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

(意大利 尼德蘭 德國 法國 西班牙)

意大利(喬託 安傑利科烏切洛馬薩喬 弗朗切斯卡 戈佐利 曼泰尼亞 波提切利 達·芬奇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喬爾喬內 提香 丁託列託 委羅內塞)

尼德蘭(羅伯特·康賓 凡·艾克 韋登 勃魯蓋爾)

德國(丟勒 荷爾拜因)

法國(讓·富凱 夏隆東)

西班牙(格列柯)

二.17-18世紀(上)

(意大利 荷蘭 弗蘭德斯)

意大利(卡拉奇 圭多·雷尼 卡拉瓦喬 )

荷蘭(倫勃朗 哈爾斯 維米爾 雷斯達爾 霍貝瑪 威廉·考爾夫 克萊茲·海達)

弗蘭德斯(魯本斯 凡·戴克 約爾丹斯)

三.17-18世紀(下)

(西班牙 法國 英國 意大利)

西班牙(裏韋拉 蘇爾瓦蘭 委拉斯貴支 牟利羅 戈雅)

法國(古典主義 現實主義 洛可可藝術 市民藝術 )

古典主義(普桑 洛蘭)

現實主義(勒南兄弟 拉圖爾)

洛可可藝術(華託 布歇 弗拉戈納爾)

市民藝術(夏爾丹)

英國(荷加斯 雷諾茲 庚斯博羅)

意大利(提埃波羅)

四.19-20世紀(上)

(法國 英國)

法國(新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 象徵主義 印象派 新印象派 後印象派 原始派 納比派)

新古典主義(達維特 普呂東 安格爾)

浪漫主義(籍裏柯德拉克洛瓦)

現實主義(柯羅米勒 庫爾貝 杜米埃)

象徵主義(莫羅 夏凡納雷東)

印象派(馬奈畢沙羅 莫奈 西斯萊 雷諾阿 德加 方丹·拉圖爾 卡薩特 莫里索 巴齊耶)

新印象派(修拉西涅克)

後印象派(塞尚高更 梵高 勞特累克)

原始派(盧梭弗裏達·卡洛)

納比派(勃納爾維亞爾 德尼 瓦拉東)

英國(透納 康斯泰勃爾 惠斯勒)

五.19-20世紀(下)

(西方現代主義)

野獸派(馬蒂斯德朗 弗拉芒克 杜菲 盧奧 凡·東更)

立體主義(畢加索勃拉克 格里斯 萊熱 德勞內)

未來主義(巴拉塞韋里尼 卡洛·卡拉 博喬尼)

表現主義(蒙克康定斯基 弗朗茲·馬爾克 克利 科柯施卡 貝克曼 恩索爾 奧古斯特·麥克)

維也納分離派(克里姆特席勒)

至上主義(馬列維奇)

荷蘭風格派(蒙德里安)

巴黎畫派(莫迪裏阿尼尤特里羅 洛朗森 夏加爾 蘇丁 帕斯金 藤田嗣治 基斯林 常玉 趙無極)

達達主義(杜尚)

超現實主義(恩斯特阿爾普 唐·居伊 馬格里特 達利 米羅 基裏柯 德爾沃)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漢斯·霍夫曼馬克·託比 德·庫寧 馬克·羅斯科 羅伯特·馬瑟韋爾 波洛克 弗朗茲·克蘭)

波普藝術(安迪·沃霍爾 利希騰斯坦 奧登伯格 韋塞爾曼 西格爾)

後現代主義(杜布菲培根 波伊斯 塔皮埃斯 克萊因)

六.20世紀具象表現繪畫

(莫蘭迪賈克梅蒂巴爾蒂斯 弗洛伊德 奧爾巴赫烏格羅洛佩斯阿里卡 森·山方)

一.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

(意大利 尼德蘭 德國 法國 西班牙)

意大利

(喬託 安傑利科 烏切洛 馬薩喬 弗朗切斯卡 戈佐利 曼泰尼亞 波提切利 達芬奇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喬爾喬內 提香 丁託列託 委羅內塞)

喬託(約1267-1337)歐洲繪畫之父

重新發現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錯覺的藝術

安傑利科(1387-1455)

用畫面的全部美麗和簡樸呈現宗教故事

烏切洛 (1397—1475)

“透視法多麼美妙啊!” 十分迷戀透視法

馬薩喬 (1401—1428)

改革了繪畫,使用透視法

弗朗切斯卡 (約1416-1492)

戲劇化的畫面,透視法和光線、明暗恰當的結合

戈佐利(約1421-1497)

喜歡描繪貴族的美麗服飾和豪華的裝束

曼泰尼亞(1431— 1506)

使用透視法創造一個舞臺,讓人物立體的在上面活動

波提切利 (1445—1510 )

爲了達到輪廓線的優美而更改了自然形象,增強繪畫的美麗與和諧

達·芬奇 (1452—1519 )

發現了“漸隱法”,給藝術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米開朗基羅(1475-1564)

按照模特作畫,直到在他看來人體形象已經不再有任何奧祕爲止。他的雕塑是要把在岩石中沉睡的人物形象解放出來

拉斐爾 (1483—1520 )

用完美而和諧的構圖表現自由運動的人物形象,作品洋溢着生命,讓自然接近“理想美”

喬爾喬內(1477-1510)威尼斯畫派

用光和顏色把人統一到一個整體的畫面中

提香 (約1488-1576)威尼斯畫派

無視任何久負盛名的構圖法則,而依靠光、空氣和顏色把畫面統一起來,達到整體的和諧

丁託列託(約1518-1594)威尼斯畫派

想把提香的色彩和米開朗基羅的素描結合起來

委羅內塞(1528-1588 )威尼斯畫派

有着燦爛的顏色和獨具匠心的透視,在裝飾性繪畫上取得成就

尼德蘭

(羅伯特.康賓 凡·艾克 韋登 勃魯蓋爾)

羅伯特·康賓(約1378-1444)

極善於描繪細節,有着尼德蘭細密畫的傳統技藝

揚·凡·艾克 (1385-1441)油畫的發明者

耐心觀察、描摹自然,像鏡子一樣反映現實的全部細節

韋登(約1400-1464)

忠實地描繪出每一個細部、每一根毛髮和每一個針角

彼得·勃魯蓋爾(約1525-1569)

形象撲拙,手法簡括,歐洲獨立風景畫的開拓者

德國

(丟勒 荷爾拜因)

丟勒(1471-1528)

力求認真地注視自然之美,爲古典的規則研究出一個可以言傳的恰當基礎

小漢斯·荷爾拜因(1497-1543)

忠實地記錄了他所見到的人物,不加譭譽地把他們表現出來,他擁有準確可靠的技法

法國

(讓·富凱 夏隆東)

讓·富凱 (約1420-1481)

對物體的質地和外觀感興趣

夏隆東(約1410-1466)

完整性和精美性使他獲得法國宗教畫史上的“聖畫"尊稱

西班牙

(格列柯)

埃爾·格列柯(1541-1614)

大膽蔑視自然的形狀和顏色,極具繪畫性和表現力,簡直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現代主義者,沒有第二個了!

二.17-18世紀(上)

(意大利 荷蘭弗蘭德斯)

意大利

(卡拉奇 圭多·雷尼 卡拉瓦喬)

阿尼巴萊·卡拉奇(1560-1609)學院派

培育古典之美,畫風典雅,技藝完美,成爲當時學院派的典範

圭多·雷尼(1575-1642)學院派

從原則出發而決定這樣作畫

卡拉瓦喬 (約1573-1610)

他要的是真實,像他眼見的那樣真實,他絲毫不喜歡古典樣版,也絲毫不重視“理想美”

荷蘭

(倫勃朗 哈爾斯 維米爾 雷斯達爾 霍貝瑪 威廉·考爾夫 克萊茲·海達)

倫勃朗(1606-1669)

用光線塑造形體,筆觸厚實,實體感強。作品採用強烈的明暗對比法,富有戲劇舞臺效果

哈爾斯 (約1581-1666)

用理性而又寫意的技巧,在一個特殊的瞬間,“捕捉到”他所畫的人

維米爾 (1632-1675)

柔和與精確二者的奇特無比的結合,使他的作品如此令人難以忘懷。它讓我們以新的眼光看到了一個簡單場面的靜謐之美

雷斯達爾(1628-1682)

荷蘭古典風景畫的先驅,對自然景緻有着準確的觀察

霍貝瑪(1638-1709)

偏重於對自然的直接觀察和描繪,用精確的造型語言,產生逼真的畫面效果

威廉·考爾夫(1619-1693)

他研究色彩和質地的對比與和諧,試圖在富麗的波斯地毯、閃光的瓷器、色澤鮮豔的水果和鋥光瓦亮的金屬之間獲得新的和諧

克萊茲·海達 (1594-1680)

擅長以精細的筆法表現出玻璃酒杯、金屬盤盞、餐刀及各種食物的形狀和質感。他發現了繪畫中的固有色和環境色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發現了光源色與色調的關係。他是荷蘭從“單色靜物”到“全色靜物”的承前啓後者

弗蘭德斯

(魯本斯 凡·戴克 約爾丹斯)

魯本斯(1577-1640)巴洛克藝術

他的魔法般的技巧能使所有的東西栩栩如生、熱情而歡樂地活起來

凡·戴克 (1599-1641) 巴洛克藝術

畫中流露出無精打采和略帶憂鬱的心情。魯本斯曾說“他是我最好的學生”

約爾丹斯 (1593-1678)巴洛克藝術

借宗教神話故事描繪當時的民衆生活

三.17—18世紀(下)

(西班牙 法國 英國)

西班牙

(裏貝拉 蘇爾瓦蘭 委拉斯貴支 牟利羅 戈雅)

裏貝拉(1591-1652)

他走着一條面向底層、面向時代的創作道路

蘇爾瓦蘭(1598-約1664)

擅長明暗對比法,被稱爲“西班牙的卡拉瓦喬”

委拉斯貴支(1599-1660)

用他的藝術表現他對自然的冷靜觀察

牟利羅(1618-1682)

擅長運用和諧的銀灰色和輕淡的棕黃色,有着女性化的柔弱甜蜜的感情

戈雅(1746-1828)浪漫主義先驅

他是一個在理想方面和技法方面打破了十八世紀傳統的畫家,新傳統的創造者

法國

(古典主義 現實主義 洛可可藝術 市民藝術)

古典主義

(普桑 洛蘭)

尼古拉·普桑(1594-1665)法國古典主義奠基人

將自然景物納入到理性的古典主義法則中,他認爲藝術是理智的產物

洛蘭(1600-1682)

他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使人們看到自然的崇高之美

現實主義

(勒南兄弟 拉圖爾)

勒南兄弟(安東尼·勒南1588?-1648 路易斯·勒南1593?-1648 馬修·勒南1607-1677)

奠定了法國現實主義繪畫的最初基礎,直接切入現實生活,並且表現的那麼真實和質樸

拉圖爾(1593-1652)

在燭光的方寸之間描繪着自己的天地,被尊稱爲“燭光畫家”

洛可可藝術

(華託 布歇 弗拉戈納爾)

華託(1684-1721)

他以他的美夢和理想助長了洛可可時尚的形成

布歇(1703-1770)

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極致的畫家。他狂稱:“米開朗基羅奇形怪狀,拉斐爾死死板板,卡拉瓦喬漆黑一團”

弗拉戈納爾(1732-1806)

他像個沉迷戲劇性的詩人,以純熟的技巧揭開了愛情最後的面紗

市民藝術

(夏爾丹)

夏爾丹(1699-1779)

他用自己的眼睛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提高了靜物畫的地位

英國

(荷加斯 雷諾茲 庚斯勃羅)

荷加斯(1697-1764)

他的畫類似一種啞劇,劇中所有的人物都有特定任務

雷諾茲(1723-1792)

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第一任院長,信奉藝術的趣味規則

庚斯勃羅(1727-1788)

他想直截了當地畫出不依程式的肖像。

意大利

(提埃波羅)

提埃波羅(1696-1770)

意大利藝術的偉大時代在此終結

四.19—20世紀(上)

(法國 英國)

法國

(新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 象徵主義 印象派 新印象派 後印象派 原始派 納比派)

新古典主義

(達維特 普呂東 安格爾)

達維特(1748—1825)

“古代是當代畫家的學校,它是當代畫家藝術創造取之不盡的源泉”

普呂東(1758-1823)

嚮往嚴格的理想美,他的古典主義帶有浪漫主義色彩

安格爾(1780-1867)

堅持絕對精確的訓練,鄙視即興創作和凌亂無序

浪漫主義

(籍裏柯 德拉克洛瓦)

籍裏柯 (1791-1824)

重視繪畫中的創新,喜歡描繪宏偉、壯闊的場面

德拉克洛瓦(1798-1863)

“沒有冒險,甚至沒有極大的冒險,就不會有美”

現實主義

(柯羅 米勒 庫爾貝 杜米埃)

柯羅(1796-1875)

他關注的不是細節,而是主題的整體形式和色調

米勒(1814-1875)

他想畫出跟現實情況一樣的農民生活的場面

庫爾貝(1819-1877)

他不想以任何人爲師,僅僅以自然爲師

杜米埃(1808-1879)

偉大的現實主義諷刺大師,造型不求形似,只重視色塊與形體的“神肖”。他說過“要做自己時代的人”

象徵主義

(莫羅 夏凡納雷東)

莫羅(1826-1898 )

“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繪畫必須依靠思索、想象和夢幻才能獲得”

夏凡納(1824-1898)

他把裝飾藝術引進到詩的境界,他那蘊含着崇高與溫和的詩意文學的想象和象徵的精神,具有永恆的意義

雷東(1840-1916)

他認爲繪畫主要是想象的結果,而不是靠視覺印象的再現。他被稱爲“神祕的色彩作曲家”

印象派

(馬奈 畢沙羅 莫奈 西斯萊 雷諾阿 德加 方丹·拉圖爾 卡薩特 莫里索 巴齊耶)

馬奈(1832-1883)

“要畫出我看見的而不是知道的,走出畫室表現自然之美”

畢沙羅(1830-1903)

“知識有時妨礙了人們判斷眼睛實際看見的到底是什麼樣子”

莫奈(1840-1926)

”對自然的描繪都必須在‘現場完成,以便捕捉當下的光色變化“

西斯萊(1839-1899)

通過忠實地直觀自然和辛勤的藝術實踐,去探索大自然色彩的奧祕

雷諾阿(1841-1919)

他想呈現鮮豔色彩的悅目混合

德加(1834-1917)

他關心的是在人物形狀上的明暗的相互作用,是他用來表現運動或空間的方式

方丹·拉圖爾(1836-1904)

將古典學院嚴謹的寫實手法與印象派的綜合技法相結合

卡薩特(1844-1870)

她曾說“畫家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易於通行的通衡大道,另一條則是坎坷的羊腸小路”,她自稱走的是後一條

莫里索(1841-1895)

她的畫排除一切粗野而崇尚精美、華麗。使日常的簡單活動顯得如此活躍、生動

巴奇耶(1841-1870)

醉心於表現明亮色彩和描繪空氣的清新,遊弋於現實主義和印象派之間

新印象派

(修拉 西涅克 )

修拉(1859-1891)點彩派的創始人

他在畫布上堆起了與環境、陽光、顏色的相互作用相符合的小圓點

西涅克(1863-1935)

追求“最和諧,最明亮,最多彩的結果”

後印象派

(塞尚 高更 梵高 勞特累克)

保羅·塞尚(1839-1906)西方現代繪畫之父

“繪畫是一種以視覺理解世界的方式,在直觀中構成本質,在繪畫中建立與自然結構平行的第二自然”

保羅·高更(1848-1903)

“人類已經積累起來的全部聰明和知識剝奪了人的最高天資——感情的力量和強度,以及直接表現情感的方式”

文森特·梵高(1853-1890)

即使在使用最強烈的效果時,他畫的仍是那麼微妙、那麼深思熟慮。影響了之後的表現主義

勞特累克(1864-1901)

“我儘量描寫真實而不描寫理想”

原始派

(盧梭 弗裏達·卡洛)

盧梭(1844-1910)

他用那純真無暇的眼睛去觀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諦

弗裏達·卡洛(1907-1954)

“我不是病了,我是醉了。但是隻要我能畫畫,我便是快樂的”

納比派

(勃納爾 維亞爾 德尼 瓦拉東)

勃納爾(1867-1947)

以他特有的技巧和敏感表現出光線和顏色在畫布上閃爍的感覺,彷彿畫布是一塊織錦

維亞爾(1868-1940)

“藝術應該是精神的創造物,自然界只是一種機遇,藝術家應該從主觀重新安排它們,這種重新安排要從美的觀念和裝飾的觀念出發”

德尼(1870-1943)

“藝術作品必須在自己身上找到證明”

瓦拉東(1865-1938)

她好奇地和精確地努力將人體的形放入她那硬直、鋒芒畢露然而又總是巧妙和諧的筆法之中,手法驚人的明快有力

英國

(透納 康斯泰勃爾 惠斯勒)

透納(1775-1851)

“自然總是反映和表現人的感情”

康斯泰勃爾(1776-1837)

“除了真實以外,別無所求”。忠實於自己的視覺,試圖探索可見世界

惠斯勒(1834-1903)

試圖用色彩的和諧來表達音樂的旋律

五.19-20世紀(下)

(西方現代主義)

野獸派

(馬蒂斯 德朗 弗拉芒克 杜菲 盧奧 凡·東更)

馬蒂斯(1869-1954)

“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着平衡、純潔、靜穆。可以熨平人的心靈”

德朗(1880-1954)

“所有的經驗,所有的知識都應被消化,繪畫是經過血肉之軀過濾之後的總體迸射”

弗拉芒克(1876-1958)

他想以他的鈷藍、橄欖綠和硃紅色把美術學院燃燒殆盡

杜菲(1877-1953)

“色彩捕捉住光線,是屬於整體性的。追求藝術的真實,而非自然的真實”

盧奧(1871-1958)

馬蒂斯是粉飾社會,撫慰心靈,而盧奧是揭露

凡·東更(1877-1968)

既掌握分寸,謹慎小心,又強勁有力。使用的顏色雖不多,卻極爲強烈、尖利

立體主義

(畢加索 勃拉克 格里斯 萊熱 德勞內)

畢加索(1881-1973)

“人人都想理解藝術,爲什麼不設法去理解鳥的歌聲呢?”

勃拉克(1882-1963)

追求橫貫整個畫面結構的最大緊湊性,作品有“安詳如歌”一樣的基調

格里斯(1887-1927)

以想象作爲開始,試着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建立起純正、高雅、嚴肅、具有靜止的整體效果

萊熱(1881-1955)

熱衷於把幾何形狀畫上明亮的色彩

德勞內(1885-1941)

他把光分成彩虹的七色,並以一種新的方法將它們重新組合,最終把繪畫引向抽象的道路

未來主義

(巴拉 塞韋里尼 卡洛·卡拉 博喬尼)

賈科莫·巴拉(1871-1958)

在繪畫這種靜止的形式中表達運動和速度

塞韋里尼(1883-1966)

他強調客觀物體不復存在,號召在藝術上摧毀物質統一的觀念

卡洛·卡拉(1881-1966)

主張有音樂、噪音和嗅覺的繪畫

博喬尼(1882-1916)

尋求用連續的運動來表現形式

表現主義

(蒙克 康定斯基 弗朗茲·馬爾克 克利 科柯施卡 貝克曼 恩索爾 奧古斯特·麥克)

蒙克(1863-1944)

對人類的苦難、貧困、暴力和激情深有所感。“痛苦的吶喊並不美,但僅看生活中娛人的一面就不誠實”

康定斯基(1866-1944)

開創了抽象藝術,厭惡進步和科學的益處,渴望通過一種純“心靈性”的新藝術使世界更新

弗朗茲·馬爾克(1880-1916)

“藝術應當表現人們眼睛所見到的背後的東西,是一種抽象的精神”

克利(1879-1940)

“從線條、色調和色彩的聯繫入手,這裏加強一下,那裏減弱一些,來獲得每個藝術家都追求的那種平衡感或“合適”感”

科柯施卡(1886-1980)

是一位以不肯僅看生活事物的光明面而震驚公衆的畫家

貝克曼(1884-1950)

運用緊密組合的緊湊形狀,同有力的、界限分明的線條奇特地結合起來,成爲現代德國繪畫最大特點之一

恩索爾(1860-1949)

被稱爲“骸骨和麪具的畫家”。他的作品不僅是反英雄主義的,而且也是反進步的,與任何意義上的進步的改變是不相容的

奧古斯特·麥克(1887-1949)

並不追求精神世界的表現,也未在抽象化道路上走遠。他的藝術總體上看來是自然而然的

維也納分離派

(克里姆特 席勒)

克里姆特(1862-1918)

“只有通過藝術,不斷滲透到生活中去,藝術家才能找到基礎,以取得進步”

席勒(1890-1918)

“否認性的人才是真正的淫穢,因爲他們以最下作的方式侮辱了生他們的父母”

至上主義

(馬列維奇)

馬列維奇(1878-1935)

“創作僅僅存在於繪畫本身,其包含的造型並非借自於大自然,而是源於繪畫的質與量”

荷蘭風格派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1872-1944)

他渴望一種具有清楚性和規則性的藝術,能以某種方式反映出宇宙的客觀法則

巴黎畫派

(莫迪裏阿尼 尤特里羅 洛朗森 夏加爾 蘇丁 帕斯金 藤田嗣治 基斯林 常玉 趙無極)

莫迪裏阿尼(1884-1920)

“經由藝術,也唯有經由藝術,我們才能免於玷污真實存在”

尤特里羅(1883-1955)

稠厚的油彩,綿密堆積的筆法,繁華的都市在他筆下沒有喧囂塵世的浮躁,倒別有寧靜清新的面容

洛朗森(1885-1956)

她喜歡奢華,對生於巴黎覺得三生有幸,不喜歡閒聊、責罵和恭維,喫得快,走得快,畫的很慢

夏加爾(1887-1984)

“畢加索用肚皮作畫,我用心畫畫” “我們內心世界就是真實的,可能還比外面的世界更加真實”

蘇丁(1894-1943)

他把一切準備工作都不僅視爲無用,而且視爲有害,認爲它們有分散切斷靈感的危險

帕斯金(1885-1930)

他的畫室抽屜裏放滿了錢,當朋友拮据之時,他說:“需要多少儘管拿”

藤田嗣治(1886-1968)

“只有徹底理解西方,才能知曉東方的優秀之處”

基斯林(1891-1953)

他的畫色彩明朗,意境單純潔淨

常玉(1901-1966)

“我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畫家。關於我的作品,我認爲毋須賦予任何解釋,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瞭解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趙無極(1921-2013)

“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還能拿畫筆、塗顏料,我就一無所懼。我只希望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手上的畫,要比上一幅更大膽、更自由”

達達主義

(杜尚)

杜尚(1887-1968)

“藝術家的狀態比他的藝術更爲重要,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超現實主義

(恩斯特 阿爾普 唐·居伊 馬格里特 達利 米羅 基裏柯 德爾沃)

恩斯特(1891-1976)

關注幻覺和令人不安的想象

阿爾普(1887-1966)

用視覺的方式演繹詩文

唐·居伊(1900-1955)

他的藝術似乎是對海底或天外的回憶

馬格里特(1898-1967)

創造比現實本身更爲真實的東西

達利(1904-1989)

把怪異夢境般的形象與受文藝復興大師影響的卓越的繪畫技巧令人驚奇的混合在一起。

“藝術正難以挽回地一天天墮落,變得越來越單調乏味,因爲它趨向於統一的國際模式”

米羅(1893-1983)

“在我在畫布上用功的那段時間裏,我能感受到,我是怎樣開始以那出自於緩慢理解的愛來熱愛它”

基裏柯(1888-1978)

將想象和夢幻的形象與日常生活事物或古典傳統融合在一起,使現實和虛幻柔而爲一

德爾沃(1897-1994)

具有不容置疑的獨創性、意料之外的美感以及無限的魅力與誘惑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

(漢斯·霍夫曼 馬克·託比 德·庫寧 馬克·羅斯科 羅伯特·馬塞韋爾 波洛克 弗朗茲·克蘭)

漢斯·霍夫曼(1880-1966)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先驅

“畫家的使命,是利用色彩的冷暖、明度及純度的不同而形成的進、退、脹、縮的視覺效果的差異,在畫面上創造力與勢的結構,表達內在情感”

馬克·託比(1890- 1976)

對東方禪宗情有獨鍾,作品具有東方情調和意蘊,創造了書寫性抽象

德·庫寧(1904-1997)

“秩序對我而言是被支配、是一種限制。限制必須被排除,必須被克服”

馬克·羅斯科(1903—1970)

“我不對顏色、形狀或其他元素之間的關係感興趣,我只有興趣表現人類基本的情感”

羅伯特·馬瑟韋爾(1915-1991)

除了明顯地減少使用顏色的種類,以黑色、白色爲主和重視作畫姿勢之外,最主要的概念······關於玄學中的“空”的概念

波洛克(1912-1956)行動繪畫的創始人

他繪畫的意義在於擺脫一切束縛,追求極端的自由和開放

弗朗茲·克蘭(1910-1962)

通過將自己的習作局部放大,創造出的獨特用筆以及構圖方法,成爲“行動繪畫”的另一標誌

波普藝術

(安迪·沃霍爾 利希騰斯坦 奧登伯格 韋塞爾曼 西格爾)

安迪·沃霍爾(1928-1987)

“我的畫面就是它的全部含義,沒有另一種含義在表面之下,每個人都可能在十五分鐘內出名”

利希騰斯坦(1923-1997)

“我試着利用一個俗濫的主題,再重新組織它的形式,使它變得不朽。藝術家從不跟模特工作,而是跟繪畫工作”

奧登伯格(1929- )

“我不想把它們搞成藝術,我仿製這個東西有一個教誨性的目的,就是我要人們習慣於普通物品的威力”

韋塞爾曼(1931-2004)

“真實可以被定義爲一個強烈的畫面,強迫人進入它的幻境”

西格爾(1924-2000)

“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凍結的瞬間才向我們展示了短暫物件的永恆,並從中獲取生命持續的憑證”

後現代主義

(杜布菲 培根 波伊斯 塔皮埃斯 克萊因)

杜布菲(1901-1985)

擺脫觀察習慣和文化條件,破除正統的表現規則和油畫技法,廣泛使用各種材料創造多種風格

培根(1909-1992)

“我希望我的畫看上去彷彿是人類由此通過時留下的痕跡,是已經在消失的記憶”

波伊斯(1921-1986)

“藝術要生存下去,也只有向上和神和天使、向下和動物和土地連結爲一體時,纔可能有出路”

塔皮埃斯(1923-2012)

綜合材料大膽的、不合常規的運用,打破了傳統形式美的法則,以及人們傳統審美經驗,成爲後世楷模

克萊因(1928-1962)他用的藍色被稱爲“國際克萊因藍”

“表達這種感覺,不用解釋,也不需要語言,就能讓心靈感知——我相信,這就是引導我畫單色畫的感覺”

六.20世紀具象表現繪畫

(莫蘭迪 賈克梅蒂 巴爾蒂斯 弗洛伊德 奧爾巴赫 烏格羅 洛佩斯 阿里卡 森·山方)

莫蘭迪(1896-1964)

“我從來過的都是一種非常安靜而隱退的生活,我唯一希望的東西是獲得平和安靜,以便工作” “一件藝術品轉而爲其他目的服務,而不是爲藝術作品自身所包含的那些目的服務,沒有比這更不合我胃口的事了”

賈克梅蒂(1906-1966)

“重要的是避免一切先入之見,試圖只看那些存在的東西”

巴爾蒂斯(1908-2001)

創造出一種可以傳遞事物之神,並表現我所見到的現實之美的繪畫。“我一直在我的畫裏確認自我,結論是:我不存在”

弗洛伊德(1922-2011)

“每天起來的唯一目的,去畫畫,去創造美好的事物,去創造比昨天更好的事物,不放棄、與人競爭,並且雄心壯志”

奧爾巴赫(1931-)

“簡單辛苦的工作是我唯一的道路,哪怕在藝術上有微小的貢獻對我而言都是幸運的。我知道我非常緩慢,如果一幅畫看來是令我滿意的,它不是在任何意義上製造的,它是偶然的、意外的,在任何時候我不能夠預見得到的”

烏格羅(1932-2000)

“我總努力創作些新的東西,努力創造一個形象,或者賦予一個形象以思想或觀點” “我喜歡在倫敦高高的灰色的天光下畫畫,更廣義地講,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洛佩斯(1936- )

“我的畫不僅呈現現實,還要在其中注入某種特別的意義——某種因所繪物象而生的內在感覺” “以樸素的物質真實,表現非物質真實之訴求”

阿里卡(1929-2012)

“對我來說,一張畫是一次詢問,而不是一次肯定。當我畫畫時,我試圖看我看到的東西,試圖畫我看到的東西”

森·山方(1934- )

“ 今天,包括我在內,沒有一個畫家有能力畫好一個蘋果,有能力恰如其分地“捉住”一個蘋果的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