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研究小组:Sunny Chen; 审校编辑 | 悠悠 蒙蒙

本文是针对论文《衣着暴露并不会让你被物化:ERP证据显示认知性物化是由挑逗性姿势引起,而非暴露的衣着 (Revealing Clothing Does Not Make the Object: ERP Evidences That Cognitive Objectification is Driven by Posture Suggestiveness, Not by Revealing Clothing)》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19年发表于《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作者为Philippe Bernard, Florence Hanoteau, Sarah Gervais, Lara Servais, Irene Bertolone, Paul Deltenre 和Cécile Colin。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性物化(sexual objectification)是指把一个人看做性客体或只看到她/他的身体,性部位和供他人使用的性功能。

许多研究都表明了被性征化(sexualized)会导致被物化(objectification)。过往的实验一般会通过暴露的衣着、更高的身体/面孔比例以及挑逗性姿势来展现性感化。但是性感化导致物化的具体原因却还不清楚。被性征化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真空里的课题,而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常要面对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究性征化的具体哪个方面会导致物化是一个兼具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研究。

研究范式

本研究聚焦于认知性物化(cognitive objectification),因为这种物化与视觉处理紧密相关。认知性物化是指将一个人的形象简化为构成部分。人们在感知人体时更多地运用结构性(configurally)处理(强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在感知物体时更多地是分析性(analytically)处理(强调各部分的集合)。研究者利用倒置效应(inversion effect)来分辨人们在识别人体和物体时用的是结构性还是分析性的处理。

N170成分是指在个体的视觉认知过程中,刺激呈现140~200 ms (毫秒)后引发的一个早期负波。研究者们认为N170是视觉认知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成分。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的研究发现,面孔比其他非面孔刺激引发峰值更大的N170。

本研究结合N170 ERP研究和倒置效应范式。如果一个刺激得到结构性的认知处理,那么当此刺激倒置呈现时,应该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和触发更大的N170.

研究假设

假设1:与更低的身体-衣服比例相比较,更高的皮肤-衣服比例会导致更多的认知性物化。

假设2:与非挑逗性姿势相比,挑逗性姿势会导致更多的认知性物化。

研究过程及结果

研究1:皮肤-衣服比例和认知性物化

21名被试(12 men; Mage = 22.29, SD = 2.08) 参与了此研究。该实验包括以准随机顺序呈现的三个区块:皮肤与衣服比例低的男性和女性身体,皮肤与衣服比例高的男性和女性身体以及物体(例如,鞋子) 。在每个区块(包括物体)中,四个图像在直立位置出现60次,在倒置位置出现60次。每次试验,一个中心固定交叉出现500毫秒,然后是一个呈现250毫秒的图像。接下来,出现空白屏幕1500毫秒。图一是该实验使用的刺激。

图一:实验1中使用的刺激

研究者对N170幅度进行了2(皮肤与衣服比例:高,低)×2(目标性别:女性,男性)×2(图片位置:直立,倒置)×2(半球侧化:左,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了图片位置的主效应,与直立的身体相比,倒置的身体有更大的N170,也就表明了,低和高的皮肤-衣服比例的人体均被结构性地处理并且没有被物化。假设1被推翻。

研究2:皮肤-衣服比例、挑逗性姿势和认知性物化

研究2 在研究1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皮肤-衣服比例是否会引发更少的结构性处理和引起物化。研究2的另一个目的是探究挑逗性姿势是否会引发物化。实验步骤与研究1类似,刺激如图2所示。

图2:实验2中使用的刺激

研究发现,当展示挑逗性姿势时,并没有发现N170的倒置效应。也就是说此过程包含了更少的结构性处理和更多的认知性物化。

研究3:重复实验并控制身体不对称性

研究2中的认知性物化可能是由身体的不对称而并非挑逗性姿势引起的。换言之,可能具有挑逗性姿势的身体引起更大的N170是因为不对称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来进行视觉处理。为了排除这一可能性并检验挑逗性姿势效应的稳定性,研究者设计了第三个实验。在这个实验所用的刺激中,挑逗与非挑逗性姿势有着相似的不对称性。刺激见图三。

图3:实验3中使用的刺激

实验3的结果重复了实验1和实验2,揭示了挑逗性姿势导致了认知性物化,但皮肤-衣服比例并没有。

小结

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证实了皮肤-衣服比例并不会导致对身体的认知性物化。相反,挑逗性姿势才是认知性物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实验3则控制了身体不对称对实验结果带来的可能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探求为何较高的皮肤-衣服比例会导致神经反应增强,但不会导致认知性物化,而挑逗性姿势却会导致认知性物化。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表明,减少因性感化造成物化的努力应该集中在肢体动作上,而不是衣着的裸露程度上。 虽然暗示性姿势和衣着裸露经常是相辅相成的,但仍然有可能在媒体呈现和人际交往中将这些元素分离开来。

参考文献:

Bernard, P., Hanoteau, F., Gervais, S., Servais, L., Bertolone, I., Deltenre, P., & Colin, C. (2019). Revealing clothing does not make the object: ERP evidences that cognitive objectification is driven by posture suggestiveness, not by revealing cloth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5(1), 16-36.

解析作者:Sunny Chen

推荐

订阅

唧唧堂论文导读,让学术阅读更简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