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讨论度最高的电视剧,是由姚晨、倪大红等主演的反映原生家庭的电视剧《都挺好》。

之所以被热烈的讨论,因为这部剧赤裸裸的揭露了所有家庭一个隐蔽的潜规则: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源于原生家庭的教育。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我们揭开不幸的伤疤,所有的矛盾焦点都指向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偏差。

01

家庭教育四宗罪之母亲专横

剧中的母亲专横跋扈,不可理喻,就像是一个家庭里的暴君,完全凭着个人意愿和自己准则行使权力。

父母这一身份,不仅是随着生育过程而自然获得,更像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成长的专业技能。

在大部分家庭里,父亲的形象代表规矩、原则,母亲则负责温柔和爱。

而这个家庭里,全没了,父亲母亲角色调换,父亲撒手不管,母亲过于强势,女孩日积月累被母亲耳濡目染变得霸道执拗,而男孩没有父亲阳刚之气的感染,只会变得懦弱、胆小、自卑。

02

家庭教育四宗罪之父亲缺位

网上有一个名词,“丧偶式教育”,在剧中,苏明玉在和母亲争吵的时候,曾经多次向站在边上的父亲求助,“爸!您说句话呀!”可是父亲却一言不发,借口离开。

家庭教育中很多时候只出现父母一方的身影。两方矛盾而没有第三方仲裁和调解,很大情况下都是被“武力”解决的。父母的一句“我说不行就不行”,在孩子看来是很有分量又是很让人绝望的。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缺一不可,正是苏大强对于父亲、丈夫责任的逃避和旁观,终于使得这个家渐渐坠入了不和谐的深渊。

03

家庭教育四宗罪之重男轻女

对苏母来说,养育孩子更是一种投资。卖了女儿的房间,送大儿子去美国留学; 再为二儿子花钱找工作,省吃俭用为他铺垫优裕的生活。

而小女儿苏明玉在她看来并不能为她养老,“读那么多书也没用”,于是强迫她放弃清华,女儿成了为哥哥的前途可以牺牲的对象。

有些东西,在年少的时候失去了,便再也无法挽回,父母的爱也是如此。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让苏明玉成长得更快更茁壮,但她从小就渴望的母爱和父爱,却从来没有感受到。这让她对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抱着消极的态度,很难再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去爱一个人。

04

家庭教育四宗罪之溺爱

重男轻女,女孩受到的伤害首当其冲,然而生长在溺爱中的男孩,同样也会被打上痛苦的烙印。

老二苏明成最受母亲溺爱,自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结婚的房子、车子都由母亲资助,还经常向母亲要钱花,成为了一个好吃懒做的社会“渣滓”,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妈宝男”,标准的啃老族,自私自利,毫无责任和担当。

05

家庭教育重要性

原生家庭给子女带来的伤害,就像家族的隐性基因,会毫无保留的代际遗传给自己的子女……剧中苏家老大苏明哲对待妻子、女儿的方式,都留着原生家庭的痕迹,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另一个悲剧家庭的诞生。

而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特别是家庭教育,发于童蒙、启于稚幼,是从孩子无意识时便潜移默化,深入其骨髓的,是真正性格养成、品性端立的根基,更需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