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文|郭晔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3f3279a840346c38a570b78c1510fed\" img_width=\"219\" img_height=\"513\" alt=\"关于赫德我们知道的太少了,他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之前在干啥?\"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赫德漫画像,刊载于《名利场》杂志1894 年12 月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清代晚期的中国历史里,英国人鹭宾·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年)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应该怎么称呼这位鹭宾·赫德呢?按西方人的习惯,名在前姓在后。故而“赫德”是姓,“鹭宾”为名,这就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正常。偏偏民国时期前清遗老们编修的《清史稿·赫德传》却赫然写着,“赫德,字鹭宾”。\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这就有意思了。《清史稿》不但在成书伊始就被国民政府查禁而未能进入《二十四史》的正史之列,反而成为一部争议极大的“问题”史书。会不会是前清遗老们编撰时犯下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按照中国文人习惯改写了这位洋人的姓名,变成了以“赫”为姓,以“德”为名,以“鹭宾”为字了呢?这恐怕也不一定。毕竟“名从主人”,对于自己的名字,赫德本人当然最有发言权。他在为儿子埃德加·布鲁斯·赫德起汉名时,就是以“赫”为姓,以“承先”为名;而他的弟弟詹姆斯·亨利·赫德的中文姓名,也是叫作“赫政”,同样是以“赫”为姓的。可见,《清史稿》的记载的确有其根据。\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更耐人寻味的是,即使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西方人眼里,鹭宾·赫德的形象同样已经东方化了。在1868到1914年间发行的英国杂志《名利场(Vanity Fair)》于1894年12月27日刊载了如此一幅赫德画像。这位大不列颠的绅士穿着西式正规晚礼服衬衫,带着领结,外面却套着一件宽大的汉服。更夸张的是,画上的赫德手执朝笏,俨然一位中华帝国臣僚的面貌。仿佛是在为这张滑稽的肖像画作上注解一样,《清史稿》中明明白白写着一句“赫德久总税务,兼司邮政,颇与闻交涉,号曰‘客卿’,皆能不负所事”。“客卿”二字,着实堪称点睛之语!\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7336d52f9694020af7674c0b495f118\" img_width=\"357\" img_height=\"515\" alt=\"关于赫德我们知道的太少了,他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之前在干啥?\"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年轻时的赫德照片\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所谓“客卿”,是个先秦时代的古老词汇,战国时秦国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才到本国来做官,授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有此称。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普天之下俱为王土,四海之内成为一家,自然也就无所谓“客”不“客”了。因此,在以后的历史里,“客卿”一词鲜见于史册,大约也只有元代的马可·波罗,以及明清时期在钦天监任职的几位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称得上是来华的“客卿”了。但这些人在“天朝”朝廷的地位,恐怕都比不上这位鹭宾·赫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说起来,这位的鹭宾·赫德倒是出生在北爱尔兰一个平民家庭。即使日后飞黄腾达了,赫德仍然对自己的家世心存遗憾,在写于1893年的一封信里,他仍旧耿耿于怀地写道,“我相信我的家族起源于亚当。我不知道在诺曼底人征服英国前,我们家族是否在英格兰,但我相信,我们是在威廉三世大帝时初次出现在爱尔兰的⋯⋯我不知道我们家族里是否曾有人使我们特别显贵。”不知道他当时是不是想起,中国有句话叫作“英雄莫问出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854年,这个出身普普通通的英国小伙在19岁时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生抉择,也就是前往英国驻华外交机构任职。这的确是一趟万里迢迢的行程,跟儒勒·凡尔纳在《八十天环游地球》里的描述相差无几:赫德乘船从大西洋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经地中海到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然后换乘内河船,抵达开罗。在这里换乘18个小时的长途车,再从苏伊士乘船航行于红海之上,在加雷搭巨轮到印度孟买,然后横越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最后于1854年7月25日抵达被英国割占不久的“东方之珠”——香港。\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到了中国之后,赫德先在香港担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署翻译学员,后到宁波出任英国领事馆助理翻译。这段时期,他的工作比较清闲,所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语言学习。他请了一位汉语教师,每天坚持学习六七个小时,教材则是《论语》《孟子》《诗经》等儒家经典。很快,这位英国小伙子不但掌握了通行大清帝国的汉语“官话”,甚至还学会了隶属吴方言的宁波土话。至于书面语水平也有长进。虽然不能指望他能够具有对于清代士大夫必需的优雅精致文学品位,但赫德居然有能力阅读长篇小说《红楼梦》,还觉得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这就不能不让人有些刮目相看了。到了1856年,赫德自觉已能胜任翻译工作,在日记中他这样写道:“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比什么都困难,但是,我决心成为这方面的专家。”\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05768c35bf048c696d5b1fb4a13c3df\" img_width=\"463\" img_height=\"581\" alt=\"关于赫德我们知道的太少了,他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之前在干啥?\"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插画,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在北京的书房里站着办公,刊载于1891 年9 月19 日的《伦敦\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就像赫德后来在自己的日记里所写的那样,“在中国,自从我踏入了政治生活之后,我的目标总是要做官,只要吸引我,不管是哪个部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却发现“我们只有两三个懂得此地语言的人,如何去统治几百万人”。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这时的赫德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差不多也已经成为一个中国通了。1858年,凭借谙熟汉语这一优势,赫德得以前往广州出任英国领事馆翻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也是在这一年,爆出了一件大新闻。当年 11月中英双方在上海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其中第十款规定:海关“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并严查漏税”。这样一来,在大清朝廷的官职序列里,就出现了一个外国人任职的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又一次“抓住了幸运女神的衣裙”,从一个广州英国领事馆的翻译的职位跳槽进入了中国海关,在1863年11月,就登上了(第二任)海关总税务司的宝座。“我的生活一直很顺利,还不到29岁,已是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了”。鹭宾·赫德在日记里颇为自得地记录下了这个历史时刻。\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50224943859354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