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了你的自我驱动力?

刚需

举个例子:学好英语明明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为什么难住了那么多人?

因为学好英语对他来说不是刚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通过英语考试才是真的刚需。这也证明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在考完四六级之后,就再也不去碰任何英语相关的材料,即便他们口口声声说英语重要。

其实不论是英语、健身还是任何其他的技能,但它无法影响你的生活时,你都不能感受到它的必要性。

既然不是刚需,那就是“不必需”,于是,事实上“不用也可以”,事实上“没有也行”,虽然“有倒也挺好”,可“没有的话顶多是有点怨念而已”……

为什么另外一些人最终“学”会了呢?对他们来说,那是刚需——那“需求”越刚,学的越快、学得越好……甚至,没学会、没学好的时候,也要“凑合着用”,然后,“用着用着就真的用熟练了”——想想看吧,这是不是最重要、最本质的根源?

当你真心喜欢做某件事,通过这件事真正感受到了好处的时候,它对你来说就是刚需。

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从来不是痛苦,而是根本停不下来的乐趣,对喜欢锻炼的人来说,健身从来不是煎熬,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就像对于喜欢打游戏的人来说,如果让他停下来不去做,反倒是一种折磨。

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个非做不可的理由,让这个你想学习的技能,真正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刚需。

所以说,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