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尔忘家的将军

家,是每一个中国人竭力经营的地方。为了这方乐土,众人无不殚精竭虑,使尽浑身解数。然而,也有这样的例外,只想着“国”,而忘了自己的“家”,北宋的刘福就是这样一位。

刘福是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北宋初期,他已经担任指挥使的官职了。“指挥”在北宋是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军事编制单位,每指挥辖步兵五百人,其统兵官便是指挥使。宋太宗赵光义执政后不久,刘福又升为凉州观察使。观察使为正五品,虚衔,没有实权,但是相对于此前他所任的指挥使来说,级别是明显提升了。岳飞手下的大将牛皋立了大功之后,就授过观察使。北宋由于实行以文制武的政策,武将的地位要略低于文官,但是由于武将对于国家的特殊作用,为了调动武将的积极性,维持一种平衡,武将的经济待遇普遍要高于文官。如当时一个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负责起草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责任重大,而翰林学士承旨则是翰林学士的领班,有内相之称,有不少宰相都是从这个职务中提拔的)的官职,月工资不过一百二十贯,而观察使则高达二百贯,其俸禄与宰相级的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基本相同。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文豪苏轼、欧阳修、苏辙等长期被房子所困,而作为观察使的刘福,情况显然应该好得多,即便住不上别墅,但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应该不是天方夜谭。

可是事实却偏偏不是这样,刘福将军到死也没有住上自己的房子,也就是说,他最后是在别人家辞世的。其实,刘福的儿女也曾建议他,“我们家人口多了,挤在小房子中多不方便,何不买套大一点的房子。”可刘福怎么说呢?他说:“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刘福认为,他自己受禄丰厚,足以租房居住。你们没有一点功劳以报答朝廷,难道可以营造居室,为自己安逸打算吗?刘福最终也没有买房子。

刘福这话是在他花甲之年说的,不到两年,他就死了。宋太宗知道了这些情况后,感念老将军戎马一生的忠心耿耿和为大宋江山立下的汗马功劳,日子过得竟是这样的窘迫和寒酸,不由得悲从中来,当即赐给他的儿子白金五千两,以圆贤臣一家多年的房子梦。

为什么刘福会穷到这样呢?他那么多的俸禄都哪里去了呢?《宋史·刘福传》是这样说的:“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也就是说,在刘福的行伍生涯中,为了战胜敌人,为了激励士气,为了抚慰生死与共的兄弟,他的俸禄都用来犒赏麾下的士兵。

所谓国家,即先有国而后有家,倘若国都没了,家还怎能存在?就如同皮之于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刘福就是这样想的。史书上这样评价他:“刘福御下有方略,所至著绩,受禄虽厚,而不为燕安之谋,可谓国尔忘家者矣。”

世人都知道汉代霍去病的这句豪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其实,宋代的刘福也很了不起,前者毕竟在世时间短,而刘福则是国尔忘家了一辈子。

(文/马军)

国尔忘家的将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