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有點升高,夏天也馬上就來了,小編就想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古人夏天怎麼過呢?這麼熱的天我們現在有空調,那麼在古代,古人們是用什麼避暑去熱的呢?

炎炎夏日,大家看古裝劇中的帝王都是全副武裝,穿的是裏一層外一層,怎麼看都是熱的不行,裹得難受,他們就真的不熱麼?

在初中歷史書上,有這麼一個故事,絲綢之路帶通了各地的發展,這也使得很多外國人進入中國經商,而有一次外國人看到中國人官員穿的絲綢衣服,就問,你穿的這件衣服真的好看啊,薄如蟬翼,一定特別舒服吧,於是官員就大笑道,你仔細看看,我這穿的到底是幾件衣服。這時候外國商人再仔細一看,就說原來是三件啊,你們中國人的衣物真的是做的精巧。官員再次大笑,我這穿的是八件呢。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呢?在1972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掘出的一件文物,是西漢時期紡織技術巔峯時期的作品,爲國家一級文物。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素紗襌衣也證實了那個故事的可信度,一件衣服就48克這代表什麼,說明你看到的那麼厚重的衣服,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熱。當然了這也算是古人避暑的一個妙招了。

那麼除了穿着薄衣外,古人還有什麼辦法避暑呢,我們另外一個熟知的故事,圓明園。你知道爲什麼要建造圓明園麼?當時皇家就因爲避暑所以才建造的圓明園。還有就是現在地處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也是爲了皇家避暑專用的。

當然了我現在說的絲綢衣服還有避暑山莊什麼的,都不是平民百姓家可以享受的到的,那麼到了夏天平民百姓有什麼辦法可以避暑呢?最常見方法還是扇子了,畢竟扇子這東西還是很好弄到的,即使平民百姓家也是可以享受到的。

再就是冰箱了,你沒有看錯,就是冰箱。但是這種冰箱並不是現在這種的冰箱,而是百姓在家中地下挖出一個地窖,在寒冬臘月的時候把一些冰塊放進去,然後到了夏天再拿出來用。在曾侯乙古墓中就發掘出了這麼一件文物,一個四四方方的青銅器,這個青銅器是一個雙層式的,內膽應該是放置食物或者水飲,而外層就是放置冰塊從而達到食物冷藏的作用。那麼這件青銅器放置今天的話,那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冰箱了。

本以爲在古代的人們,抵抗炎熱靠的是喫苦耐勞和一身正氣,沒想到聰明的古人早已經有了冷藏解暑的妙招,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可以安然度日。所以說古人的智慧是我們現在不能想象的也沒錯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