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久以前,南京就有了“啃秋”的习俗,据说在明朝的时候,南京城里有很多百姓都长了癞痢疮,有人就吃西瓜想让“癞痢”落疤自愈,没想到瘌痢疮居然真的就好了,很多人知道后纷纷效仿,所以在立秋的这天就会吃很多西瓜。但这也是最后一次吃西瓜,因为立秋后,天气就会逐渐变冷,西瓜是凉性食物,吃了对肠胃不好,所以立秋之后也就不会再吃西瓜了。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又是一年立秋时。盛夏渐渐褪去,秋凉缓缓而至。立秋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民间素有“立秋之日凉风至”的谚语,但立秋只是进入名义上的秋天,各地天气依然很热。立秋各地都有哪些习俗呢?又该如何注意养生,一起来了解一下!

贴秋膘

其实立秋吃炖肉,除了久远的风俗习惯以外,对养生保健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夏天太热,人们会不自觉地偏食,这对人体的营养平衡造成影响,往往还会对人体的内分泌和生物机能造成影响。在立秋前后,人们用吃炖肉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体内既补充了必要的营养如脂肪、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强肌体抵抗能力的作用。同时,料包内的各种中草药的中和,对人体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湿、平补平泻的功效。

吃茄子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啃西瓜

在很久以前,南京就有了“啃秋”的习俗,据说在明朝的时候,南京城里有很多百姓都长了癞痢疮,有人就吃西瓜想让“癞痢”落疤自愈,没想到瘌痢疮居然真的就好了,很多人知道后纷纷效仿,所以在立秋的这天就会吃很多西瓜。立秋的时候,吃西瓜可以预防干燥,直到今天南京还有这样的习俗呢。但这也是最后一次吃西瓜,因为立秋后,天气就会逐渐变冷,西瓜是凉性食物,吃了对肠胃不好,所以立秋之后也就不会再吃西瓜了。

秋季养生小贴士:

一、立秋处暑之时,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常会出现咽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干咳少痰等“秋燥”的症状。这时应多喝水,注重滋阴润肺,减轻秋燥对人体的伤害。

二、立秋之后由于气温多变,也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节。因此,当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三、平时要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感冒流行时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四、平时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预防感冒。

五、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气温较高,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往往有乏力、 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临床表现。初秋时,应通过清热、利湿、健脾等方法调理脾胃,以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为冬季养生做好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