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耶魯“虎媽”給9個女兒立家規:學中文是一生的事業

現年58歲的林恩·貝拉特是擁有耶魯大學法學和醫學雙博士學位的學者,也是9個女孩的媽媽,一家人如今生活在紐約曼哈頓。一家九姐妹中,最大的19歲,最小的11歲,都是金髮碧眼,並無華裔血統,卻是實實在在的“小中國通”。

正是媽媽的堅持,促成了九姐妹看起來與其他美國孩子截然不同的成長軌跡。“孩子們是我一生的事業,而學中文是她們一生的事業。”貝拉特說。貝拉特博士去過120多個國家及地區,但上世紀80年代首次到北京大學參與學術交流後,就對中國和中華文化“一見鍾情”。她不僅被沉澱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所吸引,還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將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貝拉特說,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長爲具有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在21世紀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學習中文、瞭解中國是必由之路。

她一直努力尋找和利用紐約所有中文學習資源,將孩子們置於“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和文化氛圍中,以確保她們今後能與中國社會“無縫對接”。9個女兒都有一個以“白”爲姓的中文名,都由會說普通話的保姆帶大,從小就讀於全日制中英文雙語學校,直到高中才轉入普通學校。

“我希望我的孩子們不僅能說好中文,還能全面瞭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這在我們家是一件沒得商量的事。”她強調說。這份“專制霸道”讓貝拉特彷彿一位“虎媽”。她也完全認同自己的“虎媽”標籤。“我就是一個‘母老虎’,我相信孩子們長大後會理解我對她們的嚴格要求,至少老大現在已經明白了。”她笑着用中文說。

貝拉特說的“老大”是大姐白琳,今年19歲,曾獲得漢語橋比賽全球第三名。被多所名校錄取的她,因爲熱愛中國,選擇了去上海紐約大學攻讀國際政治——讀書用的可是中文喲。白琳很享受在上海的便利生活,暑假一回到家反而覺得有點不習慣。“我最近出門經常忘記帶錢包,因爲在中國只需要帶手機就夠了。”她回憶說,儘管中文補習佔據了很多節假日,數不清的中文競賽也帶來不小的學習壓力,但她非常感激母親一直以來的堅持。

“中文爲我打開了好幾扇門,讓我去了中國,讓我通過比賽結識了世界各地的朋友,也給了我比其他同學更多的機會。”白琳立志今後去聯合國工作。其他姐妹各自的規劃和興趣也都與中國有關聯。二姐白麗希望成爲一名醫生,今後能去中國貧困地區參與醫療援助;老三白蓮酷愛藝術,每次去中國總愛在街頭寫生;老四白蘭已開始在學校開課教抖空竹了;老五白鷺希望學獸醫,去中國幫助流浪小動物做節育手術;還在讀初中的白朗也希望追隨大姐的腳步去中國讀大學,然後留在中國生活,因爲“美國沒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

暑假以來,爲了備戰即將於8月舉行的中文比賽,二姐白麗和老六白蕾幾乎每天都在新澤西州的指導老師林美華家練習演講,主題爲“張藝謀的電影世界”。林老師經驗豐富,帶出過很多冠軍。在她看來,貝拉特一家人對中文的熱情簡直是很多當地華人家庭都難以比擬的。 

林老師說,近年來“中文熱”席捲美國,但大部分當地學生學中文是爲了拿學分和申請大學,貝拉特家9個女兒卻不同,不僅語言能力出色,還熟知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能背詩、會珠算,常去中國旅遊或參加夏令營,每人都會至少一門中國傳統樂器或才藝,如中國舞、抖空竹等,參加過不少中國民樂合奏和中文合唱表演。

7月27日,在新澤西州伯納德鎮(Bernards)的中文指導老師家,林恩·貝拉特的女兒白麗(左二)和白蕾(左一)練習中文演講。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最讓“虎媽”津津樂道的是,老八白樂和老九白靚當年申請入學時,中文測驗順利過關,英文卻不合格,還差點爲此被認定爲有“學習障礙”。“這充分說明她們的中文學習非常成功,當時我別提多自豪了!”這位心很大的“虎媽”大笑着說。談到中美關係目前面臨的一些障礙,她並不擔心。“只要兩國人民繼續保持交流,我相信一切都沒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