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父母给的生活费和自己兼职赚的钱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消费。尤其是在数码产品等高价值商品上。

校园贷就是由大学生的借贷需求而形成的市场。最早是由正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提供助学贷款和服务。后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产生了校园贷。

一、校园贷的好处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积极的意义,确实满足了现在大学在消费上的两种需求。

1.满足了大学生消费的需求,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市场总规模达到6850亿元。

2.满足了大学生上学资助的需求,2017年,全国资助学生9590万人次,资助经费总投入1882亿元。

二、校园贷的弊端

1.无抵押、高利率、风险高。有人说就是把高利贷放到网上去了而已。

2.信用风险。一个是网贷平台的信用不纯,许多创建者也出现携款而逃事件。还有一个是贷款者的信用无法保证,拖欠还款,没能力还款也层出不穷。

3.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监管层一直处于中立态度,不提倡,不鼓励。即使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但是监管的下达依然需要很长的周期。

三、校园贷的种类

1.电商平台。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如蚂蚁花呗借呗、京东校园白条等;

2.消费金融公司。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

3.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名校贷等。因国家监管要求,包括名校贷在内的大多数正规网贷平台均已暂停校园贷业务;

4.线下私贷。民间放贷机构和放贷人这类主体,俗称高利贷。

5.银行机构。银行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如招商银行的“大学生闪电贷”、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青岛银行的“学e贷”等。

四、我们该如何面对校园贷

1.对校园贷要有个正确的认知

校园贷本身无罪,但由校园贷引发的一系列裸贷、高利息、恶性催贷等事件,让人觉得它“罪孽深重”。

2.树立量力而行的消费观

贷款从一些角度上看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投资自己的学习,提升自己能力,过精致生活,这些都是可以的。但是攀比,超出自己和家庭承受范围内的消费就是不理智的,处理不当会给自己甚至他人产生不好的危害。

3.增强法律意识

(1)校园贷利率问题

不管和非法校园贷约定的利息多少。只要利息标准超过年息24%,超过月息2%,超过周息0.46%,超过日息0.065%,就算是出借人起诉,超过的利息部分,都是可以不用偿还的。

(2)违约金、滞纳金问题

不管协议中约定了什么滞纳金,违约金。只要这些金额加在一起,超过了年息24%的利息标准,超过的部分,都是可以拒绝支付的。

(3)用法律的思维来思考

违法行为坚决不碰。遇到问题,也用法律作为参考依据。

4.国家也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打击力度

近几个月互联网金融整治小组正在商讨当前的网贷风险和应对措施,相信不久后就会有具体举措出台,加大对网贷的监管和控制。

合理消费,认清校园贷,法律解决问题,是面对校园贷的最好方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