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世界最大對沖基金橋水的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接受了新浪財經的專訪。面對中國經過了40年高速發展期後還有多大的上升空間的問題,他表示:“雖然說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會像以前那麼快,但經濟增長的速度應該還是發達國家的兩倍。”達利歐說。

達利歐認爲,中國已經不能完全再靠以前的驅動力來推動經濟增長了。但是,“中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特別提到中國的技術創新走在全球前列,尤其是“中國的5G技術,將會走在全世界前列。”達利歐說,5G技術會帶來前所未有的連接性,而且會使得我們的生產力有一個大的突破。

達利歐還給出了自己對中國經濟新的驅動力的見解,他認爲,對於當前的中國來說,要看在不同的領域還能不能有更多的創新和發展。另外,在很多領域是否能夠展現出中國的領導力。

此外,他還稱,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有很多區域其實還是發展不夠的,這些區域“其實可以有更多生產力的提高。”

在達利歐看來,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速有賴於兩個重要方向,一個是創新,另一個是將創新的成果拓展到尚未充分發展的區域,以此提高這些區域的生產力。“從這個角度看的話,中國還有很大提高空間。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會像以前那麼快,但經濟增長的速度應該還是發達國家的兩倍。”

以下爲相關問答實錄:

新浪財經:你剛纔已提到了驅動經濟的一些基本因素,中國已經經過了四十年的高速度發展,中國經濟中是不是還存在一些我們以前忽視或者說利用得不夠的基本驅動因素?因爲在當前的情況下,以往的一些基本驅動因素產生的驅動力可能已經沒有那麼大了。

達利歐:你說得很對,因爲現在已經不能夠再靠以前的驅動力來推動經濟增長了。中國改革開放讓中國其實是受益頗多的,中國在改革開放當中是非常獲益的,但與此同時我們打開大門的時候,也需要迎頭趕上其它的國家,比如說我們引進了一些新的技術,在很多的領域都有提高。這些也使得我們在生產力方面增加的速度能夠趕上其它的國家。

但是我們真正要想的問題就是所有的這一切,是不是能夠帶來真的創新、改革,以及它是不是能夠帶來真正的改善。這些指標就是我們教育的質量,還有基建的質量等。

我覺得我在中國看到了很多非常好的現象。中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實是對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它也創造出了很多的企業家精神,爲中國帶來了很多的創新。

如果看一下技術發展的話,中國一直都是走在全球技術創新的前列。比如說我們可以看一下5G的技術。因爲5G技術會帶來前所未有的連接性,而且會使得我們的生產力有一個大的突破。而中國的5G技術,將會是走在全世界前列。特別是在現在,我們如果能夠取得大量的數據,那麼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把這兩者進行很好的結合,也就是數據加上人工智能,可以爲我們很多領域得到很多、很大的改善。所以,我們現在在中國就要看,比如說在不同的領域我們還能不能進一步地有更多的創新和發展。另外,在很多領域是否能夠展現出我們的領導力。還有一點,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有很多區域現在其實還是發展不夠,這些區域其實是可以有更多生產力的提高。

所以,我剛纔提到了兩點,第一點就是創新。第二點,我們要把這些創新拓展到中國那些可能發展得不是特別充分的區域,能夠讓那些區域的生產力也進一步地提高。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看的話,其實中國還是有很多生產力進一步提高的空間的。雖然說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會像以前那麼快,但經濟增長的速度應該還是發達國家的兩倍。

相關文章