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a2687f2c1f941a69ac78bbf6684b3b5\" img_width=\"650\" img_height=\"488\" alt=\"應對“限硫令”,配套廠商是否需要Plan B?\"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資料圖來自mfam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對於船東而言,使用低硫油或者加裝脫硫裝置增加了投入成本,這是他們不願意的,但迫於市場和法規壓力,他們又不得不接受這一現實,必須採取措施應對。”一位船機配套廠的專業研究員說,“\u003Cstrong\u003E從長遠來看,將來必然會推出適用低硫油的主機。與此同時,要看到脫硫裝置僅是爲了應對當前對於排放法規的過渡性措施,不是最終解決方案,配套廠應該把握好方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全力完善的供油鏈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應對國際海事組織(IMO)2020年“限硫令”到來時,包括馬士基、達飛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等在內的\u003Cstrong\u003E大型航運企業的絕大多數船舶都將使用低硫油來滿足相關排放要求\u003C\u002Fstrong\u003E。其中,中國遠洋海運還在舟山籌備建立東北亞保稅燃料油供應中心,以解決低硫油供應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調查,殼牌、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公司(BP)、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u003Cstrong\u003E石油巨頭都宣稱爲2020年的船舶“限硫令”做了充分的準備,並將按時在各大港口供應船用低硫油\u003C\u002Fstrong\u003E。今年6月5日,中國石化宣佈將於2020年形成千萬噸低硫重質清潔船油產能,同時完善全球銷售供應網絡。中國石化方面介紹說,該公司已於2017年開始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生產研發準備工作。在生產方面,中國石化佈局鎮海煉化等10家臨近沿海的煉油企業開展資源生產,其中上海石化、金陵石化、海南煉化等3家企業已生產出符合限硫規定的產品供應市場。在網絡建設方面,中國石化目前在上海和浙江區域港口已經具備了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供應能力,2020年1月1日前,將在舟山等國內主要港口全面供應合規穩定、綠色環保的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同時將在新加坡、漢班託塔、ARA區域(安特衛普-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全球50多個重點港口具備供應能力。中國石化旗下的長城潤滑油也配套推出了適用低硫清潔燃料油的船用發動機油產品,並通過了國際知名船用柴油機制造商OEM認證。目前,中國石化地方分公司已成功將低硫輕質船用燃料油運送至上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則提出了“生產供應低硫燃料油400萬噸\u002F年”的初步計劃。據媒體報道,中國石油已在國內的相關煉廠開展布局,首批低硫油已於6月上旬從大連石化出口併成功供應國內保稅船用油市場。在海外,該公司將藉助上游(非洲油等)低硫原油資源、加工、調兌、銷售網絡等綜合一體化優勢,通過全產業鏈應對行業變局,參與市場競爭。爲此,記者聯繫中國石油相關部門,得知目前還沒有確切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上海期貨交易所也提出了力爭在今年年內推出國際化低硫燃料油期貨的目標,以改變我國高硫船用燃料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顧燃油轉換歷史,從來沒有因爲燃油的質量轉換而導致燃油供應不上的問題。而很多煉油商早在多年前就做好了準備。包括中國石化已經在佈局,已經在供應低硫油,所以我覺得市場供應肯定能跟上,\u003Cstrong\u003E就是看需求側有沒有認真監管起來\u003C\u002Fstrong\u003E。” 交通運輸部水運研究院環保與節能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彭傳聖分析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打有準備的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低硫油的發展方向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低硫油高昂的市場價格以及不完善的供應鏈仍然無法滿足短期內廣闊市場發展需求。業內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爲即便將全盤考慮主要的生產低硫油方式,2020年的船用低硫油供給缺口也可能達20%甚至更高,因此,\u003Cstrong\u003E各配套廠商也要利用自身優勢,搶佔其他環保設備市場,“打有準備的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從保護環境還是船機自身發展角度來說,燃燒低硫油肯定是更好的,技術上也是可行的,因此,外界很多人認爲採用低硫油是最好的方式。\u003Cstrong\u003E但就目前來說,供應的速度是否能跟上全球船舶燃燒的速度?國際船舶航線加油能否得到保證?船東承受多大的成本才能滿足船舶正常運行?這些都需要時間慢慢解答。\u003C\u002Fstrong\u003E”一位接近大連船用柴油機有限公司的內部人士認爲,應對環保要求,使用低硫油或者安裝脫硫設備可能最終歸於船東的選擇,但值得注意的是,主動搶抓機遇進一步開拓環保配套設備市場,也應成爲配套廠不懈努力的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繼力挺低硫油的馬士基集團出資1.83億美元購買了一批脫硫設備後,近日又爆出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將爲23艘船安裝脫硫設備的消息。“就目前市場需求來看,\u003Cstrong\u003E短期內脫硫設備還是有較大發展\u003C\u002Fstrong\u003E,所以我們也積極進入這個市場。”上述大連船柴的內部人士介紹說,爲此,該公司一方面加強與船東、曼恩能源方案(MAN Energy Solutions)和溫特圖爾發動機有限公司(WinGD)對接,不斷優化發動機技術,另一方面,通過藉助與宜昌船舶柴油機有限公司、青島海西船舶柴油機有限公司等合併後的技術優勢,目前正與高校聯合開發脫硫系統,並計劃將主機和脫硫裝置進行捆綁銷售,以便能爲船東提供可靠的技術方案,獲取更高的市場價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船動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已於2017年年底開發自主品牌\u003Cstrong\u003E廢氣清洗系統(EGCS)\u003C\u002Fstrong\u003E,並實現產業化應用突破。目前,該公司EGCS已獲得美國船級社(ABS)、法國船級社(BV)、DNV GL、英國勞氏船級社(LR)等4家船級社的AIP證書。其他船級社的相關認證也正在有序進行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較大的市場需求吸引的不止是業內的船舶配套廠,\u003Cstrong\u003E其他行業的企業也紛紛加入競爭爭奪這塊“蛋糕”\u003C\u002Fstrong\u003E。據《船舶經濟貿易》報道,今年2月,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電建上海能源裝備有限公司交付了其國內首臺套船舶脫硫系統。這是該公司在船舶行業拓展的新業務,爲了進入這一市場,其與擁有超過10年排放控制經驗的美國太平洋綠色科技有限公司組建了合資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述船機配套廠的專業研究員認爲,一方面,船機配套廠爲船東提供主機,在這其間與船東、船舶設計院所溝通較多,在脫硫裝置的推廣方面擁有更強的客戶資源優勢;另一方面,脫硫裝置解決的是主機的排放控制問題,就技術以及與主機的工況匹配而言,船機配套廠對於主機的性能及排放更爲了解,相比外部企業擁有更大的技術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脫硫裝置的發展前景也一直備受爭議,加之7月22日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發佈的《2020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令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中提出“自2020年1月1日起,國際航行船舶不得在我國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內排放開式廢氣清洗系統洗滌水”,這讓許多人開始擔心,隨着部分國家和港口陸續發佈開式洗滌裝置廢水排放禁令,其他形式脫硫裝置的應用是否也會受到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憑藉相較於低硫油較低的成本,及短期、快速的回報,脫硫裝置在國內生產額相當飽滿。但脫硫裝置畢竟無法降低碳排放,一旦相關禁令延伸到閉式或混合式脫硫裝置,提供該單一服務的企業必然會受到衝擊。因此,業內人士認爲,\u003Cstrong\u003E配套廠商應該將關注重點放在整個“大環保”上,致力研發包括脫硫脫碳功能在內環保設備\u003C\u002Fstrong\u003E,纔不會因爲某一產品走向“末路”斷了自己的“後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許,使用何種方案應對日益嚴苛的環保法規的最終決定權在航運公司或船東手中,不由配套廠商干預,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能給客戶提供更精準、更可靠、更全面服務的配套廠商無疑將會獲得更多的青睞及商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 陳璐)\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3083779178547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