確保用戶自由攜號轉網還是未知數,坦率說仍可能面臨阻力。

這是因爲,用戶與運營商之前所籤的長期協議會限制不少用戶自由攜號轉網。例如,有的靚號合約期29年,有的號碼在網協議長達近千年。根據徵求意見稿規定,與攜出方無在網約定期限限制的協議或已解除在網期限限制,才能攜號轉網,但解除這種長期協議恐怕不容易。

攜號轉網,能否解除長達近千年的在網協議?

運營商不想讓自己的用戶流失,將成爲另一大阻力。儘管徵求意見稿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絕、阻止、拖延用戶攜號轉網,但運營商未必是“聽話的乖孩子”,因爲攜號轉網對某些運營商來說意味着客戶流失,影響業績,可能設置隱形門檻干擾攜號轉網。

另外,技術問題也有可能成爲一種“門檻”。攜號轉網既需要三大運營商改造運營系統,由於16億用戶規模龐大、運營系統複雜,有可能影響攜號轉網實施效果;而且,據說各行各業應用系統也要協同配合,又是一種考驗。一旦改造、配合不好就會成爲攜號轉網的障礙。

因爲用戶一般不願意看到攜號轉網過程中出現技術問題,更不願意看到攜號轉網後使用問題多多。而出現任何一種問題,都有可能成爲運營商製造障礙的理由和藉口。因此,在全國範圍內實現自由攜號轉網,既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也需要相應技術支撐,兩者須緊密配合。

很顯然,攜號轉網的門檻越低,用戶選擇自由度越高,我國越有希望實現預期目的。而各種有形的、隱形的“門檻”,應該儘量去減少。比如,長期協議限制攜號轉網就是有形門檻,如何破解就值得思考。而運營商爲減少攜號轉網留住用戶,會製造哪些隱形門檻值得警惕。

也就是說,要想實現用戶自由攜號轉網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監管者在制度、技術等方面有更多作爲,也希望運營商把攜號轉網視爲提升服務的新契機,而不是限制用戶轉網。另外,也希望各行各業給予積極配合。更希望用戶在攜號轉網過程中要敢於依法維護自己權益。

攜號轉網,能否解除長達近千年的在網協議?

◎ 爲正義“說話”,爲公平“代言”,若喜歡本頭條號評論文章,請您訂閱並批評指正,謝謝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