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71379be9-3d7f-405f-b843-983101283dcb\"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1\" alt=\"14歲女孩反覆高燒到42度,專家只讓服用退燒藥不用抗生素,治好了\"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根據這些發熱待查的診斷思路,結合患者的病史特點,肖老師指導我針對性地開立了各項生化檢查及淺表淋巴結綵超、胸部CT等檢查,並予以退熱、補液藥物應用,叮囑患者監測體溫,很快,患者的各項化驗、檢查結果一一都回示了,病情卻更撲朔迷離:各項檢查並未發現明確的感染原及感染竈,自身免疫指標也都正常,亦沒有佔位性病變,只有淋巴結綵超提示考慮炎症反應性,雖然根據感染會診,使用了抗生素,可小姑娘的體溫卻並沒有下降。\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d563d6c0-1807-4c68-9ba7-c084eb31297c\"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99\" alt=\"14歲女孩反覆高燒到42度,專家只讓服用退燒藥不用抗生素,治好了\"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梁主任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將我們的診斷思路一一告知患者家屬,建議首先選擇對患者最有利的方案,停用一切藥物,觀察患者的體溫變化,如若體溫逐漸降至正常,就可明確爲藥物熱,同時也可避免淋巴結穿刺活檢所帶來的創傷,若體溫仍持續不降,再行淋巴結穿刺活檢爲時不晚。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李曉意\u002F文 河南省人民醫院2016級規培生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個多月高熱不降卻是用藥惹得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5月31日,又是一個星期五,按照慣例,不出意外的話會是相對比較清閒的一天,可沒想到剛一過9點,病房就來了一個特殊的患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就診的原因是反覆發熱3月餘,原因不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這樣一個病人,我不敢掉以輕心,梁主任經常跟我們說一句話:老爺們兒的貧血,必有妖孽!那麼對於這樣一個正值花樣年華的小姑娘卻反覆高熱不退,又是什麼“妖孽”在作怪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帶着這樣的疑問,我詳細詢問了病史,瞭解到小姑娘3月前第一次發熱是因爲受涼後出現的,當時體溫38.7℃,伴有頭痛,無其他伴隨症狀,就在診所裏以“感冒”給予口服藥物治療,體溫降至正常後就未再進一步治療。\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c5d55ba08694be99891aeebcf008672\"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014\" alt=\"14歲女孩反覆高燒到42度,專家只讓服用退燒藥不用抗生素,治好了\"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然而接下來的這3個月裏,每間隔2周左右,這個小姑娘就會發熱1次,而且多數和用藥有關,體溫最高時可達40℃以上,有時候越用抗生素越嚴重。雖然每次發熱前並沒有明顯的受涼等誘因,雖伴有頭痛,但沒有噁心、嘔吐、意識障礙等症狀,也沒有咳嗽、咳痰、流涕、咽痛、尿頻、尿急、尿痛或腹痛、腹瀉等伴隨症狀,這樣反覆不斷地高燒,可急壞了她的家長,帶着孩子看了不少的醫院,也看了不少的醫生,這發燒卻是越治越重,無奈之下,通過在省醫院的親戚,住在了我們的病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着我給她進行了全身體格檢查,心肺、腹部及神經系統的查體並未發現陽性體徵,唯一的陽性體徵是右側胸鎖乳突肌後方發現3個大小約0.8×2.0cm腫大淋巴結,觸痛明顯,質硬,活動度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患者反覆發熱的原因會是什麼呢?這3個腫大的淋巴結又是否有意義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針對這些問題,我向上級大夫肖偉老師詳細彙報了病人的病史及查體所發現的陽性體徵,肖老師跟我分析了常見發熱的原因: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其中感染性發熱有: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原蟲等感染,非感染性發熱有:物理化學因素、致熱原、結締組織病、自身免疫性、淋巴瘤、其他腫瘤、藥物熱等。\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71379be9-3d7f-405f-b843-983101283dcb\"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1\" alt=\"14歲女孩反覆高燒到42度,專家只讓服用退燒藥不用抗生素,治好了\"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根據這些發熱待查的診斷思路,結合患者的病史特點,肖老師指導我針對性地開立了各項生化檢查及淺表淋巴結綵超、胸部CT等檢查,並予以退熱、補液藥物應用,叮囑患者監測體溫,很快,患者的各項化驗、檢查結果一一都回示了,病情卻更撲朔迷離:各項檢查並未發現明確的感染原及感染竈,自身免疫指標也都正常,亦沒有佔位性病變,只有淋巴結綵超提示考慮炎症反應性,雖然根據感染會診,使用了抗生素,可小姑娘的體溫卻並沒有下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經過觀察發現,患者的體溫呈現出不規則熱型,即使應用退熱藥物也只能持續數小時正常的體溫,可小姑娘除了高熱時頭痛外無任何不適症狀,精神狀態也很好。敏感的小姑娘哭着問我:“醫生,我是不是得了絕症,治不好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小姑娘哭紅的雙眼,我感受到了一股無力感,同時也迫切希望可以儘快弄清楚她的發病原因,可是真正的發熱原因到底是什麼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間到了週二的上午,梁寶松主任醫師大查房,我們向梁主任詳細彙報了小姑娘的病情及各項檢查結果,梁主任再次跟我們分析了發熱可能的原因,並根據小姑娘的病史特點及排查的各項檢查結果,逐一排除,最後把病因鎖定在淋巴瘤及藥物熱兩種可能性上,同時指出,要想確診淋巴瘤,就要做淋巴結穿刺或者活檢,這對小姑娘來說也是一個創傷,既然考慮兩者均不能排除,那麼可不可以先考慮藥物熱可能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d563d6c0-1807-4c68-9ba7-c084eb31297c\"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99\" alt=\"14歲女孩反覆高燒到42度,專家只讓服用退燒藥不用抗生素,治好了\"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梁主任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將我們的診斷思路一一告知患者家屬,建議首先選擇對患者最有利的方案,停用一切藥物,觀察患者的體溫變化,如若體溫逐漸降至正常,就可明確爲藥物熱,同時也可避免淋巴結穿刺活檢所帶來的創傷,若體溫仍持續不降,再行淋巴結穿刺活檢爲時不晚。患者家屬綜合考慮後同意了梁主任的意見,並給小姑娘辦理了出院手續回家觀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小患者是本院職工的家屬,所以梁主任讓我們對小姑娘的病情進行了持續追蹤,家屬告知我們,出院以後小姑娘仍有高熱,體溫最高時可達42.0℃,但僅予以了“扶他林”退熱治療,未再應用任何抗生素類藥物,此後,她的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目前已未再出現發熱情況,並順利參加了中招考試。聞知這種情況後,我們都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再一次瞭解了這可怕的藥物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藥物熱是由用藥所致的發熱,藥物過敏反應是最普遍的機制。藥物熱與一般感染性發熱不同,它的特徵如下:如果是首次用藥,發熱可經7~10天左右的致敏期後發生;再次用藥發生的藥物熱因爲發生的快,容易聯想到與用藥有關;藥物熱一般是持續的高熱,常達39℃~40℃。但發熱雖高,患者的一般情況尚好,與熱度不成比例;應用各種退熱措施(如退熱藥)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藥物,有時即使不採取抗過敏措施,體溫也能自行下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同樣的藥物應用到不同人身上就有可能產生不同的作用,所以再次提醒大家,當身體不適時,不可過於緊張,自行濫用藥物,正確的做法是及時至正規醫院接受規範的診療,也再次提醒所有的醫務人員,遇到不明原因的發熱,請不要忘記了,還有用藥惹的禍,藥物熱!(本文由本號總顧問梁寶松教授推薦,梁寶松,1984年畢業於河南醫科大學本科,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教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號值班微信:zyystuandui,歡迎添加好友。\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18952103344589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