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就如人生,豁達就會開朗,畫面就會飽滿並且有着深遠的意境,悲觀就會消極,畫面就會低沉,滿滿的憂慮。都在大談書畫,可是去細細的分析和回味時,感覺大談特談的話語都是那麼的淺薄沒有內涵。評論家談的都是美化,講的是畫面上的東西,書畫家自己談的也是自己多麼多麼的牛氣,他把某物畫的簡直是出神入化等等。

書畫家不行於世,就是讀萬卷書、走萬里路也只是畫工

四條屏

在這裏我們應該反覆的思考書畫是什麼?書畫的存在,繼往開來起到的是什麼作用,畫面之外它包含了多少人文,多少時代的感慨。在每個時代中他都有什麼變化,變化的是畫面本體還是畫外之意,還是創作形式上的改變。

書畫家不行於世,就是讀萬卷書、走萬里路也只是畫工

四條屏2

書畫到了這個時代他的本意和價值是質的改變,它最初始的功能計數,到祭祀,到記錄,到裝飾,到一種文化的奠定等,在時代的某個節點他的社會作用都會起着變化,因爲這種變化創作形式和表現形式都有所改變。現時代又是一個節點,他的變化將會是什麼樣的改變,有着衆多的畫家都在嘗試。重新設定他的社會功能才能質的改變畫面表現形式。對於畫家有一個不變的定律就是人生,沒有對人生的過往進行深入分析和了解,畫出的作品手法再好也沒有神韻與內涵,不行走於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沒有用,書畫是解讀自然的藝術,但是更是前世今生的修行。閉門造車可以把畫功練的爐火純青,可功只是功,他還需要點睛,畫面的神韻,是來自於自身的文學修養、對自然的解讀和人生感悟,而人生感悟大於文學修養與對自然解讀的相加。書畫作品的生命在於書畫家賦予作品的自我人生感悟的反射。這也是我們俗語中說到的看畫如看人,書畫藝術家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自己生命的延續。

書畫家不行於世,就是讀萬卷書、走萬里路也只是畫工

馬 卡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