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这里,家长老师们,你们还会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多大问题吗。⭕ 常常中断及干扰别人,如介入他人的谈话。

一、什么是注意力不集中

1、我们都知道“注意力”就是在做事或学习时精神集中不集中。那么,如何才算是精神集中呢?家长可以想一想形容人们注意力不集中的词,诸如“眼望东、口望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小动作多”等等,都是说“五觉”的不协调。通俗地讲,精神集中就是耳、眼、口、手、鼻这“五觉”的高度协调一致性。

就4—6岁学前儿童而言,注意力问题的常见表现为:

1、活动过多,坐立不安,好像总有使不完的精力。

2、容易冲动,表现为行为、语言不经过思考,突然发生。

3、做事不能有始有终,东一榔头、西一扫帚。

4、经常招惹其他儿童生气。

5、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看不能持续5分钟以上。

6、必须马上满足要求,否则不是哭闹就是灰心丧气。

7、情绪变化迅速而激烈,比如突然勃然大怒,过度兴奋等。

8、做事常常丢三落四,缺乏必要的条理和顺序。

2、据中国心理学研究所调查显示,在我国660所大中城市中,75%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注意力问题。其中,60%的孩子不能坚持听课30分钟以上;42%的孩子上课时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20%的孩子经常走神。

相信许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

注意力问题!很多家长会认为它是小问题而忽略它。但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注意力问题列为引起全球儿童学习障碍的首要因素。

您的孩子有注意力问题吗?家长可以根据以下两张简易测评表对照一下孩子的行为。

二、儿童注意力、多动冲动行为评估

01、注意力评估量表

⭕ 经常不注意细节,作业、日常生活中常犯粗心大意的错。

⭕ 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于作业或游戏上。

⭕ 别人和他(她)说话,常常没注意听。

⭕ 无法完全执行他人的指令,且无法完成作业、其他事情或任务。

⭕ 对于组织任务与活动经常感到困难。

⭕ 经常逃避、厌恶或不甘愿地从事较花心思的任务。

⭕ 经常遗失所需之物(玩具、作业簿、铅笔、书本或工具)。

⭕ 较容易被外在刺激转移注意力。

⭕ 经常在日常活动中丢三落四。

02、多动、冲动行为量表

⭕ 手、脚常常不安地动来动去或坐不住。

⭕ 常常在课堂上或其他应坐好的地方站起来。

⭕ 经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来爬去。

⭕ 常常很难静下来玩,或安静地从事活动。

⭕ 经常处于活动状态,不安于室。

⭕ 常常中断及干扰别人,如介入他人的谈话。

⭕ 常常在问题尚未说完前便抢先回答。

⭕ 常常话太多。

⭕ 从事的活动需轮流时,常不耐烦等待。

如果一个孩子有多项都是符合的,那TA很有可能在注意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三、注意力不集中有哪些危害?

上课走神

听课效率低

重点抓不住

成绩一路下滑

不爱动脑

特依赖他人

容易放弃

缺乏自信

作业拖拉

家长全程陪伴

严重影响睡眠

影响大脑发育

获得最佳女主角

粗心马虎

错误率太高

不知是否真会

反复说也不会

小动作多

干扰他人

容易被干扰

影响课堂秩序

冲动易怒

容易烦躁

极端坏脾气

人际关系紧张

家长三番五次劝导

拜托老师重点管教

报更多的补习班

得到的后果是与孩子产生隔阂

问题反复出现

孩子的压力增大

……

看到这里,家长老师们,你们还会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多大问题吗?

四、注意力训练适合5-13岁的孩子,

越早越好!

面对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状,很多家长不是打骂,就是置之不理。打骂往往只会起一时的效果,长久下去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一部分家长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小孩子就是喜欢乱动,长大了就好了,实际上这是一种极大的误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全球有60%的注意力问题会在13-15岁出现发育型改善,但仍有40%的儿童把问题带到了成年。

人在一生中的每个年龄阶段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才能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和社会功能的完善。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获得社会生存能力、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人的关键期,而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最容易发生、却也是最容易超越其他人的学习品质。

良好的注意力是成功的保障,造成孩子学习成绩差异的基本原因就在于注意力!家长一定要及早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孩子带着遗憾去过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