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几乎成为全球第一大肝脏疾病。在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将近30% 左右人群。有些人常常认为“脂肪肝”仅仅是该“减肥”的信号,少吃多动动就好了。实际上脂肪肝是不是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呢?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而脂肪肝就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但是光靠不吃肥肉,只吃青菜就不会患脂肪肝了吗?答案是“不行”。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因素都是导致脂肪肝的“元凶”。首当其冲的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暴饮暴食、爱吃零食和荤食、常吃夜宵等饮食习惯,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在此要提别提醒大家的是,很多人为了快速达到减肥目的选择禁食,或者完全无碳水化合物饮食以及低蛋白饮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加重肝脏代谢障碍,脂肪大量堆积在肝脏难以转运,亦会诱发脂肪肝。减肥是为了更健康,方法选择需谨慎,不然欲速则不达。

其次,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也是主要“帮凶”: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习惯久坐,很少参加体育运动。人体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多余热量,没有被消耗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肥胖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比摄食过多更严重。当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当脂肪堆积在肝脏时,就出现了脂肪肝。

酒精的滥用是脂肪肝患病第三个主要因素。近30年来,中国居民酒类产品的消费量增长迅速,我国现已成为全球酒精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习惯性饮酒者数量不断增多,儿童和青少年饮酒已不少见,且人均酒精消耗量逐年增加。尽管少量饮酒并不增加脂肪肝的发病,但过量饮酒定会导致脂肪肝。

还有些人天生就爱得脂肪肝,这个跟遗传易感性相关。这群人需更注重自己的生活方法。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以及脂肪肝家族史者,容易发生脂肪肝。家族中有上述疾病的成员越多,特别是母亲或双亲有上述疾病者,发生脂肪肝的风险越高,发病年龄越小,且发病后疾病进展速度更快。

另外,是不是瘦体型的人就不会得脂肪肝了?其实不然。外表看着不胖,其体内脂肪含量很高,全部藏在腹部,这种叫做内脏型肥胖。这类人群典型的表现为看着体型正常或者消瘦,但检验可发现甘油三酯、胆固醇显著升高,可能还合并其他血糖、血压等问题,往往患有脂肪肝,这类一般与遗传代谢因素有直接关系。

发现脂肪肝后,我们该做些什么,脂肪肝到底有什么危害呢?脂肪肝是一种病,不仅仅是亚健康状态。常累及全身和肝脏的一种病理改变,其危害也不仅限于肝脏。很多人是“体检”发现的脂肪肝,因为它临床表现隐匿,没有特异性。有些患者即使已发生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才来就医诊治。因此,B超检查提示肝脂肪浸润者,应及时去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明确脂肪肝的病因及可能并存的其他疾病。由于影响脂肪肝临床表现的因素很多,故不能仅仅凭临床表现来判断脂肪肝程度,以及是否并发脂肪性肝炎或肝硬化。

对于脂肪肝高危人群或疑似脂肪肝患者,到医院后医生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甚至肝活检组织学检查,综合判断有无脂肪肝及原因、有无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以及伴随疾病等情况,从而客观评估患者的病情、病程及判断预后,并制定个体化的防治和随访方案。所以发现脂肪肝,要去医院,完善全面评估,及时治疗,改善预后。若能早期发现去除病因,及时有效控制,肝脏组织学改变仍可好转,甚至完全恢复。#清风计划#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肝胆胰中心 苏日嘎 黄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