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決定了你的自我驅動力?

剛需

舉個例子:學好英語明明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爲什麼難住了那麼多人?

因爲學好英語對他來說不是剛需。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通過英語考試纔是真的剛需。這也證明了爲什麼那麼多人會在考完四六級之後,就再也不去碰任何英語相關的材料,即便他們口口聲聲說英語重要。

其實不論是英語、健身還是任何其他的技能,但它無法影響你的生活時,你都不能感受到它的必要性。

既然不是剛需,那就是“不必需”,於是,事實上“不用也可以”,事實上“沒有也行”,雖然“有倒也挺好”,可“沒有的話頂多是有點怨念而已”……

爲什麼另外一些人最終“學”會了呢?對他們來說,那是剛需——那“需求”越剛,學的越快、學得越好……甚至,沒學會、沒學好的時候,也要“湊合着用”,然後,“用着用着就真的用熟練了”——想想看吧,這是不是最重要、最本質的根源?

當你真心喜歡做某件事,通過這件事真正感受到了好處的時候,它對你來說就是剛需。

對於喜歡閱讀的人來說,看書從來不是痛苦,而是根本停不下來的樂趣,對喜歡鍛鍊的人來說,健身從來不是煎熬,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就像對於喜歡打遊戲的人來說,如果讓他停下來不去做,反倒是一種折磨。

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一個非做不可的理由,讓這個你想學習的技能,真正成爲自己生活中的剛需。

所以說,正確的剛需是一切驅動力的源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