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入警前,李向利是一名有着8年部隊工作經歷的軍人。2005年部隊轉業前夕,明明有許多待遇更高的職業可供他選擇,他卻義無反顧地選擇從警。昔日當兵保家衛國築長城,而今從警維護平安鑄金盾。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4月28日,膠濟鐵路周村段兩列火車相撞,發生了全國震驚的“4.28”特大交通事故。張店區公安分局參與了事故的善後維穩工作。李向利被安排在殯儀館執勤,負責做死者家屬的安撫工作並維護現場秩序。累了,就靠在牆邊打個盹。餓了,就喫一桶方便麪。連續七天的疲勞引發了他劇烈的胃痛,並且一次比一次疼得厲害。冒冷汗、噁心嘔吐……李向利硬是往嘴裏塞進一把止疼藥,扛了過去。直到5月初的一天,剛剛加班回到家的李向利突然感覺天旋地轉……妻子把高燒不退的李向利送進了醫院急診,很快便被確診胃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癌症的挑戰,李向利經歷了短暫的心理掙扎,他以超人的毅力讓自己平靜下來,與病魔展開了生死較量。一週後,李向利被推上了手術檯。3個小時的手術,切除了他85%的胃。經過半年治療,2009年初,李向利的各項指標恢復了正常,順利出院,贏得了抗癌戰鬥的勝利。大病初癒,本應在家好好休養的他,卻一刻不停地穿上警服,回到了工作崗位。領導和同事都勸他多回家休息,他卻說:“躺在病牀上的時候,我每天想的都是趕緊回來工作。即使不能辦案子,記記材料也行啊。” 2011年3月,他從刑偵大隊調到西六路派出所,負責轄區治安工作。李向利又和其他民警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服務羣衆,維護轄區治安穩定工作中。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選擇擔當,甘於忙碌。他從不把自己當做病人來看,更不允許領導和同事把自己當成病人而給自己“搞特殊”。2009年癌症出院返回工作崗位後,李向利從沒有因爲病情耽誤一次值班,也沒有因爲病情拖辦一起案件。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李向利根據所領導工作安排,來到了派出所內勤崗位。“上面千條線,線面一根針。”這是對內勤工作最形象的描述。上傳下達、統計報表、信息報送、材料撰寫、檔案管理、績效考覈……除了這些工作以外,內勤還像是派出所的“管家婆”一樣,食宿、衛生、水電等等,都需要內勤去張羅。一開始面對這些事情,李向利這個大大咧咧的男子漢有些“頭大”,但是他並沒有因此退縮。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三個月,他幾乎沒有休過一個週末,除了正常工作日忙忙碌碌以外,他利用週末時間翻看網站信息、查閱往年檔案、學習食堂管理、研讀考覈方案,愣是讓自己成了行家裏手,把內勤工作幹得風生水起。除了內勤本職工作以外,李向利一直參與派出所值班出警、案件辦理。在同事口中,他是所裏的“寶貝”,沒有他上不了手的工作,也沒有他完不成的任務。無論在刑偵大隊從事刑警工作,還是在派出所從事治安、社區、內勤工作,他都是全力以赴,毫不猶疑。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裏的領導和同事經常勸他“悠着點兒”,家裏人也時常勸他注意身體。可是他對這些都“置若罔聞”。他說:“躺在病牀的時候,我思考了很多。經歷過生死,才更堅信活着不能白活。我現在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過。”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4月,李向利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2014年11月被人社部、公安部授予“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2015年1月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滿意政法幹警”榮譽稱號;2016年6月被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12月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第六屆“全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2014年5月被共青團山東省委授予“山東青年五四獎章”;2014年9月被山東省公安廳評爲首屆山東最美警察;榮立個人一等功兩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一連串閃光的榮譽,是對李向利全力以赴忘我工作的最好註腳。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8歲遭遇癌症,這原本是一個足以打垮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噩夢。但是無論是轄區的羣衆,還是單位的同事,從未見過李向利愁容滿面、意志消沉的樣子。他的臉上總是洋溢着溫暖的笑容,清澈的眼神讓人感到安心。因爲在他心裏,他是一個“幸福的人”。他常說,是領導、同事們的幫助讓他走出了癌症的陰霾,親人的不離不棄讓他重新振作。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向利住院期間,因爲身邊離不了人,妻子曹薇薇辭了職,每天全身心守護着他。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磨難,岳母一家沒有絲毫怨言,把李向利當作親生兒子一樣,細心照料。治病需要很多錢,岳父岳母甚至想賣掉自己剛分到的房子。“孩子這麼年輕,太疼人了。我們就是傾家蕩產,也要把孩子救過來。”爲了照顧方便,岳母讓李向利一家搬到自己家住,每天煎好了藥,等李向利晚上下班回家喝。一家人相依相守,從坎坷中熬了過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他牽腸掛肚的,除了家裏的親人,還有一起並肩作戰的同事。住院期間,局裏的領導和同事紛紛趕來看望,病房裏每天都有人探視,讓同病房的病友們羨慕不已。李向利需要六次化療,一次化療費用2萬元,加上後期化療費用,共需要二十幾萬元錢。昂貴的費用對於李向利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張店公安分局領導瞭解情況後,迅速啓動了警察救助基金,組織全局民警爲李向利捐款,幫他支付了絕大部分醫藥費,保證了他順利接受治療。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尺之軀,無以爲報,我要一生做個好警察。”被愛包圍的李向利將感恩和奉獻定義爲他的生命之重,決心要更加努力工作,將愛心傳遞、幸福傳遞。他每天都像上了發條的陀螺,穿梭在大街小巷、工作崗位上,一刻不停。他喫着二三十元的便宜藥,卻擠出錢和貧困孤兒結對幫扶,救助身邊的貧困羣衆。每當受助的羣衆向他表示感謝,他總是說:“誰家還沒有個困難的時候?我有困難的時候大家伸出了援手,現在我理應回報。”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向利辦公室的櫥櫃裏,常年備着曬好的蒲公英。那是他的妻子聽說喝蒲公英泡的水對胃好,親自山上一棵一棵挖回來,洗淨,曬乾交到他手上的。忙碌之後,他打開櫥櫃,拿出一點蒲公英泡水,緩解疲勞。漸漸的,他愛上了這種植物。每次看到路邊或者市場上有人擺攤賣蒲公英,他總是不自覺地停下來,跟人家聊幾句。久而久之,他便成了羣衆口中的“蒲公英警察”。他喜歡這個稱號。他說:“我想做一株蒲公英,可以把根深深地紮在土裏,不怕風吹雨打,而且種子落到哪裏,哪裏就能生根發芽開花!”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就是李向利。一個“無胃”警察,一個“蒲公英”警察。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支隊伍中,有許許多多的“蒲公英”。他們根植於人民之中,風起時,雷霆出擊,斬落無數魑魅魍魎;風靜時,古道熱腸,呵護萬千家園安詳。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向利平凡麼?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不平凡。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向利不平凡麼?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又很平凡。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 李慶宇 通訊員 李露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7433985269437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