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Dekker說:“那天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受傷的海獅,所以我們認爲它不費吹灰之力就從座頭鯨的嘴裏逃脫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專家們同樣認爲海獅不太可能傷害座頭鯨。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撰文:SARAH KEARTES\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4db3c45f94445ec92ca4a15f860539a\" img_width=\"1900\" img_height=\"1267\" alt=\"驚險瞬間!一頭海獅差點被座頭鯨吞食\"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在蒙特利灣,一位攝影師發現,當海獅和座頭鯨都在捕食同一個誘餌球時,座頭鯨偶然把一頭海獅吞入嘴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攝影:CHASE DEKKER\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上週的一次觀鯨之旅中,野生動物攝影師Chase Dekker目瞪口呆地看着一頭座頭鯨浮出水面,將一頭海獅吞入嘴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頭座頭鯨可能長達15米,是觀鯨團看到的3頭鯨魚中最大的。它張開嘴喫魚,卻不小心“把雄海獅吞入嘴裏。”觀鯨機構Sanctuary Cruises的博物學家Dekker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看到這張照片,我就知道這可能是我拍過的最罕見照片之一。這張照片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最具藝術特色的,但卻可能是我再也見不到的場景,”Dekker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年的這個時候是在蒙特利灣觀賞座頭鯨的最佳時間:每年夏天,這些飢餓的龐然大物都會在這片海域停留,以成羣的鳳尾魚爲食。這種魚也會引來其他捕食者,最終出現壯觀的瘋狂進食場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常情況下,同爲捕食者的座頭鯨和海獅會相互躲避。當座頭鯨準備進食時,海獅通常會游到一邊。這一捕食過程被稱爲“猛撲式進食”,鯨魚會向食物猛衝過去並一口吞下食物。之後座頭鯨會噴出吞入的海水,通過口中叫鯨鬚的梳狀結構濾取水中的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輪流捕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能在誘餌球附近看到這種模式,”Dekker解釋說,誘餌球指的是成羣的魚。“座頭鯨會潛入水中追逐誘餌球,而海獅通常緊跟其後。當海獅再次出現時,鯨魚通常會比它們晚10到30秒出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海獅偶爾會靠近鯨魚,有時甚至到了相互觸碰的距離,不過這種程度的進食“事故”並不多見。Dekker的發現激起了Christie McMillan的興趣,後者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海洋教育和研究協會的生物學家,主要研究座頭鯨的進食行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張照片令人震驚,”McMillan說,同時指出大多數記錄在案的這類案例都與小型海鳥有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的同事曾經看到一隻非常幸運的普通海鴉從一頭鯨魚嘴裏遊了出來,這頭鯨魚在水面張了兩次嘴才把它放出去,”她補充說。研究人員還看到過鯨魚釋放海鷗,既有活的又有死的,這些海鷗都是被意外吞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時會有媒體報道大型物種從鯨魚口中僥倖脫險的案例,從鵜鶘到海豹,再到人類潛水員,不一而足,只是這類情況非常罕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從來沒有見過海獅發生這種情況,我從未聽說過,” McMillan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誰也無法確定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次水下“親密接觸”,但有關這隻海獅被“吞食”的報道卻引起了轟動。雙方都不太可能處於危險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沒有大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座頭鯨體型巨大,但它們是濾食性動物,主要吞食磷蝦和其他浮游生物,以及沙丁魚、小鮭魚和鯡魚等小型魚類。這種對小型獵物的偏好意味着座頭鯨不適於吞食更大的動物。休息狀態下,座頭鯨的喉嚨大約和人的拳頭一樣寬。儘管座頭鯨的食道可擴張以吞食稍微大一些的食物,但其最大直徑也只有30-38釐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研究者對阿拉斯加冰川灣和艾西海峽的鯨魚糞便的分析,即便是鳥類也很少會進入鯨魚的食道,儘管有時確實會如此。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這些鳥的大部分都不會被消化,最終以McMillan所謂的“鳥磚”的形式排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座頭鯨\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種類:哺乳動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食性:雜食動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種羣名稱: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長度:14.6-19米\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重量:40噸\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種羣趨勢:增加\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無危物種\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旦浮出水面,一頭“猛撲式進食”的鯨魚通常會立即閉嘴,把魚困在裏面。不過,在最新的案例中,這頭座頭鯨張着嘴在水面停留了10秒鐘,很可能是感受到了“海獅給予的奇怪感覺”,專門研究鯨魚的解剖學家Joy Reidenberg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觀鯨者無法看到座頭鯨吞食海獅後發生了什麼,不過它很可能在鯨魚暫停期間迅速逃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加州當前生態系統項目負責人Robert Delong 說:“我不認爲這會對體型較大的海獅造成任何困擾。它們都是非常頑強的動物,對海獅來說,在鯨魚嘴裏遊覽一番就像在游泳池裏遊弋一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專家們同樣認爲海獅不太可能傷害座頭鯨。座頭鯨的顎非常強壯,能夠承受進食時水流的巨大壓力。座頭鯨還能通過噴水孔呼吸,噴水孔與它們的嘴是分開的,很少被食物碎片堵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於座頭鯨又硬又粗的鯨鬚,由於其角蛋白含量很高,這些纖維和骨板的柔韌性非常好,不易斷裂。就像我們的指甲一樣,鯨鬚在斷裂之前就會彎曲,即使在180-270公斤的海獅的壓迫下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鯨鬚還能再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Dekker說:“那天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受傷的海獅,所以我們認爲它不費吹灰之力就從座頭鯨的嘴裏逃脫了。大約五分鐘後,3頭座頭鯨都在進食,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Dekker和其他觀鯨者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極度震撼中恢復過來。“我曾花費數千小時觀看座頭鯨進食,但我真的不相信自己能看到這種場景。這很可能是我一生難得一遇的時刻,”他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譯者:流浪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官V)\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548608330306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