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巫在那個年代還能上朝堂,我們熟知的碧血丹心這個成語,主人公萇弘就是蜀地巫師,以巫的身份成爲周王的寵臣,以巫術貍首威脅不臣的諸侯,希望以鬼神重振周王時的威嚴,這一切爲當時的強國晉所不容。在第二個階段中巫師開始下位不能再踏入朝堂,此時巫和儒道兩家已有了明顯的區分。

​從歷史而言儒道巫的區分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裏儒道巫可能毫無分別。在這個階段中儒生是治喪祈雨的巫師,甲骨文中的儒字就是人被水淋,和今天道士巫師舉行大的儀式前要沐浴更衣一般。

章太炎則認爲“儒本求雨之師,故衍化爲術士之稱也。”東漢的《說文解字》也是說“儒,柔也,術士之稱也。”所以當年秦始皇被術士騙了,坑術士被稱爲坑儒,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儒和術士還是沒多大區分。

在那個年代道家多作爲史官,那個時代史官也要了解陰陽知識。巫在那個年代還能上朝堂,我們熟知的碧血丹心這個成語,主人公萇弘就是蜀地巫師,以巫的身份成爲周王的寵臣,以巫術貍首威脅不臣的諸侯,希望以鬼神重振周王時的威嚴,這一切爲當時的強國晉所不容。他的老大周敬王也本是晉扶持上位的,到最後只能去死,一片忠心化怨氣,其血三年化作碧玉,故有碧血丹心之說。

在第二個階段中巫師開始下位不能再踏入朝堂,此時巫和儒道兩家已有了明顯的區分。而儒道兩家的界線變得比春秋戰國時代更加模糊不清。

先儒董仲舒以公羊春秋學演化五行之玄,將天人合一於內聖外王結合,當時的獨尊儒術非是隻尊儒家,而是以儒道兩家的思想爲重,當然道家的思想以玄爲主。

在西漢末年有王莽爲大,是時祥瑞頻發,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指向王莽代漢是天意。王莽失勢,又是各種天意祥瑞指向劉秀要成爲皇帝。從此開啓了經讖學的黃金時代,此時人們希望以經義文飾圖讖,闡明人事,尋未來禍福之機,更誕生了一些吉祥圖案,和常人看不懂的字符。

在那時做這些事的人都被稱爲儒者,但在後面則爲道者所佔。而在那時巫師爲人所忌,沒有走向朝堂的機會。

儒道真正的分家則在唐代,源於韓愈,那時佛教進入中國,唐王室對道教的尊稱也有百年,儒家思想衰微,韓愈抨擊佛老重振以儒家爲己任。在此之前李白聞名天下受篆爲道士,司馬承禎作爲道士譽滿天下,終南山說隱士個個自稱道家,但多數都是貪圖這終南捷徑來的。此後再無終南捷徑,再無讓道士做官之事。此後儒家和道家在社會身份上了有明顯的分界,道教雖能涉及官方祭祀,但絕大多數官方祭祀皆是儒家之人掌握。

從心理層面,開始了儒道有對立,因爲對立的產生,纔有了此後的三教合流。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