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0l5aO5GdQ3kE\"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99\" alt=\"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在基层丨高铁让梦想飞扬——新晃高铁新村发展见闻\"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高铁新村的扶贫车间内,贫困户女工正在作业。(本报记者 姚晓伟 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速度可以改变时空,勤劳承载凡人梦想,努力可以让梦想飞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仲夏时节,记者乘着高铁在怀化大地贴地飞行,感受那些时代巨变带来的美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怀化南站出发,仅需 24 分钟,高铁便可以到达新晃西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晃高铁站的所在,叫“高铁新村”,列车进站时,朝窗外望去,青山绿水间,眼前是一片片整齐划一的安置小区;侗族风情的高铁站房前,进站公路笔直延伸;再远一点,现代蔬菜产业园的大棚连绵起伏,望不到尽头,高铁新村新景,在夕阳下如此生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铁新村,真的是高铁拖来的“新村”。它由原来的枫树屯村和方家屯村合并而成,有贫困户88户300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新晃人社局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通过创建扶贫车间、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发展高效农业等方式,推动收入无门的“穷山沟”转变为依托高铁发展的靓丽“新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进失地村民的安置区内,箱包、文具、电子元器件等十几家扶贫车间一字排开。在艺雅箱包厂车间,一排排缝纫机上,女工们正在熟练的踩线、包边,不一会,一个个精美的手包、钱包就制作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贫困户杨来珍进厂工作虽然才几个月,可她勤劳肯干,上手很快。“感谢你们送喜来,”看见扶贫干部和记者,杨来珍高兴地说,“我女儿的高考成绩上了一本,她马上就去读大学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杨来珍的丈夫姚敦佐被聘为村里护林员,每年工资收入有 10000 元,她在扶贫车间上班,每个月也能挣到2000多元,一家人去年就脱了贫。“高铁从家门口出发,原来我们是做梦也想不到的。”杨来珍的爽朗笑容里,满是幸福的味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车间现在有固定工人22个,订单多的话还要请临时工。”90后返乡创业者、箱包厂老板吴宗伦向记者介绍,“今年上半年我们车间做了10万个箱包,产品销往浙江,出口韩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隔壁的巨辰文具厂跟箱包厂互为补充,产业共融。老板蔡升华从浙江跟吴宗伦一起返乡创业。车间为周边残疾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8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贫困户姚朗龄疾病得到控制后进入文具厂车间打工,上个月,40多岁的他领到了人生第一笔工资,900多元。“我要请扶贫队的干部喝杯酒。”姚朗龄用侗家人最淳朴的方式表达感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意心领啦,酒不能喝嘞。”新晃人社局驻高铁新村扶贫队干部钟仁君跟姚朗龄已经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铁站建成后,高铁新区成为新晃项目建设的重点区域。乘着沪昆高铁、320国道、教育新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东风,高铁新村多角度延伸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分享重点项目红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民张成辉考取了桥梁工程师资格证后,组建起一支道路桥梁工程队,承接高铁片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周边乡镇道路桥梁、通村通组公路、新区学校建设……等等,张成辉的施工队越干越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施工队吸纳本村贫困劳动力有40多人,他们一个月的工资都有4000到5000元。”张成辉告诉记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青壮劳动力到施工队打工,只要做6个月,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高铁新村村支书马小珍对记者说,“这些都是高铁新区建设给我们带来的红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发展新产业,也要继承传统。高铁新村是新晃老蔡牛肉的发祥地,随着新晃黄牛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晃黄牛“高铁一通天下知”。高铁新村注重用好用足新晃黄牛品牌,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新晃黄牛养殖。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奖励引导,很多村民把养殖新晃黄牛作为主业,或通过黄牛养殖、加工、牧草种植、栏舍修建等黄牛产业增收,或通过土地、劳务、扶贫小额贴息贷款等入股分红。黄牛产业成为高铁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贫困户刘建祥去年养殖黄牛 14 头,由老蔡食品提供技术指导和回收,黄牛出栏后,刘建祥去年收入达 8万多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不出去打工,在家养牛,也脱了贫。”刘建祥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高铁新村还发展羊肚菌种植、优质水稻制种等高效农业;依托高铁站发展运输、餐饮和住宿等产业;依托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风情,充分挖掘村里独有的红军墓、湘西剿匪旧址、夜郎傩文化等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高铁新村,正步步向前、日日变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夕阳西下,漫步高铁新村,同行的新晃人社局驻村扶贫干部杨明勇、钟仁君告诉记者,今年,高铁新村的几个老单身汉都成功“脱单”。“40多岁的贫困户张秀银娶到了县城的老婆嘞!”高铁新村原来的“剩男”成了“香饽饽”。(本报记者 姚晓伟 通讯员 彭宏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蹲点手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抢抓机遇奋力圆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追梦的脚步从不曾停歇。这个伟大的新时代,随时在制造机遇、带来机遇,关键是我们要抓住机遇,就能创造不一样的精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晃高铁新村,抢抓高铁通车设站的机遇,大力发展高铁经济、高效农业,兴建扶贫车间,挖掘旅游资源,于关键处下气力,在细微处见真章,推动一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转变为一颗追赶时代节奏、发展全面提速的新晃城西璀璨“明珠”。这是这个村庄的幸福图景,更是这个时代的华彩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让我们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推动怀化更好发展,在大时代的光芒辉映下,奋力实现民族的梦、家庭的梦、人生的梦。\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61923522091469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