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一個畢業22年的學生輾轉找到我現在工作的單位來看我,讓我深受感動。

22年前,我因種種原因和他們那個我所任課的班級學生刻意地保持了情感上的距離,加上之後家務纏身,那個班整體淡出了我的記憶,我甚至不記得我還教過那個班。

這次他從定居8年的美國回來,特意找到我,正碰到我在上課,他又在教室外等了我兩節課,執着的精神讓我有些驚訝。

簡單聊完近況後,他給我講了當年發生在我和他班同學之間的一些小事,說實話,如果他不說,我這輩子都不會想起這些事了,因爲在我,那都是即興發生的事,沒有記憶的必要,就如我不記得昨天晚飯喫了什麼。可是這些事,對他來說,卻歷歷在目,這讓我很慚愧,好在他是個很體貼、很溫暖的學生,化解了我的尷尬。

其實,我對他真的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反而是作爲旁觀者,我和別的同學的互動、我對課文的一些延伸拓展給了他一些啓發。他說:“老師是個發光體,而且是個無意識的發光體。他自己並不知道自己的光能照到誰,所以老師的光越強、越亮,才越有可能照到學生。”他的源於自身感悟的話,卻像極了教育家的名言,也給了我巨大的鼓勵。這些年,隨着應試教育的加強,更多的時候、更多的學校只有教學,沒有了教育。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該教給學生什麼成了鮮有人問津的問題。教育成了產業,而教師,無疑就是流水線上的操作員,凡是不符合規格的“產品”都被扔了出去。不甘心做操作員的我,也常常因之而苦惱。他的話,讓我看到了教育的價值,鼓勵我繼續把自己當成老師面對學生,而不是把自己當成工人面對產品。

第二天,他們班的另外一位定居澳洲的同學又通過微信找到了我。我們聊了很多,尤其是看到他們一家5口的全家福,看到他們3個可愛的寶貝時,我竟然興奮到午休失眠。

截取一屏我們的聊天記錄,爲了捕捉住感動,也爲了再次告誡自己:眼裏有愛、手裏有教鞭的老師,纔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這個小插曲,也讓我想起《今日簡史》裏的幾段話,抄錄在下面:

1.除了太強調提供信息,大多數學校也過於強調讓學生學習一套既有的技能,例如解微積分方程式、用C++語言寫計算機程序、識別試管中的化學物質或是要外國人學着講中文。然而,我們並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業市場會是什麼模樣,所以我們也不會知道人類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我們可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語言編程、學說中文,但可能到了2050年,人工智能比人類更會寫程序,谷歌翻譯應用也能讓只會說“你好”的外國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話、粵語或客家話來交談。

那我們該教什麼呢?許多教育專家認爲,學校現在該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 critical thinking)、溝通( communication)、合作 (collaboration)和創意( creativity)。說得寬泛一點兒,學校不應該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強調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夠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環境裏仍然保持心智平衡。想跟上2050年的世界,人類不只需要發明新的想法和產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2.教孩子擁抱未知、保持心態平衡,比教他們物理公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要困難許多。人的韌性光靠讀書聽課是培養不出來的。現在的許多教師多半也是舊教育系統下的產物,通常他們自己的心態也都不夠靈活。

3.我們需要好的科學,但從政治角度來說,一部好的科幻電影,價值絕對遠超刊登在《科學》或《自然》雜誌上的論文。

好吧,就說這些吧。

今天推薦的蛋糕,口感是被驗證過並被認可的。最重要的,手法極其簡單、極其簡單、極其簡單。(重要的事說3遍)

力薦懶到家又好喫的同志們嘗試。

原料

蛋糕體:黃油175克 細砂糖115克 金色糖漿50克 自發粉175克(或低筋粉170+泡打粉7克) 無糖可可粉3大勺 鹽2.5克(1/2小勺) 雞蛋3個 牛奶少許

夾心:淡奶油150克 1-2大勺橘子果醬

裝飾:糖粉少許

製作過程:

  1. 黃油室溫軟化後,加入細砂糖、糖漿、鹽、雞蛋、自發粉,用電動打蛋器攪打均勻,如果覺得比較稠,可加入1-2大勺牛奶,直到提起打蛋器,混合物可以輕快滴下;
  2. 將1倒入鋪好油紙的8寸蛋糕模具中,表面抹平,放入預熱好的180°C烤箱中層,上下火30分鐘左右,插入牙籤拔出後,牙籤是乾爽的,即可;
  3. 放置5分鐘左右,出模,放置在烤網上完全放涼;
  4. 淡奶油打發到成型,加入果醬,攪拌均勻,均勻鋪到橫切成兩半的蛋糕片上,把另一片蓋上;
  5. 喫之前篩糖粉裝飾。

貼士:淡奶油中加入微苦的橘子醬,口味清淡,和巧克力蛋糕很配,值得嘗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