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0l5aO5GdQ3kE\"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99\" alt=\"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在基層丨高鐵讓夢想飛揚——新晃高鐵新村發展見聞\"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高鐵新村的扶貧車間內,貧困戶女工正在作業。(本報記者 姚曉偉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速度可以改變時空,勤勞承載凡人夢想,努力可以讓夢想飛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仲夏時節,記者乘着高鐵在懷化大地貼地飛行,感受那些時代鉅變帶來的美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懷化南站出發,僅需 24 分鐘,高鐵便可以到達新晃西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晃高鐵站的所在,叫“高鐵新村”,列車進站時,朝窗外望去,青山綠水間,眼前是一片片整齊劃一的安置小區;侗族風情的高鐵站房前,進站公路筆直延伸;再遠一點,現代蔬菜產業園的大棚連綿起伏,望不到盡頭,高鐵新村新景,在夕陽下如此生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鐵新村,真的是高鐵拖來的“新村”。它由原來的楓樹屯村和方家屯村合併而成,有貧困戶88戶300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新晃人社局扶貧工作隊進駐後,抓住產業發展“牛鼻子”,通過創建扶貧車間、參與重點工程建設、發展高效農業等方式,推動收入無門的“窮山溝”轉變爲依託高鐵發展的靚麗“新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進失地村民的安置區內,箱包、文具、電子元器件等十幾家扶貧車間一字排開。在藝雅箱包廠車間,一排排縫紉機上,女工們正在熟練的踩線、包邊,不一會,一個個精美的手包、錢包就製作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貧困戶楊來珍進廠工作雖然才幾個月,可她勤勞肯幹,上手很快。“感謝你們送喜來,”看見扶貧幹部和記者,楊來珍高興地說,“我女兒的高考成績上了一本,她馬上就去讀大學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來珍的丈夫姚敦佐被聘爲村裏護林員,每年工資收入有 10000 元,她在扶貧車間上班,每個月也能掙到2000多元,一家人去年就脫了貧。“高鐵從家門口出發,原來我們是做夢也想不到的。”楊來珍的爽朗笑容裏,滿是幸福的味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車間現在有固定工人22個,訂單多的話還要請臨時工。”90後返鄉創業者、箱包廠老闆吳宗倫向記者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們車間做了10萬個箱包,產品銷往浙江,出口韓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隔壁的巨辰文具廠跟箱包廠互爲補充,產業共融。老闆蔡昇華從浙江跟吳宗倫一起返鄉創業。車間爲周邊殘疾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8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貧困戶姚朗齡疾病得到控制後進入文具廠車間打工,上個月,40多歲的他領到了人生第一筆工資,900多元。“我要請扶貧隊的幹部喝杯酒。”姚朗齡用侗家人最淳樸的方式表達感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意心領啦,酒不能喝嘞。”新晃人社局駐高鐵新村扶貧隊幹部鍾仁君跟姚朗齡已經從陌生人變成了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鐵站建成後,高鐵新區成爲新晃項目建設的重點區域。乘着滬昆高鐵、320國道、教育新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東風,高鐵新村多角度延伸產業鏈,最大限度地分享重點項目紅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民張成輝考取了橋樑工程師資格證後,組建起一支道路橋樑工程隊,承接高鐵片區的重點項目建設。周邊鄉鎮道路橋樑、通村通組公路、新區學校建設……等等,張成輝的施工隊越幹越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施工隊吸納本村貧困勞動力有40多人,他們一個月的工資都有4000到5000元。”張成輝告訴記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青壯勞動力到施工隊打工,只要做6個月,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高鐵新村村支書馬小珍對記者說,“這些都是高鐵新區建設給我們帶來的紅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發展新產業,也要繼承傳統。高鐵新村是新晃老蔡牛肉的發祥地,隨着新晃黃牛肉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新晃黃牛“高鐵一通天下知”。高鐵新村注重用好用足新晃黃牛品牌,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新晃黃牛養殖。通過政策扶持和產業獎勵引導,很多村民把養殖新晃黃牛作爲主業,或通過黃牛養殖、加工、牧草種植、欄舍修建等黃牛產業增收,或通過土地、勞務、扶貧小額貼息貸款等入股分紅。黃牛產業成爲高鐵新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貧困戶劉建祥去年養殖黃牛 14 頭,由老蔡食品提供技術指導和回收,黃牛出欄後,劉建祥去年收入達 8萬多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不出去打工,在家養牛,也脫了貧。”劉建祥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高鐵新村還發展羊肚菌種植、優質水稻制種等高效農業;依託高鐵站發展運輸、餐飲和住宿等產業;依託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風情,充分挖掘村裏獨有的紅軍墓、湘西剿匪舊址、夜郎儺文化等旅遊資源,積極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高鐵新村,正步步向前、日日變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夕陽西下,漫步高鐵新村,同行的新晃人社局駐村扶貧幹部楊明勇、鍾仁君告訴記者,今年,高鐵新村的幾個老單身漢都成功“脫單”。“40多歲的貧困戶張秀銀娶到了縣城的老婆嘞!”高鐵新村原來的“剩男”成了“香餑餑”。(本報記者 姚曉偉 通訊員 彭宏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蹲點手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搶抓機遇奮力圓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追夢的腳步從不曾停歇。這個偉大的新時代,隨時在製造機遇、帶來機遇,關鍵是我們要抓住機遇,就能創造不一樣的精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晃高鐵新村,搶抓高鐵通車設站的機遇,大力發展高鐵經濟、高效農業,興建扶貧車間,挖掘旅遊資源,於關鍵處下氣力,在細微處見真章,推動一個閉塞落後的小山村,轉變爲一顆追趕時代節奏、發展全面提速的新晃城西璀璨“明珠”。這是這個村莊的幸福圖景,更是這個時代的華彩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讓我們凝心聚力、搶抓機遇,推動懷化更好發展,在大時代的光芒輝映下,奮力實現民族的夢、家庭的夢、人生的夢。\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61923522091469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