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人活着就会有希望,没有了希望,人也就活不成了。的确会有失望,再失望的人也会重燃希望。

经常有人问哲学是什么,有人回答哲学就是爱智慧,这种回答表明对哲学的理解还很浅薄。因为如果接着问智慧是什么,又很难说清楚。一百个研究哲学的,关于什么是哲学就会有一百个答案。如果让我用最简要的话说,哲学就是反思,即理性的批判。理性简单地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批判就是分析判别。用摆事实讲道理方的法去分析判别就是哲学,就是哲学思考,而且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什么是哲学?你想多了,想复杂了!思考这3个问题,你就是哲学家

说到批判,有一位鼎鼎大名的批判哲学家康德。他把他的学问归结为三个提问:

“你能知道什么?”

“你应该做什么?”

“你希望什么?”

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人是什么?”。

康德这三个问题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他的回答对于我们来说过于抽象和宏大。但如果我们把这三个问题放到每个人的每天生活中会有什么效果呢?我发现它像咒语一样对我们的生活起到奇妙的效用。

有人立刻会说,你快别忽悠我们了,哲学高深玄奥,不食人间烟火,说的都不是“人话”,能有什么用。哲学看似无用其实大用,就看你有没有意识去用,会不会用。你说空气没用,有人会从中取出水;你说垃圾没用,有人会用来发电;你说这个人是废物,有人会化腐朽为神奇。中国古训:万物皆备于我;妙用发于心。

这三个提问用的时候要倒过来,首先要提问自己“今天你希望什么?”

清晨醒来别急于起床,先伸展伸展躯体,做几个深呼吸,然后郑重地提问自己“今天你希望什么?” 想好后,做出简短有力的回答“今天我希望……”请相信,这个问答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就像窗外刚出生的太阳,有了它,一天便有了光明;假如没有它,你仍然处在黑暗中。

现在,咱们把思路岔开一下,先来了解什么是希望。希望就是站在高岗极目眺望,那个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希望。希望既然是目之所及的最远地方,饱含着憧憬、寄托和惊喜,但同时也伴随着困难、危险和挑战。因此当希望实现时就会感到强烈的幸福感。

目之所及的最远地方就是一个人眼界的极点或者说地平线。因此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希望取决于他的视域。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意思是,和井底之蛙不要谈论大海,和夏天的虫子不要谈论冰雪,因为它们眼界狭小。当你在职场底层挣扎时,目之所及的最远地方就是企业的高管,因此你的希望就是高管;当你已经是企业高管时,你的希望是行业领袖,因为你的视域眼界扩大了许多。

{!-- PGC_COLUMN --}什么是哲学?你想多了,想复杂了!思考这3个问题,你就是哲学家

希望是你眼睛能够看到的地方,而那些看不到的地方就是幻想或妄想。这样的人,我们周围有很多。比如有些人妄想一夜暴富;有些人幻想着得到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些不切实际的念头已经超出了理性的范围,根本就不属于希望。

常言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句话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人活着就会有希望,没有了希望,人也就活不成了。没有什么真正的绝望,即便是要离开这个世界,也希望有天堂有来世。的确会有失望,再失望的人也会重燃希望。希望是浪漫的一面。失望是现实的一面,在现实中坚持浪漫,这就是希望的精神。切记,人如果没有精神,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是。

回答完“今天我希望……”之后,紧接着提问自己“今天我能知道什么?”当你能清晰地做出回答,你就一定能够做到。

比如说,今天我希望完成一份让大家交口称赞的策划方案。假设这个完美的方案涉及A、B、C、D、E五个方面的知识,我已经知道了其中ABC三个方面的知识,还有D和E两个方面不知道或不完全清楚,该怎么办?如果说D和E是我不能知道的,通常来说,这显然是荒唐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可以通过请教、钻研等一切方法去知道。D和E就是我今天所能知道的什么。

回答完“今天我能知道什么?”,表明我相信自己有能力知道那些应该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亟待完成的任务。因此紧接着就要提问自己“今天我应该做什么?”

譬如上例,围绕着D和E两方面的知识知道,设计一个行动计划。第一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相关资料检索;第二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阅读资料并进行归类,找出重点和难点;第三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请教什么人,请教哪些问题;第四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一步钻研资料,突破难关,解决问题。这些构成一个行动计划表,这就是你今天应该做的。

什么是哲学?你想多了,想复杂了!思考这3个问题,你就是哲学家

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我们开始行动,开启了每一天。

康德回答这三个提问,造就了他辉煌的哲学。我们相信,我们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一定会造就辉煌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