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綁架就是以責任爲名義要求他人做義務的事情。從學員提出“道德綁架”,認知責任和義務。

從學員提出“道德綁架”,認知責任和義務。

大家好,引領成長升級,成就未來夢想,這裏是領度學社,我是郭長嘯。今天和大家分享“責任和義務”這個話題,這個認知,我認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能夠清晰認知什麼是責任,什麼是義務,對於成長至關重要。

履行義務是本分,承擔責任纔是成長。如果兩者混餚不清,就等同於做了應該履行義務的事反而感覺承擔了大的責任,還期望回報。

今天就從我的一次培訓說起:

這是一次我爲一個大學的實戰研修班上課,課程中我講到團隊共生力這個內容時,我帶領所有學員做了一個挑戰,這個挑戰用了1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挑戰,然後在打造共生型組織的討論中,一名學員就站起來提問:郭老師,我不喜歡這樣的挑戰,我認爲我堅持到現在是因爲我不想拖累團隊、不想拋棄團隊,我認爲完成挑戰的動力是你對我們的“道德綁架”。

他說完之後,大部分的學員都提出了反對的意見,雖然這個觀念沒有得到其他學員的認可,但他依然堅持“道德綁架”的觀點。

這些事是責任還是義務?給評論一下!

我們先弄清什麼是責任,什麼是義務?很多的時候,我們把兩個定義給混餚了,大量的講責任,很少提起義務。

殊不知,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做的很多的事都是義務而非責任!

我問很多的學員你在生活中承擔過什麼責任?

有人會說:我承擔了養孩子的責任。

有人會說:我承擔了孝敬父母的責任。

有人會說:我認真的工作創造了好的業績!

那麼什麼是責任和義務呢?我們給出定義!

義務,通俗點講就是和自身有直接關係,必須做,不做就要受到譴責或懲罰

責任,通俗點講就是和自身有間接關係,可以做,但不做不應受到譴責或懲罰。

這樣應該很好的理解了吧。

我們分析以下幾個事情是義務還是責任?

1、服兵役。是義務還是責任?是義務,不服兵役就要受到譴責或犯罪。

2、愛國是義務,賣國就要受到譴責或犯罪。

3、贍養父母是義務,不贍養就要受到譴責或犯罪。

4、認真工作創造業績是義務,沒有業績就會失去工作。

這些事是責任還是義務?給評論一下!

我們再看以下幾個案例:

1、給老人讓座是責任,可以做,但不做不應受到譴責或懲罰

2、捐款捐贈是責任,可以做,但不做不應受到譴責或懲罰

1、見義勇爲是責任,可以做,但不做不應受到譴責或懲罰,但現在法律也規定應受到懲罰,那就上升到了義務層次。

這些事是責任還是義務?給評論一下!

到此明瞭,我們的生命中,有很多時候我們認爲已經承擔的責任,實際上是最基本的義務,是必須做的事情。我們應該義不容辭的履行義務,並承擔起真正的責任,只有承擔更多責任才能成長和贏得更大的尊重和未來,整個社會都承擔更多的責任,社會纔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那麼我們再回到“道德綁架”的話題上,我們理解了責任和義務之後,我們就可以把義務看成道德底線。那麼什麼是“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就是以責任爲名義要求他人做義務的事情。

舉兩個典型的例子:

1、2016年,一條題爲《阿姨,對不起,我不能給你讓座》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喊出“拒絕道德綁架”,這個按照我們對責任與義務的認知,讓座是責任,用責任要挾來讓座,就應該屬於“道德綁架”。

2、我還看到了一個事件,一個人生病了就通過各種方式要求明星和富豪捐錢,沒有如願,就大肆的宣傳明星和富豪的不道德;同樣捐錢是責任,用責任要挾捐款,這也是“道德綁架”。

3、雅安地震,xxx品牌飲料捐助了大批的飲料和水,然而大量的網友還不領情,要求再捐助1個億。

這些事是責任還是義務?給評論一下!

回到開頭的故事,學員在課堂上提出了:這種訓練是“道德綁架”,我能堅持下來並與團隊取得勝利是因爲我不想拖團隊後腿和傷害團隊成員。其實培訓中,學員是團隊的一員,就有義務和團隊共同奮鬥達成目標。這是道德底線,不是“道德綁架”。

結論:倡議每一個人都能夠完全的履行義務的同時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但我們更要拒絕“道德綁架”的濫用,讓道德迴歸本質的含義。

接下來你認爲還有哪些事是義務?哪些事是責任?請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