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文|郭曄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3f3279a840346c38a570b78c1510fed\" img_width=\"219\" img_height=\"513\" alt=\"關於赫德我們知道的太少了,他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之前在幹啥?\"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赫德漫畫像,刊載於《名利場》雜誌1894 年12 月號。\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清代晚期的中國歷史裏,英國人鷺賓·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年)扮演了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應該怎麼稱呼這位鷺賓·赫德呢?按西方人的習慣,名在前姓在後。故而“赫德”是姓,“鷺賓”爲名,這就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正常。偏偏民國時期前清遺老們編修的《清史稿·赫德傳》卻赫然寫着,“赫德,字鷺賓”。\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就有意思了。《清史稿》不但在成書伊始就被國民政府查禁而未能進入《二十四史》的正史之列,反而成爲一部爭議極大的“問題”史書。會不會是前清遺老們編撰時犯下了一個想當然的錯誤,按照中國文人習慣改寫了這位洋人的姓名,變成了以“赫”爲姓,以“德”爲名,以“鷺賓”爲字了呢?這恐怕也不一定。畢竟“名從主人”,對於自己的名字,赫德本人當然最有發言權。他在爲兒子埃德加·布魯斯·赫德起漢名時,就是以“赫”爲姓,以“承先”爲名;而他的弟弟詹姆斯·亨利·赫德的中文姓名,也是叫作“赫政”,同樣是以“赫”爲姓的。可見,《清史稿》的記載的確有其根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更耐人尋味的是,即使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西方人眼裏,鷺賓·赫德的形象同樣已經東方化了。在1868到1914年間發行的英國雜誌《名利場(Vanity Fair)》於1894年12月27日刊載瞭如此一幅赫德畫像。這位大不列顛的紳士穿着西式正規晚禮服襯衫,帶着領結,外面卻套着一件寬大的漢服。更誇張的是,畫上的赫德手執朝笏,儼然一位中華帝國臣僚的面貌。彷彿是在爲這張滑稽的肖像畫作上註解一樣,《清史稿》中明明白白寫着一句“赫德久總稅務,兼司郵政,頗與聞交涉,號曰‘客卿’,皆能不負所事”。“客卿”二字,着實堪稱點睛之語!\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7336d52f9694020af7674c0b495f118\" img_width=\"357\" img_height=\"515\" alt=\"關於赫德我們知道的太少了,他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之前在幹啥?\"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年輕時的赫德照片\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所謂“客卿”,是個先秦時代的古老詞彙,戰國時秦國請其他諸侯國的人才到本國來做官,授其位爲“卿”,而以“客”禮待之,故有此稱。但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普天之下俱爲王土,四海之內成爲一家,自然也就無所謂“客”不“客”了。因此,在以後的歷史裏,“客卿”一詞鮮見於史冊,大約也只有元代的馬可·波羅,以及明清時期在欽天監任職的幾位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等人)稱得上是來華的“客卿”了。但這些人在“天朝”朝廷的地位,恐怕都比不上這位鷺賓·赫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說起來,這位的鷺賓·赫德倒是出生在北愛爾蘭一個平民家庭。即使日後飛黃騰達了,赫德仍然對自己的家世心存遺憾,在寫於1893年的一封信裏,他仍舊耿耿於懷地寫道,“我相信我的家族起源於亞當。我不知道在諾曼底人征服英國前,我們家族是否在英格蘭,但我相信,我們是在威廉三世大帝時初次出現在愛爾蘭的⋯⋯我不知道我們家族裏是否曾有人使我們特別顯貴。”不知道他當時是不是想起,中國有句話叫作“英雄莫問出處”。\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854年,這個出身普普通通的英國小夥在19歲時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生抉擇,也就是前往英國駐華外交機構任職。這的確是一趟萬里迢迢的行程,跟儒勒·凡爾納在《八十天環遊地球》裏的描述相差無幾:赫德乘船從大西洋穿過直布羅陀海峽經地中海到達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然後換乘內河船,抵達開羅。在這裏換乘18個小時的長途車,再從蘇伊士乘船航行於紅海之上,在加雷搭巨輪到印度孟買,然後橫越印度洋,穿越馬六甲海峽,進入中國南海;最後於1854年7月25日抵達被英國割佔不久的“東方之珠”——香港。\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到了中國之後,赫德先在香港擔任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署翻譯學員,後到寧波出任英國領事館助理翻譯。這段時期,他的工作比較清閒,所以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語言學習。他請了一位漢語教師,每天堅持學習六七個小時,教材則是《論語》《孟子》《詩經》等儒家經典。很快,這位英國小夥子不但掌握了通行大清帝國的漢語“官話”,甚至還學會了隸屬吳方言的寧波土話。至於書面語水平也有長進。雖然不能指望他能夠具有對於清代士大夫必需的優雅精緻文學品位,但赫德居然有能力閱讀長篇小說《紅樓夢》,還覺得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這就不能不讓人有些刮目相看了。到了1856年,赫德自覺已能勝任翻譯工作,在日記中他這樣寫道:“掌握漢語和中國文學比什麼都困難,但是,我決心成爲這方面的專家。”\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05768c35bf048c696d5b1fb4a13c3df\" img_width=\"463\" img_height=\"581\" alt=\"關於赫德我們知道的太少了,他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之前在幹啥?\"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插畫,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在北京的書房裏站着辦公,刊載於1891 年9 月19 日的《倫敦\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就像赫德後來在自己的日記裏所寫的那樣,“在中國,自從我踏入了政治生活之後,我的目標總是要做官,只要吸引我,不管是哪個部門。”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佔領廣州,卻發現“我們只有兩三個懂得此地語言的人,如何去統治幾百萬人”。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這時的赫德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差不多也已經成爲一箇中國通了。1858年,憑藉諳熟漢語這一優勢,赫德得以前往廣州出任英國領事館翻譯。\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也是在這一年,爆出了一件大新聞。當年 11月中英雙方在上海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海關稅則》,其中第十款規定:海關“任憑總理大臣邀請英人幫辦稅務並嚴查漏稅”。這樣一來,在大清朝廷的官職序列裏,就出現了一個外國人任職的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又一次“抓住了幸運女神的衣裙”,從一個廣州英國領事館的翻譯的職位跳槽進入了中國海關,在1863年11月,就登上了(第二任)海關總稅務司的寶座。“我的生活一直很順利,還不到29歲,已是中國海關總稅務司了”。鷺賓·赫德在日記裏頗爲自得地記錄下了這個歷史時刻。\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5022494385935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