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小说有个特点,总是以“全知”视角写故事,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被作者牵着手介绍情节,跟故事中的人物隔了一个位面,缺少情景代入感,这种写法有叙述上的巧妙之处,但由于旁白很多,频繁跳出情节,缺少了故事应有的连贯性和真实性,比如《水浒传》一开始就写洪太尉误走妖魔,天罡地煞降临人间,虽然交代了故事背景,但缺少了一种主观性视角的判断和评价。采用POV视角写法,作者可以决定从某个人的视角展开故事,并且通过这个人物的思考方式来描述一件事,除了当前这件事,读者不会知道视角之外的其他细节。

中国古代小说有个特点,总是以“全知”视角写故事,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被作者牵着手介绍情节,跟故事中的人物隔了一个位面,缺少情景代入感,这种写法有叙述上的巧妙之处,但由于旁白很多,频繁跳出情节,缺少了故事应有的连贯性和真实性,比如《水浒传》一开始就写洪太尉误走妖魔,天罡地煞降临人间,虽然交代了故事背景,但缺少了一种主观性视角的判断和评价。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采用了一种19世纪欧洲小说的叙述手法,叫“叙事观点”(Point of View),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OV视角。这种视角写法应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近来大火的《冰与火之歌》。

采用POV视角写法,作者可以决定从某个人的视角展开故事,并且通过这个人物的思考方式来描述一件事,除了当前这件事,读者不会知道视角之外的其他细节。每一个POV情节都能够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认识故事,最终通过一个个POV拼成宏观图景,帮助读者建立起故事的整个世界观。

《红楼梦》中POV的应用,从故事一开始王熙凤出场就出现了。曹雪芹写林黛玉进入贾府,透过林黛玉的眼睛(POV视角),先写到史太君,也就是贾母。

姥姥一见到黛玉,立刻“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的叫着大哭起来。”曹雪芹的这处文字,被脂砚斋评论为:“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

接着,读者看到三个奶妈、五六个丫鬟簇拥着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出场。这三姐妹的外形,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写出: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探春“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三姐妹的形象,借由林黛玉的看法和想法带出,主次有别,用的文字也丰俭由人,犹如插花艺术,错落有致,令人惊叹。

当然,这个桥段只是热身,林黛玉POV最厉害的一点是写出了王熙凤的魄力和气场。介绍完三位姐妹,紧接着刻画王熙凤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人未到,声音先入耳,无形之中给人一种巨大的压力,似乎贾府中充满了这个人的气息和味道。又借林黛玉内心的想法写出“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声,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谁?”强化了说话之人在家中的地位。

听觉的描述完毕,接下来就连接视觉了“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写王熙凤出场,从听觉入手,再到视觉呈现,林黛玉自然而然地感想:这个人可以令周围的下人肃然起敬,如此气派,但未免有点无礼了。

正是通过描写王熙凤“僭越”式的出场,作者暗示了贾府之内,王熙凤虽然辈份不算高,上面有史太君、贾政、贾赦,以及众多叔舅,但荣国府这个家,是她王熙凤一肩扛的,霸道程度跃然纸上。

借林黛玉的眼睛和脑袋,作者通过寥寥数语,就写出了贾府的权力等级,足见曹雪芹的功力之深,以及POV写法的高妙。

你对曹雪芹写王熙凤出场这一段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

请随手关注、点赞、转发,支持原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