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名流家长涉嫌高考欺诈折射美国大学教育困境:“文凭通胀”导致教育“军备竞赛”

在《绝望的主妇》中饰演主妇勒内特的好莱坞女星费利西蒂·霍夫曼因涉嫌在大女儿的大学入学考试中使用舞弊手段被法院传唤。|视觉中国

近日,美国50位名流因涉嫌高考欺诈遭集体起诉,引发全世界舆论关注。

美国大学教育的现状是,文凭正面临不断“通胀”——即大学文凭越来越不值钱。因此,美国的家长们想方设法、甚至不惜违法也要把孩子送入含金量更高的名牌大学。美国传统上无需大学文凭的一些中等技术岗位,如今把大学学位设为最低门槛。

这种“文凭通胀”现象,不仅让劳动力市场更加萎靡,也让美国人不断地接受过度教育,甚至有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高中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

50位名流家长涉嫌高考欺诈折射美国大学教育困境:“文凭通胀”导致教育“军备竞赛”

《纽约时报》讲述了历史系毕业生威廉·克莱因的故事。克莱因在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波特学院取得历史学学士学位,但他不得不回到纽约州西部小城布法罗的家中生活,做着一份时薪只有7.25美元、高中生就能胜任的服务生工作。本科毕业的克莱因当服务生,这是因为其它好工作都需要更高的学历,比如辅导中心的老师或历史古迹里的导游,都需要硕士学位。

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克莱因最后选择在罗格斯大学攻读犹太研究的硕士。虽然他梦想着当一名公务员,但事实上他也不清楚这个硕士学位会把自己带往何方。在美国,对于每个人来说,面对“文凭贬值”,最好的回应是获得更多的教育。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40年前率先提出了“文凭通胀”的概念,他把学位比作体现社会地位的货币,但现在用来交换的工作职位却在不断减少,由此产生了“文凭贬值”问题,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依然是困扰着美国社会。

哈佛大学商学院、咨询公司埃森哲和青年就业促进机构“生活梯度”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美国,一些无需大学文凭的中等技术岗位把大学学位设为最低门槛,这让美国劳动力市场更加萎靡。一方面,这些中等技术岗位上没有大学文凭的老员工可能失业;另一方面,新雇佣的大学毕业生既很难找到、也很难留住。

以生产主管为例,67%的招聘要求学士学位,但目前只有16%的生产主管符合要求,这意味着两者之间有51%的差距。报告作者、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瑟夫·富勒说:“中等技术岗位是没有大学文凭者加入中产阶级的重要渠道,例如技术支持工程师、销售代表、质检员、秘书和行政助理等。这些过去只需高中文凭的岗位,现在却因雇主更青睐大学毕业生,使得那些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境况岌岌可危。”

美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33.4%的25岁及以上美国人已经拥有了四年制学士学位或更高学历,但对于三分之二没有学士学位的美国人来说,这也意味着“文凭通胀”限制了他们获得体面生活的机会。

文凭成一些大学的“摇钱树”

“文凭通胀”不仅打碎了三分之二没有大学文凭者的美国梦,也让另一部分高学历者忧心忡忡。当学校生产的文凭越来越多,高级工作岗位越来越少的时候,文凭通胀的矛盾就愈演愈烈。为此,越来越多美国人通过深造的方式来获得更高学位,以此获得更好的工作。

据报道,硕士已成为美国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学位。2009年,美国大学“生产”了65.7万个硕士学位,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两倍。2015年的硕士学位和60年代的学士学位一样普遍。 其中,专业科学硕士(PSM)在21世纪真正崛起,它们将特定工作与商业技能相融合。例如,历史系的专业硕士会在博物馆工作,艺术的专业硕士能够管理画廊。过去屈指可数的专业科学硕士项目,如今在全美已有239个,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批评者认为,如今整个美国社会都在孜孜不倦地培养“过度教育的美国人”,受益者是雇主和大学。雇主乐意雇佣接受过更多训练的人,毕竟不是他们出学费;大学也乐意生产更多硕士学位。俄亥俄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韦德尔说:“我们有动力去做这件事,例如在我们学院,金融和经济学的硕士就是一棵‘摇钱树’。”

美国的教育模式也让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学位,理论上只要有资本、有毅力就能坚持下去。相比之下,欧洲的教育模式很早就把学生分流到不同的学校和专业中,比如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大学,一般的学生进入职校等。而美国的教育模式把专业划分一直推迟到教育的最后阶段,比如美国大学中本科没有临床医学专业,要当医生只能先考医学博士(MD)。这导致的结果是,美国人展开了一场文凭的“军备竞赛”:高中文凭变得全民皆有,本科已被研究生取代,而那些回报最高的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甚至需要经过博士后的专业训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