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未揭底的十三个诗谜谜底是什么呢?(六)

其七《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历史典故:

这首怀古诗,歌咏的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黑水茫茫咽不流”,明写的昭君出嫁南匈奴时的情景,。“冰弦拨尽曲中愁”,写昭君出塞时一路弹奏琵琶以寄托去国的离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指汉朝的和亲政策。“樗栎应惭万古羞”,嘲笑当时文武大臣。

谜底:墨斗

“黑水茫茫咽不流”,此俗物必然是黑色的或沉浸在黑水之中。“冰弦拨尽曲中愁”此物又是弦状的,或者是和音乐有关的。“樗栎应惭万古羞”,“樗栎”是不才之木,木匠所不取的树木,《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所以“樗栎”应该羞愧。

据此应该是墨斗和墨线。墨线被困于墨斗时“黑水茫茫咽不流”;墨线被拉出弹线痕时“冰弦拨尽曲中愁”;木匠不用樗栎,因而“樗栎应惭万古羞”。

隐喻:

香菱。香菱的“册子”上所画的“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的图景正是“黑水茫茫咽不流”的景象。香菱在姑苏被拐,又被薛家带至京城,一生再没见到爹娘,如王昭君远嫁。事实上比王昭君更悲苦。“汉家制度”喻指薛家,薛蟠后来娶了夏金桂,被夏金桂玩弄于鼓掌,导致了香菱的悲剧。作为“樗栎”之才的薛蟠应该惭愧。

另外也可这么认为,作为受恩于甄家的贾雨村也是一个“樗栎”之才,看上去是“大树”,实质是“大本臃肿不中绳墨”,他眼看着英莲(即香菱)受难也不伸出援手。

《红楼梦》中未揭底的十三个诗谜谜底是什么呢?(六)

香菱(图片来自网络)

其八《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历史典故:

这首诗怀古的内容是马嵬坡杨贵妃被缢死的故事。“寂寞脂痕渍汗光”写杨贵妃被缢死时无人能为她抗争,只能寂寞死去,脂痕沾上了汗渍(就贵妃之死的景象,“泪水”更合适)。“温柔一旦付东洋”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在压力之下化为乌有。“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有传说杨贵妃领巾因风吹拂到贺怀智头帻上而引得一身瑞龙脑香气的事。

谜底:香皂

“寂寞”写出香皂是没有声音的东西;“脂痕渍汗光”可理解为把“脂痕汗渍”都洗光了(即“光”有完了的意思)。香皂性柔和,洗后用清水再清洗,这就是所谓的“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香皂洗过的衣服往往残留着香皂的香味。

隐喻:

袭人。“寂寞脂痕渍汗光”:吻合蒋玉涵将大红汗巾子送给宝玉,宝玉又将它转送给袭人。“温柔一旦付东洋”:一直温柔侍奉宝玉的是袭人,但最终也就被打发回家了。“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宝玉留给袭人的汗巾是与蒋玉菡之间的风流迹,也是宝玉和袭人之间的风流迹。蒋玉菡由于看到汗巾才知道袭人身份,因而特别善待袭人(这故事虽是高鹗续写,但也符合曹雪芹原意),“尚有香”可理解为宝玉留给袭人的恩惠。

《红楼梦》中未揭底的十三个诗谜谜底是什么呢?(六)

袭人(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