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動盪曲沃代翼,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最終成爲延續數代的爭鬥

春秋時期不僅各國之間相互攻伐,就是諸侯國自己內部也是時常有政權更迭之事發生,而曲沃代翼就發生在晉國的一場政權更迭,這件事歷時頗久,又是發生在晉國這樣的大國,影響也不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件事情的始末緣由。

一、封地曲沃,埋下禍根

晉文候死後其子晉昭候繼位,晉昭候將文候的弟弟也就是自己的叔叔成師封在了曲沃,本來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給成師的這塊封地卻是不普通,曲沃十分繁華,比起晉國的都城翼城還要更勝一籌,將成師封在這樣的一塊土地之中就註定了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再加上成師此人崇尚德行,因此晉國的百姓都心向於他,當時有君子說:“晉國的動亂就在曲沃了。末大於本並且深得民心,不亂還等什麼!”。

晉昭候此舉着實昏庸,若是爲了安撫人心賞之財寶,賜之美人就可以了。卻將如此沃土賜予成師,有百害而無一利。若是擔心成師叛亂則更不應該將他封在曲沃這樣的沃土之中,禍根在此時就埋下了。只是晉昭侯是看不到了。

晉國動盪曲沃代翼,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最終成爲延續數代的爭鬥

二、臣子弒君,亂象初顯

成師被封在曲沃之後稱之爲桓叔,就這樣平安的過了七年,晉國大臣潘父殺死國君昭侯,要迎接曲沃桓叔。桓叔也想去晉都,但是晉人發兵攻打桓叔,桓叔沒辦法進入都城只能回到自己的封地曲沃,而打退桓叔之後,晉人將昭候的兒子平擁立爲國君,這就是孝候,孝候上位之後就誅殺了殺害自己父親的潘父。

而桓叔回到封地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動靜了。潘父弒君的背後當是有桓叔的支持。不然弒殺昭候對於潘父來說毫無益處,他也不可能因此而登上王位。在弒殺昭候之後,潘父就迎接桓叔,加上桓叔也有入主翼城之心,由此可看出,所謂的潘父弒君就是與桓叔商量的好的一場政變,只是桓叔沒有料到,晉人的反抗如此激烈,最終功虧一簣。此時晉國動亂的景象已經開始顯露了,但是隻是在暗處,手段也較爲平和,而桓叔死後,他兒子繼承了他的位置,真正的動亂也就此開始了。

三、動亂開始,人命如草芥

成師死後,他的兒子鱓繼位,是爲莊伯,莊伯的手段比起自己的父親來要狠辣得多。莊伯直接在翼城殺死晉孝候,想要通過武力直接入住翼城,只是他也遇到和自己父親一樣的困境,那就是晉人對他激烈的反抗,晉人和對付桓叔一樣攻打莊伯,莊伯無奈之下只能和自己的父親一樣離開翼城,退回曲沃。晉人又立孝侯兒子郄爲國君,這就是鄂侯。至此晉國已經有兩位國君死於非命,而這還不算結束。

鄂候在位僅僅六年就去世,他也是這期間唯一善終的晉國君主,莊伯聽說晉鄂侯去世,想要趁火打劫,便興兵討伐晉都。這一次阻撓他的不是晉人而是周王室,周平王派虢公率領軍隊討伐曲沃莊伯,莊伯逃回曲沃防守。晉人共同立鄂侯兒子光爲國君,這就是哀侯。由此可見圍魏救趙之計早已有之。

晉國動盪曲沃代翼,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最終成爲延續數代的爭鬥

周平王的插手使得莊伯只能放棄這一次機會,繼續待在曲沃等待時機。只是莊伯和自己的父親一樣沒有等到下一次機會的到來,好似上天只打算給他們父子一次機會一樣,哀候繼位的第二年,曲沃莊伯逝世,兒子稱接替莊伯即位,這就是曲沃武公。武公比起自己的父輩更勝一籌,他趁晉國侵伐陘廷的時機。和陘廷人聯合,在汾河畔討伐晉國,俘虜了哀侯。晉人就立哀侯的兒子小子爲國君,這就是小子侯。

而本來武公是打算依靠晉哀候給自己帶來一些好處,只是他想到晉人根本不向他妥協,直接就重新立了一個國君。這樣一來哀候對於武公來說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武公指使韓萬殺死了晉哀候。對於殺國君這件事武公一家是輕車熟路,也是毫不在意,一是因爲此時雙方早就已經撕破了臉皮,死在他們家人手上的晉國國君也不少了,而二則是因爲此時的曲沃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越發的強大的了起來,以往曲沃想要入主翼城,晉人還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將他們打退,而到了後來,只能依靠周王室的力量了。對於武公殺死哀候的行爲晉人雖然憤懣,但是也只有憤懣,除此之外他們根本毫無辦法。

晉國動盪曲沃代翼,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最終成爲延續數代的爭鬥

小子候在位的第四年,曲沃武公騙來晉小子殺死了他。周桓王派虢仲討伐曲沃武公,武公逃回曲沃,晉哀侯的弟弟緡被立爲晉侯。武公又殺了一個晉國國君,這一次和上次一樣是依靠周王室的力量晉人才得保全。而晉人又立了一個國君,對於晉國來說這樣的損失實在是很大了,國君一個接一個的死去,晉人倒是有骨氣,就是這樣的情況下,也是沒有屈服,又立了一個國君。

不過這樣下去也不是一個辦法因爲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終究是不可能長久的。時間一長,若是周王室不再幫助晉人,那麼晉人又能去依靠誰?武公的手腕也是相當了得,在雙方已經撕破臉皮的情況下他能夠騙來小子候真是讓人驚訝,畢竟小子候不會不知道武公的心裏想的什麼。就在這樣的情況依舊被武公所騙,由此可看出武公並非只會以武力解決問題。

這一次武公擺脫自己家族的宿命,在他手上死了兩個晉國的國君,但是他依舊安好。他的父輩只做了一次就魂歸西天,但是他卻做了幾次了。連續被周王室阻撓,武公也是發現了問題所在,和他的父輩不同,他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周王室的阻撓,也就是說現在武公需要的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周王室,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晉國就是武公的囊中之物了。

在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武公又一次開始了對翼城的進攻,和以前一樣翼城在日益強大的曲沃面前顯得太過弱小。這一次武公攻下了翼城,滅亡了晉,而爲了應對周王室,他把所有的晉國寶器都交給了周王室,藉此來賄賂周王室,讓周王室對自己的行爲不再幹涉。而周王室收了武公的禮,自然不會再對武公的行爲加以干涉。

不僅如此周王室還冊封武公爲晉國國君,武公也因此將整個晉國的土地都變成了自己的。完成了自己父親與爺爺的願望。也讓這場政治爭鬥落下了帷幕。這場政治爭鬥本質上來說其實是晉國自己內部的一場權力更迭,但是從頭到尾翼城一脈都是處於下風。

晉國動盪曲沃代翼,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最終成爲延續數代的爭鬥

總結:晉昭候的一步昏棋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了諸多禍患,最後更是丟失了整個晉國。而從這個過程中也可以看出所謂桓叔得人心更像是一句虛言,如果他真的得人心那麼取得翼城也不困難,爲何晉人還要攻打他?隨着曲沃的日益強大,翼城已經沒辦法抗衡了最終只能請周王室出手,而周王室爲什麼要幫晉國?

從武公的行爲來看想必也是收受了晉國的賄賂。只是這樣的方式註定不能長久的,武公在看破這一層關係之後,很輕易的就破解了。你送禮那我也送禮,不僅如此我送的比你的還要多的多,武公對此也不心疼,反正這些東西不是他自己的,是翼城的。所以只有自己的強大才是真實的,依靠外力終究不能長久。

參考資料

《史記·晉世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