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6\u003E本報通訊員 張澤民 周爽 本報記者 王燕平 \u003C\u002Fh6\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2IKF2B3Lmot\" img_width=\"550\" img_height=\"290\" alt=\"探訪長興煤山鎮銀杏環抱的“紅色山村”,民宿農家樂火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新四軍蘇浙軍區誕生了52位將軍\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2IKXDAQJQnt\" img_width=\"550\" img_height=\"413\" alt=\"探訪長興煤山鎮銀杏環抱的“紅色山村”,民宿農家樂火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沈仁金老人回憶當年歲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2IKm8e9tEEE\"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62\" alt=\"探訪長興煤山鎮銀杏環抱的“紅色山村”,民宿農家樂火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新槐石臼新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1945年抗戰勝利到今天,歷史已經過了74個年輪。而對長興縣煤山鎮仰峯村老人沈仁金來說,74年前的一幕,早已在他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至今歷歷在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4年前,粟裕將軍的司令部就設在我們沈家大院。他的警衛班就住在沈家大院。”今年91歲沈仁金老人雖然早已滿頭銀髮,但依然精神矍鑠。1945年1月蘇浙軍區成立那年,他17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記者來到當年新四軍蘇浙軍區所在地,走進了仰峯村和新槐村,看到了革命老區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當年的紅色山村如今不僅環境優美,還成了農村致富的模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年農忙割稻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五個警衛員來幫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3年秋,新四軍六師十六旅從蘇南挺進浙西,建立了蘇浙皖抗日根據地,旅部就設在仰峯村。1944年1月初,粟裕率領新四軍一師主力南下,在仰峯村與十六旅會合,1945年1月13日,新四軍蘇浙軍區成立,粟裕任司令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間,十六旅旅部、蘇浙軍區司令部先後設在仰峯村的沈家大院。沈家大院原爲清光緒年間沈氏三兄弟所建的民宅,前後三進,建築面積2200多平方米,大小房間51間。沈仁金當時住的沈家大院,每進住了七八戶人家,總共20多戶人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粟裕司令員的警衛班就住在我們沈家大院。他們人都很好,農忙的時候,四五個警衛員還幫我們家一起割稻呢。”沈仁金老人至今記得很清楚,“那時候經常喫不上米飯,粟裕司令員的伙伕,經常搞兩個饅頭給我和姐姐喫。我們南方叫饅頭,他們北方人叫包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司令部,當時蘇浙軍區的政治部、供給部都設在仰峯村。如今,包括蘇浙軍區司令部和粟裕宿舍及辦公舊址的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已被列爲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並免費對外開放。在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記者看到牆上掛着粟裕、葉飛、鍾期光、王必成等52位共和國將軍的照片。“這些將軍,都是當年在蘇浙軍區戰鬥過的功勳。”仰峯村党支書韓珉華介紹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被評爲中國傳統村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仰峯村正經歷大變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仰峯村地處丘陵地帶,三面環山,只有一條大路與外面相連,形狀就像一隻畚箕。山上建有兩個小水庫,兩條溪流懷抱着村莊。沿着水泥路進入村莊,除了古樸中透露着一絲絲現代氣息的一幢幢民宅,還有一棵棵高大挺拔的銀杏樹。“我們村百年以上的銀杏樹就有150多棵,500年以上的有80多棵。”韓珉華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蘇浙軍區司令部大門口的右側,就聳立着一棵百年以上的銀杏樹,它見證了當年抗戰時期的烽火歲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革命老區,這幾年仰峯村正在迎來大變樣。記者看到,村裏瀕臨溪流的地方已搭建了一個古戲臺,旁邊還有三個鋪了條石的廣場。“蘇浙軍區成立的時候,村裏本來就有個古戲臺。三個廣場分別叫會師廣場,勝利廣場和紅色教育廣場。像會師廣場,就是當年十六旅和一師會師的地方。”韓珉華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裏還有4家農家樂和幾個民宿。王雲露的的東方紅農家樂就位於村口。王雲露告訴記者,他和丈夫原來在其他地方搞農家樂,後來看到村裏的旅遊發展起來,四年前就把農家樂搬回了自己家裏,“一年毛利也有20多萬吧。”王雲露喜滋滋地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宿有一家去年已經營業,不過只有一間套房;兩家民宿已基本完工,不久就可以對外營業,還有一家在建。四家民宿總共18個房間。”韓珉華說。新建的民宿,建築風格與周圍的民宅融爲一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江南抗戰時期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一處革命舊址羣,仰峯村準備發揮歷史底蘊、生態條件和紅色文化三大優勢,發展全域旅遊。2017年,仰峯村被評爲兩A級旅遊村,今年爭取評上三A級旅遊村。今年6月,仰峯村還被住建部等部門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目前正在參評省級歷史文化村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韓珉華介紹,“發展全域旅遊,既能保持村落的特色,又能帶動村民致富。幾年以後,旅遊收入將成爲村民和村集體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全域旅遊不收門票,但能帶動山貨、牛肉、麥芽糖等的銷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的黃牛都是山上放養的,而且每頭牛都有GPS定位,目前村裏一共有三四十頭;麥芽糖、竹筒飯是當年新四軍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現在村裏做麥芽糖的就有三四十戶,還有一家食品加工廠;山貨就更多了,這裏到處是竹林,鮮筍、筍乾、竹製品都可以賣。”韓珉華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年的紅色山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成農民致富模範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仰峯村出來,往東5公里左右,穿過杭長高速就到了新槐村。蘇浙軍區司令部設在仰峯村後,十六旅指揮部(後來的軍區一縱隊司令部)就設在新槐村,如今這裏成了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粟裕將軍逝世後,骨灰就撒在了這裏。村裏還有江南銀行、兵工廠等革命舊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年,在黨總支書記林順芳等村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這個紅色山村已成爲長興當地農村致富的模範。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4萬多元,比長興農民人均收入高了1萬元左右。村裏還先後投入2600多萬元進行舊房改造、村莊整治、美化環境、道路硬化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槐村還先後搞了兩次新村建設,將零散的村民集中起來,既節約和有效利用了土地,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條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61歲的趙子法2003年從原來的平房搬進了新槐新村的新居。記者看到,這是一幢250平方米的兩層樓樓房,目前就他們老兩口居住,開儀具廠的兒子已在縣城買了房。房內寬敞、整潔、明亮。屋前還有一塊幾十平方米的院子,種了楊梅、李子、茶花等植物。“原來的平房拆遷補償了3萬多元,造這幢房子花了13萬元。2013年兒子結婚,當時這裏做新房,裝修花了10多萬元。”趙子法夫婦喜滋滋地介紹說,“一樓客廳60寸電視機、二樓兩臺電視機都是那時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75歲的汪長生老人則是2016年搬入新建成的新槐石臼新村。遠遠望去,新槐石臼新村就像個別墅羣,不僅環境優美,而且外牆建築風格落落大方。記者在汪長生老人家裏看到,裏面的裝修挺氣派:除了實木傢俱,牆面用牆布、大理石等裝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新槐新村建成後,共有80多戶農戶搬入新村;新槐石臼新村建成後有50多戶搬入新村。“接下來我們還要搞第三批新村建設,地址已經選好,目前已立項報批,搬遷的農戶暫時確定87戶。”林順芳說。\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70030625184205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