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9f21cc3eb0a47a0bff30978dabf6b11\" img_width=\"629\" img_height=\"579\" alt=\"“沉魚落雁”話練功:“藝術成就與付出的努力總是成正比的”\"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梅蘭芳晚年在家中練功照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可是,話還得說回來,一個演員條件無論怎麼好,都有他的長處與短處,學會“趨長避短”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一環。\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61537d05b99472c95c2f71fbcf4de6c\"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993\" alt=\"“沉魚落雁”話練功:“藝術成就與付出的努力總是成正比的”\"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梅蘭芳之《醉酒》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儘管客觀條件有這樣那樣的差別,但有一條是肯定的,即任何有成就的演員都不是靠“天才”喫飯,而是靠練苦功成長的。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作者:景牧\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戲曲對練功是非常重視的。凡有成就的表演藝術家,對唱、念、做、打無不進行過刻苦的訓練。所謂“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所謂“臺上一步,臺下百步”,都是練功者的經驗之談,此中甘苦,決不是一般未入門者所能理解的。中國古代形容女子體態輕盈、動作靜美有“沉魚落雁”之詞。想起卓越的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在《貴妃醉酒》中創造的“臥魚”姿態,程硯秋練就的又快又穩、宛若“落雁”的舞步,人們都會感到將“沉魚落雁”四字奉送給這些藝術大師是可以當之無愧的。這也是人們對刻苦練功者的衷心讚美。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當前,青年演員對練功是比較重視了,有的還比較刻苦,但相當多的演員卻表現出對練功的不夠重視,勁頭還不那麼足。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青年演員認爲練了也沒用,青年人受壓;另一方面則因劇團缺乏對他們的指導。這兩個問題倘若解決得好,我們的戲曲水平一定能大大提高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61537d05b99472c95c2f71fbcf4de6c\"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993\" alt=\"“沉魚落雁”話練功:“藝術成就與付出的努力總是成正比的”\"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梅蘭芳之《醉酒》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儘管客觀條件有這樣那樣的差別,但有一條是肯定的,即任何有成就的演員都不是靠“天才”喫飯,而是靠練苦功成長的。梅蘭芳在談到自己開始練功的時候說,他通常是五點鐘就到北京城牆根遛彎喊嗓子。喫過午飯吊嗓子、練身段、學唱腔,晚上念本子。每一段唱,都要練幾十遍。有時候,他還把一隻紹興酒罈子拿來,放到一個跟他差不多高的木架子上,對着壇口喊,先“咦”後“啊”,各二三十聲,然後念一整齣戲的道白。人們聽到他晚年的嗓音還那麼清亮動聽,看到他身段一直是那樣婀娜,殊不知這完全得力於他一生堅持不懈的苦練。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俗話說,勤能補拙。在戲曲練功上,苦練也可以彌補自己的短處。還以梅蘭芳爲例吧,他在剛學戲的時候,碰到的一個很大的不利條件就是眼皮下垂,迎風流淚;眼珠轉動還不靈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唱旦角的眼睛不好,那還成嗎?親戚朋友爲他顧慮,他自己也常發愁。後來,他偶然對養鴿子發生了興趣,結果這件事,對他卻起了極大的治療眼睛的作用。一早起來,羣鴿高飛,梅蘭芳看着他的鴿子,一直飛到天際、雲頭,還要辨認那只是別人的那只是自家的,慢慢的眼睛的毛病就不知不覺地給治過來了,觀衆在舞臺上看到的竟是一雙神光四射、精氣內涵的美人秀目。\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9f21cc3eb0a47a0bff30978dabf6b11\" img_width=\"629\" img_height=\"579\" alt=\"“沉魚落雁”話練功:“藝術成就與付出的努力總是成正比的”\"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梅蘭芳晚年在家中練功照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可是,話還得說回來,一個演員條件無論怎麼好,都有他的長處與短處,學會“趨長避短”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一環。做教師和劇團業務指導的,也應該因材施教,不拘一格育人材。多少年來,這個問題是每個劇團一直遇到的:有的青年演員不承認自己條件之不足,認爲是老師不培養,甚至爲此而積了怨,有的是老師錯看了學生,沒有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發揮。這兩個偏向都是有待於克服的。一般來說,年輕演員應該進行全面訓練,發現自己的短處後,再進行調整,趨長避短。這一點,師生都有責任。有的演員是比較自信的,明知不是自己的戲路子,非唱不可,這並不利於他的成長,弄不好,功沒練好,還會練“橫”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關於趨長,避短,程硯秋有個成功的例子。他年輕時身材不錯,到了中年,發胖了。這時他給自己提出的練功目標是:一,要繼續保持自己身體的靈活;二,主要解決設計問題,設計更優美的舞姿,使發胖的身體得到遮蓋。他很講究使自己的轉身加快速度,講究以正面對觀衆的時間儘量縮短,而把側面對觀衆的時間拉長。這樣,較胖的身體就被他“遮蓋”過去,人們往往把他看作是個身段優美的旦角。\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ddf810a8429480b8e8997bbb209f199\"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70\" alt=\"“沉魚落雁”話練功:“藝術成就與付出的努力總是成正比的”\"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程硯秋《荒山淚》影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再如周信芳。他以悲愴、激昂的唱腔獨成一派,這也是避短趨長的一個成功事例。周信芳的嗓子,青年時並不帶啞,後來變得帶啞了。在這種情況下,練功可以起到一定的好轉作用,但唱圓可能,唱潤難辦。於是他就把功夫放到唱得清晰、有力、聲情並茂上這對我們也是很有啓發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事實證明,練功得法很重要。前提是對自己的條件有個科學的分析,和辯證的看法。這就叫“練中有巧”。如果“老牛脖子硬僵筋”,即使有不怕苦的精神和持久不懈的毅力,也是不能達到自己所向往的目的的。在這方面請高明的老師指點就更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戲曲練功,還要善於從多方面吸收營養,勤于思索,不然就會失之“傻練”,進步不快。實踐證明,一個藝術家的表演才能與他的文化修養關係很大。文化修養不高,對一齣戲的主題思想理解就不深,對一段臺詞的理解甚至還會走樣。而舞臺藝術與文學、與繪畫、與雕塑等都是有內在聯繫的,所以,很多著名的演員都很重視在這些方面下功夫,從各方面吸取藝術的營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衆所周知,梅蘭芳跟齊白石學過畫,程硯秋、蓋叫天也都學過畫。在程硯秋的書齋裏,有一張課程表,從那上面我們可以看出,詩詞曲賦,他都下過功夫。被人們譽爲“活武松”的蓋叫天,在造型藝術上下的功夫很大,他愛看鷹的翱翔,馬的飛奔,煙的裊繞和“龍”的矯健。在他的寓所裏,收藏有神態各異的彩釉羅漢,竹雕醉仙。一有空,他就揣摩身段、動作,聯想到舞臺上的章法佈局,甚至走路看到廟前的石獅子,也想到臺上亮相時的照盼呼應。\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b2e1bdd959b48888c24bc1162795782\"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4\" alt=\"“沉魚落雁”話練功:“藝術成就與付出的努力總是成正比的”\"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蓋叫天在家練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梅蘭芳是喜歡養花的,有心人就是養花也能從中得到藝術的薰陶。他認爲,中國戲劇的服裝道具五彩斑斕,演員如果不具有藝術審美觀,穿什麼、戴什麼就不懂得色彩配合,就會損壞舞臺氣氛,影響人物性格。因此,他十分注重培養自己的審美觀,種花就是手段之一。在百花之中,牽牛花可以靠串種的辦法育出各種顏色的花來,梅蘭芳就年復一年地養牽牛,從這裏他增長了調配顏色的學問。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向各個方面學習,就要多聽別人的意見,虛心方能進步。梅蘭芳說:“我不喜歡聽一些頌揚的話。我這幾十年來,一貫地依靠着我那許多師友們,很不客氣地提出我的缺點,使我能夠及時糾正與改善。這裏瞭解我的人都知道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周信芳給他的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一位觀衆向他提出,你演《四進士》中的宋士傑,烘信那一場,是在迎風的那一面烘信的,那樣,會不會把信封燻黑?經這位觀衆一提醒,他再演這一場時,就改爲背風烘信了。周信芳常說,一個人不能萬能,別人的批評不管對不對,對自己都有幫助。現在的青年,不少人不願聽到自己的壞處,其實壞處正是好處的反面。批評可以幫助你長進;恭維使你昏昏然,使你停步不前。所以,我希望青年聽批評不聽恭維。周信芳講得多麼好啊,一個不愛聽別人挑毛病的人,只能在藝術的高峯面前順着“自滿”的陡坡滑下來。藝術練功,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有志氣。\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f41cfae8c2240dab1838b9370c1b9c5\"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035\" alt=\"“沉魚落雁”話練功:“藝術成就與付出的努力總是成正比的”\"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周信芳之《四進士》\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胡琴聖手孫佐臣數九寒天先將手插進雪堆,凍低後再練功,一直到手心出汗不肯收功,以至食指尖上出現一條深可到骨的弦溝。貝多芬練鋼琴,手指磨得發熱了就到水盆裏泡泡,時間久了,到地板上的水滴滴成一片,從地板縫裏,流到樓下房東屋中。爲此,他還被趕搬了家。程硯秋曾拜王瑤卿學戲,王瑤卿教戲有個習慣,得到夜裏十二點纔來精神,加上賓客如雲,常空等幾夜學不到東西。但沒有使程硯秋灰心,他照常天天去。精誠所至金石開,王瑤卿終於被感動了,他決心好好教程硯秋。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在戲曲界,勤學苦練最令人敬佩者要數蓋叫天。他堅持“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他說“要把練功看得重如泰山。偷懶取巧永遠不會在藝術上有什麼成就。”在舞臺上,他一次折臂,一次折腿。挫折沒有動搖他重返舞臺的決心。在接腿骨的時候,醫生給接錯了地方,他以驚人的毅力打斷再接,矯正過來,刻苦鍛鍊,重獲藝術青春。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功夫不負有心人。藝術上也是這樣。一個人的藝術成就與他付出的努力總是成正比的。據說,一位畫家去拜訪德國著名畫家門採爾,訴苦說:“爲什麼我畫一幅只消一天功夫,而賣出去卻需一年呢?”“那就請你把它倒過來試試吧,親愛的。”門採爾對他說,“只要你用一年功夫去畫它,那麼只用一天,準能把它賣掉!”讓我們一切有幸獻身戲曲藝術的演員們從這裏得到“等價交換”的藝術定律:你們的功夫練得越深,你的基礎打得越厚,你的藝術之花便開得越美越香、越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right\"\u003E(《戲曲藝術》1979年第1期)\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646782837396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