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三十而立:立身、立業、立家

這是《論語·爲政》中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聖人,但後人往往把孔子的這些自我評語作爲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三十就成了中國人特別是父輩衡量男兒是否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三十而立:立身、立業、立家

三十而立,不是指男人能否養活自己。在孔夫子之後的漫長歲月裏,衆多的儒學學究們把它演化成考量那些世世代代上揹負着祖宗、下牽引着兒女的男人們學業有成、事業有成的又要傳承中華文化傳統的標杆。古時的男人一定比今天的男人成家立業的早,他們十五六歲即可婚娶,二十來歲即兒女繞膝,不到四十不乏兒孫滿堂,三十而立也是應當之事。今日青年即便二十多歲讀完大學,依然爲找工作奔波,爲房子蝸居,爲減輕生活負擔丁克,爲躲避人世紛爭偶居。漂泊不定的實業確定了他們漂泊不定的人生。

三十而立:立身、立業、立家

毛澤東三十而立,是“獨立寒秋,揮斥江山”的豪邁;鄧小平三十而立,是左右江根據地的燎原烽火;李嘉誠三十而立,是“塑料花大王”向“房地產鉅子”的全面轉變;傑夫·貝佐斯(JeffBezos)三十而立,是最年輕的副總裁辭職傾家創業;比爾·蓋茨(BillGates)三十而立,是達成與IBM聯合開發OS/2操作系統協議,奠定龐大商業帝國的基石.....

不敢自比名人,借鑑來謀劃一下人生道路還是可以的。三十而立,我認爲應該這樣:三十歲的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起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簡單說,三十歲的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了。它可以用立身、立業、立家三個方面概括。

立身,立身就是確立自己的品格和修養。我認爲它應包括:思想的修養,道德的涵養,能力的培養三個方面。自強是立身之本,別把自己的需求寄託在父母的資助上,寄託在別人的幫助上,那都是軟弱的表現。立身是對每個人立足於社會最起碼的要求。

立業,立業就是確立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三十的人應該有比較固定的職業了。從事每項事業都要有本領,按現代話講就是有一技之長。這是爲生的必備,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對每個人的各方面要求都會越來越高。立業不但是求生的手段,也是盡到社會責任所必備的。

立家,立家就是應該有了自己的家庭。當今社會激烈競爭,推遲了年輕人組建家庭的時間,但我還認爲三十歲立家已經不早了。至於是先立業後立家,還是先立家後立業,每個人情況不同,也不必要分哪個爲先哪個在後。

最後,保持一個好身體。30開外是人體機能盛極轉衰的開始,細小的不注意也許埋下將來難纏的病根。人生的持久戰要留足夠的餘地。好身體纔是最大的本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