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一个毕业22年的学生辗转找到我现在工作的单位来看我,让我深受感动。

22年前,我因种种原因和他们那个我所任课的班级学生刻意地保持了情感上的距离,加上之后家务缠身,那个班整体淡出了我的记忆,我甚至不记得我还教过那个班。

这次他从定居8年的美国回来,特意找到我,正碰到我在上课,他又在教室外等了我两节课,执着的精神让我有些惊讶。

简单聊完近况后,他给我讲了当年发生在我和他班同学之间的一些小事,说实话,如果他不说,我这辈子都不会想起这些事了,因为在我,那都是即兴发生的事,没有记忆的必要,就如我不记得昨天晚饭吃了什么。可是这些事,对他来说,却历历在目,这让我很惭愧,好在他是个很体贴、很温暖的学生,化解了我的尴尬。

其实,我对他真的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反而是作为旁观者,我和别的同学的互动、我对课文的一些延伸拓展给了他一些启发。他说:“老师是个发光体,而且是个无意识的发光体。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光能照到谁,所以老师的光越强、越亮,才越有可能照到学生。”他的源于自身感悟的话,却像极了教育家的名言,也给了我巨大的鼓励。这些年,随着应试教育的加强,更多的时候、更多的学校只有教学,没有了教育。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成了鲜有人问津的问题。教育成了产业,而教师,无疑就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员,凡是不符合规格的“产品”都被扔了出去。不甘心做操作员的我,也常常因之而苦恼。他的话,让我看到了教育的价值,鼓励我继续把自己当成老师面对学生,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工人面对产品。

第二天,他们班的另外一位定居澳洲的同学又通过微信找到了我。我们聊了很多,尤其是看到他们一家5口的全家福,看到他们3个可爱的宝贝时,我竟然兴奋到午休失眠。

截取一屏我们的聊天记录,为了捕捉住感动,也为了再次告诫自己:眼里有爱、手里有教鞭的老师,才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这个小插曲,也让我想起《今日简史》里的几段话,抄录在下面:

1.除了太强调提供信息,大多数学校也过于强调让学生学习一套既有的技能,例如解微积分方程式、用C++语言写计算机程序、识别试管中的化学物质或是要外国人学着讲中文。然而,我们并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模样,所以我们也不会知道人类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我们可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语言编程、学说中文,但可能到了2050年,人工智能比人类更会写程序,谷歌翻译应用也能让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

那我们该教什么呢?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 critical thinking)、沟通( communication)、合作 (collaboration)和创意( creativity)。说得宽泛一点儿,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想跟上2050年的世界,人类不只需要发明新的想法和产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2.教孩子拥抱未知、保持心态平衡,比教他们物理公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要困难许多。人的韧性光靠读书听课是培养不出来的。现在的许多教师多半也是旧教育系统下的产物,通常他们自己的心态也都不够灵活。

3.我们需要好的科学,但从政治角度来说,一部好的科幻电影,价值绝对远超刊登在《科学》或《自然》杂志上的论文。

好吧,就说这些吧。

今天推荐的蛋糕,口感是被验证过并被认可的。最重要的,手法极其简单、极其简单、极其简单。(重要的事说3遍)

力荐懒到家又好吃的同志们尝试。

原料

蛋糕体:黄油175克 细砂糖115克 金色糖浆50克 自发粉175克(或低筋粉170+泡打粉7克) 无糖可可粉3大勺 盐2.5克(1/2小勺) 鸡蛋3个 牛奶少许

夹心:淡奶油150克 1-2大勺橘子果酱

装饰:糖粉少许

制作过程:

  1. 黄油室温软化后,加入细砂糖、糖浆、盐、鸡蛋、自发粉,用电动打蛋器搅打均匀,如果觉得比较稠,可加入1-2大勺牛奶,直到提起打蛋器,混合物可以轻快滴下;
  2. 将1倒入铺好油纸的8寸蛋糕模具中,表面抹平,放入预热好的180°C烤箱中层,上下火30分钟左右,插入牙签拔出后,牙签是干爽的,即可;
  3. 放置5分钟左右,出模,放置在烤网上完全放凉;
  4. 淡奶油打发到成型,加入果酱,搅拌均匀,均匀铺到横切成两半的蛋糕片上,把另一片盖上;
  5. 吃之前筛糖粉装饰。

贴士:淡奶油中加入微苦的橘子酱,口味清淡,和巧克力蛋糕很配,值得尝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