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东家跳槽出来后,到了一家民营公司上班,老板赏识,给了销售总监的头衔,于是小评君也就荣升某总的行列了。

不过说实话,这个某总的称呼听着真的有点别扭,不过倒也蛮符合现在的社会现状的,某总满天飞嘛。

想我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史,古人在称呼方面还是很讲究的。

古人讲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即避讳名字,很少会直呼姓名,只有在自称、作传或表达轻视之意时才会直呼姓名。

那么古人是如何称呼呢?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时取字。字,与名意义相关,便于他人称呼,如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电视剧《少帅》中有一个片段,长江好二当家来谈招安,问:谁是张公子,郭松龄回头叫张学良“汉卿”,张学良从屋里出来说:我是张学良。

称号

古人的字是父亲或尊长取的,号是自己取的,用于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如苏轼,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号一般只用于自称,后人对其称号也是一种敬称,比如我们一般不称苏轼,而是称苏东坡。

称谥号

谥号可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有的,那得是古代的王侯将相、著名文人、高级官吏,在死后被追封的称号,汉惠帝刘盈,汉武帝刘彻,隋炀帝杨广。谥号是人死后,后人给以评价的文字,属于盖棺定论的性质。谥法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在此就不展开说了。

称斋名 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称籍贯 如柳宗元,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又因曾官至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这又是古人另一种称法:称官名。

称郡望 如韩愈,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爵名 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看过古人五花八门又非常有文化内涵的称呼方法,我们现代人的称呼是不是太苍白了一点?

现在我们听到最多的称呼是某哥/姐、某总、小/老某、某+职务等,其实我们日常交往中的称呼也是有一定规矩可循的。

在正式活动中,特别是初次见面时,称呼一定要庄重、正式,一个得体的称呼,既能一下引起对方的注意,又能很好的拉近彼此的距离。

最正式的称呼有三种:

称呼对方的职务,如某市长、某经理、某主任等。

称呼对方的职称、学位,如某教授、某工程师等。

泛尊称,在不清楚对方职务、学位等信息的情况下,可以称呼某先生、某小姐等。

至于在非正式的场合中,为表示亲近,可以直接称呼姓,或单独称呼名。我们拿《乡村爱情》中的人名来举例:谢永强,初入职场一般称他小谢,为表示亲近也可以称永强;谢广坤,其同龄人可称呼他老谢、广坤,但年轻人一般就称广坤叔了。

其实非正式场合中的称呼多种多样,难以一一列举。

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除非是上级称呼下级或尊长称呼小辈,尽量不要直呼其姓名,因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直呼姓名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