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東家跳槽出來後,到了一家民營公司上班,老闆賞識,給了銷售總監的頭銜,於是小評君也就榮升某總的行列了。

不過說實話,這個某總的稱呼聽着真的有點彆扭,不過倒也蠻符合現在的社會現狀的,某總滿天飛嘛。

想我中華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史,古人在稱呼方面還是很講究的。

古人講究“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即避諱名字,很少會直呼姓名,只有在自稱、作傳或表達輕視之意時纔會直呼姓名。

那麼古人是如何稱呼呢?

稱字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時取字。字,與名意義相關,便於他人稱呼,如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電視劇《少帥》中有一個片段,長江好二當家來談招安,問:誰是張公子,郭松齡回頭叫張學良“漢卿”,張學良從屋裏出來說:我是張學良。

稱號

古人的字是父親或尊長取的,號是自己取的,用於表達自己的某種志向,如蘇軾,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號一般只用於自稱,後人對其稱號也是一種敬稱,比如我們一般不稱蘇軾,而是稱蘇東坡。

稱諡號

諡號可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有的,那得是古代的王侯將相、著名文人、高級官吏,在死後被追封的稱號,漢惠帝劉盈,漢武帝劉徹,隋煬帝楊廣。諡號是人死後,後人給以評價的文字,屬於蓋棺定論的性質。諡法是一門專門的學問,在此就不展開說了。

稱齋名 如稱蒲松齡爲聊齋先生,梁啓超爲飲冰室主人。

稱籍貫 如柳宗元,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又因曾官至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這又是古人另一種稱法:稱官名。

稱郡望 如韓愈,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爲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爲韓昌黎。

稱官爵名 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侯,所以後人以武侯相稱。

看過古人五花八門又非常有文化內涵的稱呼方法,我們現代人的稱呼是不是太蒼白了一點?

現在我們聽到最多的稱呼是某哥/姐、某總、小/老某、某+職務等,其實我們日常交往中的稱呼也是有一定規矩可循的。

在正式活動中,特別是初次見面時,稱呼一定要莊重、正式,一個得體的稱呼,既能一下引起對方的注意,又能很好的拉近彼此的距離。

最正式的稱呼有三種:

稱呼對方的職務,如某市長、某經理、某主任等。

稱呼對方的職稱、學位,如某教授、某工程師等。

泛尊稱,在不清楚對方職務、學位等信息的情況下,可以稱呼某先生、某小姐等。

至於在非正式的場合中,爲表示親近,可以直接稱呼姓,或單獨稱呼名。我們拿《鄉村愛情》中的人名來舉例:謝永強,初入職場一般稱他小謝,爲表示親近也可以稱永強;謝廣坤,其同齡人可稱呼他老謝、廣坤,但年輕人一般就稱廣坤叔了。

其實非正式場合中的稱呼多種多樣,難以一一列舉。

但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不管是在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除非是上級稱呼下級或尊長稱呼小輩,儘量不要直呼其姓名,因爲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社會,直呼姓名都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