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貧困村蝶變旅遊示範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漫步在慶陽市西峯區顯勝鄉毛寺村古街,打碾、磨面、揚場等農事活動場景一一再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關於公示第一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的公告》中,西峯區毛寺村榜上有名。

"\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貧困村蝶變旅遊示範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漫步在慶陽市西峯區顯勝鄉毛寺村古街,打碾、磨面、揚場等農事活動場景一一再現;穿行黑老鍋木棧道,兩側怪石突兀、巖壁陡峭;踏上連心橋,抬目遠眺,蒲河蜿蜒前行,兩岸瓜棚錯落有致,戴着治安袖章的治安巡邏員一個個靚麗在景區……在西峯區顯勝鄉毛寺村,一個個獨具特色的景點次第分佈,徜徉其間,移步換景,讓人目不暇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誰能想到,幾年前的這裏,基礎落後,交通閉塞,社會治安還達不到羣衆的滿意感,是全區出了名的貧困村,可村裏豐富的旅遊資源卻“養在深閨人不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年,毛寺村巧借精準扶貧東風,開啓“風景”變“錢景”的突圍之路——大力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爭營造良好社會投資環境,多方爭取項目、整合資源,持續加快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改善;招商引資、精心佈設,隴東冰雪健身基地、戶外拓展訓練基地、“勇者行動”訓練營等陸續建設;在不破壞青山、秀水、河灘等自然生態的基礎上,圍繞“山、水、樹、路、橋、石”營景,打造鄉愁記憶館、毛寺古街、“連心橋”、七棵松小遊園、萬畝油菜花海等旅遊景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做活“山水文章”的同時,毛寺村還積極推進農旅融合,結合“三變”改革,打造集苗木觀賞、休閒採摘、珍禽養殖、特色燒烤於一體的生態觀光采摘園和葡萄採摘園;按照“村社合一”模式,成立了黑老鍋旅遊開發公司,開設黑老鍋農家樂、食府及特產聯營店,引導羣衆發展土蜂蜜、米酒、香醋等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4月,中國·慶陽第二屆油菜花節在毛寺村舉辦,節會期間,累計接待遊客18.2萬人次,創收410萬元,帶動羣衆增收180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節會期間,到村裏遊玩的人特別多,社會治安又好,我們賣餄餎面、涼皮、暖鍋等地方小喫,每天收入幾百元到上千元。”日漸紅火的鄉村旅遊業,讓64歲的毛寺村民張金蛋打心眼裏高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幾年,道路暢通了,居住條件變好了,環境更漂亮了,治安很好,來村裏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就連冬季遊客也很多。”張金蛋說,每年冬天,她都會在黑老鍋景區門口擺餄餎麪攤,月收入1萬元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一系列旅遊項目的實施,越來越多村民和張金蛋一樣喫上“旅遊飯”。“在旅遊旺季,全村開辦的農家樂達到14家,年收入均在4萬至5萬元之間。”毛寺村党支書記毛穎敏介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全域全季旅遊理念,毛寺村將一個個景點串聯起來,連成了美麗鄉村旅遊風情線,形成“春可賞花、夏可避暑、秋可採摘、冬可滑雪”的旅遊新格局。2018年,在旅遊產業的帶動下,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8400多元,由原來鮮爲人知的貧困村,一躍成爲遊客紛至沓來的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關於公示第一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的公告》中,西峯區毛寺村榜上有名。(記者 \u003Cstrong\u003E馬志國 \u003C\u002Fstrong\u003E通訊員\u003Cstrong\u003E盤小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152478924805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