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們來讀論語的第十四篇《憲問篇》的最後兩章

原壤兩腿分開在地上坐着,等着孔子。孔子說:“你小時候不懂得禮節,長大了毫無貢獻,老了還不去死,真是個害人精。”說完,就用柺杖打他的小腿。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以杖叩其脛。

原壤:孔子的老相識,也是一位反對孔子的人。

夷:伸腿箕(jī)踞(jù)而坐。古人席地而坐,坐時臀部緊挨腳後跟,如果隨意伸開兩腿,像個簸箕,就叫箕踞,這是一種不拘禮節、傲慢不敬的坐姿。

俟:等待。

孫:同“遜”。

無述:無可稱道。

脛(jìng):小腿。

這一章講的原壤,是孔子的故舊,可以說是老朋友。他以爲可以不拘小節,居然箕踞着接待孔子。孔子很不高興,毫不客氣地批評了他。由此可見,小事情有時也很重要,它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有人認爲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也有人認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兩個觀點各有道理,你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一下。

闕黨的一個童子來向孔子傳達信息。有人問孔子說:“這個小孩是求上進的人嗎?”孔子說:“我看見他坐在主人的位子上,又看見他和長輩並肩行走。這不是個求上進的人,而是一個急於求成的人。”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闕黨:指闕里,是孔子的故鄉。

位:指主人的位置上。根據《禮記》的記載,童子無事則立主人之北,南面。童子沒事應該站在主人旁邊,衝南。肯定不能坐在主人的位置上。

先生:指比童子年長的人。根據《禮記》記載,只要相差五歲,兩個人就不能並肩走了,而是年少的人要稍後隨行。

這一章和上一章意思差不多,孔子從這個童子不拘小節這方面看出,他是急於求成,而不是求上進。

今天我們讀了《論語》憲問篇的第四十三章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以杖叩其脛。

第四十四章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